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漫画:《被英国征税人强迫喝茶的波土顿居民》(1773年)
备注:图中的茶叶为中国茶, 由英国公司输往北美

示意图: 《“可憎法案”投票表决结果分布图》
备注: 1828年, 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将美国平均关税从20%提高到40%以上,被时人称为“可憎法案”
观察两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18-19世纪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1-0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舟山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面为1851年至1873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趋势图。下列对该图解读合理的是(     

注:1853年厘金制度建立,由地方政府在水陆要道设关卡对来往货物征收一定的货物税
A.旨在增强地方政府的能动性B.折射出清王朝的统治存在隐患
C.促进了农民赋税负担的减轻D.瓦解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基础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南宋绍兴年间,政府曾实行“经界法”,以都保区划为单位,逐丘丈量田土。其主要步骤有差官、置局、打量步亩、攒造图帐等,其中打量步亩、攒造图帐是“经界法”的核心。“经界法’旨在(     
A.明确田亩数量B.确定土地权属C.限制人口流动D.保障赋税收入
2024-04-20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明太祖朱元璋派国子监监生武淳到各地丈田绘制鱼鳞图。鱼鳞图以“随粮定区”为原则,载明田亩方圆、四周界至、土地肥瘠和户主姓名等内容。编制鱼鳞图册旨在(     
A.加强户籍管理B.促进农业发展C.进行赋役征发D.保障农民生活
2024-03-3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中国古代漕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漕”原指在天然或人工的河道上运输物资,后来随着各王朝统治的需要,从地方上征收粮饷以及各种进贡的物资,将其运送到京城或前线,这些都属于漕运的范围。

材料   201912月,北京市政府发布的《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五年计划(2018-2022)》明确提出,要保护建设张家湾古镇,展示运河古镇历史风貌,打造漕运文化特色小镇。

①张家湾在“州南十五里”,“以元万户张煊督海运至此而名。今东南运艘,由直沽至河西务,凡百十里,又百三十里至张家湾,乃运入通州仓”。

——《读史方舆纪要》(清代顾祖禹等人著)

②张家湾城位于“潞河下游,南北水陆要会。自潞河南至长店四十里,水势环曲,官船客舫,骈集于此,弦唱相闻,最称繁盛”。

——《钦定日下旧闻考》(乾隆命人根据《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

③北运河上“漕艘栉比,廩粟云屯”。张家湾以西的漕运终点通州,则为“仓庾之都会,而水路之冲达也”。

——光绪年间《通州志》


④“山西会馆”匾额
该匾额系两块长方形石块合成:上为“山西”,下为“会馆”,发现于通州,现存于通州博物馆。

⑤《清代北运河漕运图》


⑥《潞河督运图》,绘制于清朝乾隆年间,图中画有官船、商船、货船、渔船等64只,官吏、商贾、船户、妇孺、盐坨杂役等八百二十余人,岸上码头、衙署、店铺、银号、酒肆、民宅、粮仓等各种建筑林立。
任意选取材料中的三则史料,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张家湾古镇的价值。
2024-03-15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题型08 “探究史料价值”类设问-2024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6 . 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税收政策的结构框架图。该税收政策旨在(     
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减轻农民人身束缚
C.改善朝廷财政状况D.推动白银全面流通
2024-03-1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明代规定苏州、松江、江西、浙江人“毋得任户部”;清顺治时“令户部司官,不得用苏、松、常、杭、嘉、湖人。”结合图1信息推断,明清两代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保持人才来源的地域平衡B.保证赋税的正常征收
C.加强南方民族的监控管理D.确保地方秩序的稳定
2024-03-0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是一种承认有财富差别的征税新模式。唐代两税法使人民从束缚在土地上的制度中得到自由解放。两税法使官府、农民、豪强(大地主)三方都获益,首先是政府,政府降低了运作成本,税收从个体转移到财产上,省时省力,而且增加了商业税,使税基更广泛了。其次是农民,他们可以卖掉土地,进城务工、做小生意,打工的收益远远大于种地,何乐而不为?最后是豪强(唐以后降格为大地主),他们资产雄厚,虽然要交更多的税了,但也被允许合法“兼并土地”,可以扩大规模,雇佣工人,在平均成本递减的经济规律下,大地主的利润提高了。

——摘编自鞠佳《变革之路——中国历朝改革得失》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口增长图

——据周积明、宋德金主编《中国社会史论·上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代“征税新模式”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00—1800年中国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的认识。
9 . 下图为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趋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
①从秦汉到晚清人均粮食占有量逐渐下降
②生产技术进步影响隋唐至宋元粮食供求
③高产作物使明至清前期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
④赋税制度变革影响了清前期人均粮食占有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下图为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图。

造成上图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的进步B.商品经济的发展C.税收政策的调整D.政治局势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