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唐书·杨炎传》记载规定“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宋政府将全国版图内的州县民籍划分为五等,规定“天下闰年造五等版籍,有五等丁口籍,此五等户皆为主户”,“或以税钱贯百,或以地之顷亩,或以家之积财,或以田之受种”。这体现了(     
A.土地兼并问题得以缓解B.人口瞒报现象的改善
C.征赋方式发生重大调整D.户籍管理的日趋科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有文献记载:“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该赋役制度(      )
A.沿袭了赋和役分别征收的办法B.征税标准开始从人丁转向资产
C.减轻了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D.不利于该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3 . 赋税是古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赋税制度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它因时而变。

1.请在时间轴中选择对应的赋税制度。(填字母)

A.两税法       B.摊丁入亩       C.租调制            D.募役法        E. 租庸调制
2.唐初征收赋税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明清赋税征收以“两、分、厘”为单位计,这反映了(单选)(     
A.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以下是建阳田赋案的相关史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案起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李六成出任建阳知县,因见民间钱粮历年拖欠,于是遍访舆情,发现下属阳邑民田皆系下则(不肥沃)。明朝初年每亩只征银五分一厘,后(清初)加至七分三厘,赋重田硗(薄),民力难完,以至积逋(欠税)累累。李六成目击其艰,遂私自下调税额,并将新开垦的田地归入未垦荒地,用其征赋来弥补降税之田的差额。……雍正十二年(1734年)案发。

——据《闽浙总督郝玉麟奏陈福建建阳田粮始末酌办清厘征粮册籍折》整理

3.本案中李六成的行为对当时的影响可能是(双选)(     
A.减少了政府的赋税收入B.田赋造假,导致赋税征收的混乱
C.减轻了百姓的赋税负担D.隐瞒不报,降低基层治理的效率

材料二   案决

乾隆元年(1736年),户部大学士张廷玉等议决:放弃已垦荒田695顷的田赋收入……删去本不存在的荒田695顷的记载……将向中央上报的税额改为每亩征银六分一厘,使其与李六成私自减则(税)以来的实征相符;李六成自行减则(税),“罚俸一年”。乾隆帝准奏执行。

——据《大学士张廷玉等为请照建阳县册载亩数赋额征收并改正部册事奏折》整理

4.在清代,对李六成等官员进行监察的机构是(单选)
A.御史台B.户部C.都察院D.吏部
5.结合此案判决,你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治国之道?
2024-04-1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据清朝《续文献通考》记载,“唯查自咸丰、同治年以来,各省出入迥非乾隆年间可比。近来岁入之项,转以厘金、洋税等为大宗,而岁出之项又以善后、筹防等为巨款。”这是源于当时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片面性
C.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D.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加深
2024-03-2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旧唐书·实货记》中记载: “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诸道盐铁史张滂上奏:‘去岁水灾,诏令减税。今之国有,须有供储。扶请出茶州县及茶山外商人要路,每十税一’,于是唐德宗决定收‘初茶税’。”这说明(     
A.商税开始成为重要税源B.此举旨在增加财政的收入
C.国家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中央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
2024-03-21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6 . 唐贞观初年的“义仓税”源于隋代在丰年时向民众按田亩面积征收粮食以备荒年的义仓,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之后改称地税,政府配套制作了青苗簿,记载土地状况,登记田亩数量和主人名字。上述做法(     
A.抑制了土地兼并B.有助于中国税制的发展
C.改变了征税标准D.进一步加重人民的负担
2024-03-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赋役征发和基层治理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国家的赋税、徭役、兵役以及地方教化、狱讼和治安等事,绝大部分都是由乡里官吏们直接承担的……秦统一全国后,普遍实行以县统乡、以乡统里的地方基层制度。《汉书·百官公卿袁》记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唐朝至清朝赋役制度的基本演变情况。

唐朝租庸调制“人丁为本”交纳一定数量谷物、帛或布、绢或布
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分夏、秋两季征收。
宋朝募役法王安石变法时推行,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明朝一条鞭法一律折银征收
清朝摊丁入亩地丁银成为主要财政收入,人头税彻底废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的基层组织,并概括其基本任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
2024-03-1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据史籍记载,公元前594年从鲁国开始的新的税制已在几个国家纷纷出台。虽然记载的条目简略而令人不解,但一般地说,新税基本上包括农民的实物支付,以代替原来的个人劳役。在有些情况下,这些支付可能直接缴给该国的中央政府而不是给种植者依附的封建主。这一历史现象(       
A.源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B.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
C.是生产力进步引起的变革D.巩固了贵族政治的根基
2024-03-03更新 | 40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古代统治者都高度重视赋税征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建阳县田赋案


案件起因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李六成接任建阳县知县,因见民间钱粮历年拖欠,前官多致挂误,于是遍访舆情,发现阳邑民田皆系下则(不肥沃),明朝初年每亩只征银五分一厘,后加至七分三厘一丝五忽,赋重田硗(薄),民力难完,以至积逋累累。李六成目击其艰,遂私自下调税额,将已开垦的田地归入未垦荒地,用其征赋来弥补降税之田的差额。

——据《闽浙总督郝玉麟奏陈福建建阳田粮始末酌办清厘征粮册籍折》


案件判决

乾隆元年(1736年)十月二十八日,户部大学士张廷玉等经密议后提出处理意见:清朝中央政府放弃已垦荒田695顷余的田赋收入,将向中央上报的奏销册改为每亩征银六分一厘四毫,使其与李六成在1686年私自减则以来的该县实征册科则相符。同时删去本不存在的荒田695顷的记载。并且将该县存在的虚粮八百余两中无从征收的631两余予以豁除。同时针对李六成自行减则及其在赋税征收问题上引起的混乱,决定“罚俸一年”。乾隆帝批准执行。

——据《大学士张廷玉等为请照建阳县册载亩数赋额征收并改正部册事奏折》


学者评价

这种处理看起来是十分宽松的,并为今天的史家引为清朝政府对垦复或新辟土地升科条例执行时往往采取宽厚措施的例证。

——摘编自何平《从乾隆建阳田赋案论清代的赋税管理》


(1)根据“案件起因”和“案件判决”,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阳县知县李六成行为引发的后果。
(2)综合上述材料信息,简析清廷采取“宽厚”措施处理该案件的缘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史·食货志》记载某项改革:“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货,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这一改革(     
A.确立了实物地租的征税模式B.得益于美洲白银的大量流入
C.解决了严重的吏治腐败问题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