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唐代中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官僚、贵族、地主、商人都疯狂兼并土地。在人口大量流散、田亩转换、贫富分化很大的情况下,唐王朝既失去了征收赋税的土地,又失去了交纳赋税的人丁,必须以一种新的赋税制度来代替。这种新的赋税制度(     
A.以均田制的实施作为其前提条件B.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C.以财产作为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D.使得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
2023-10-20更新 | 1066次组卷 | 27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政府形成了“科敛之名凡数百”的局面。另据唐大历四年(769年)《宜禾里手实》记载,陇右道敦煌县悬泉乡二十三户中,减除已除户和全家都已死亡者外,实际存在的十七户内,已有九户大多逃亡或全部逃亡。这些现象表明唐代(     
A.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B.战乱破坏农业生产方式
C.战乱导致户籍管理失序D.进行赋税改革的必要性
3 . 唐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减。780年,政府开始推行两税法。该税制的推行
A.消除了贫富差距B.强化了人身控制C.加速了白银流通D.改变了征税标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实现了完全货币形式征收赋税
C.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023-03-08更新 | 135次组卷 | 100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0年11月1日零时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从历史上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在世界历史悠久的各国中唯一有长期不问断人口资料记录的国家。历代王朝重视人口管理主要缘于
A.长期以人丁为基准的赋役制度B.多子多福的传统生有观念
C.重血缘亲情的宗法观念的影响D.维护政局稳定的客观需要
6 . 中国古代某一赋税制度改革规定: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杂税,但原额不废;……分别按照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两税户以户等纳钱,以田亩纳米粟。这一改革推行于
A.西汉B.唐朝C.宋朝D.明朝
7 .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统治者“不抑兼并”
2018-09-27更新 | 206次组卷 | 43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古代鱼鳞图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土地拥有者的姓名、土地亩数、四至、以及土地等级,还把每块土地形状绘制成图,每册前面又有土地的综图,仿佛鱼鳞一般,因此称“鱼鳞图册”。据此。鱼鳞图册是
A.全国正式出版的地图
B.全国赋役征收的依据
C.全国人口普查的依据
D.全国水利治理的依据
9 . 唐人张籍在《贾客乐》中写道:“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该诗反映的现象是
A.商人经商获利刺激农民弃农经商B.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C.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D.唐朝商业繁荣,农业落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