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2021-06-09更新 | 7899次组卷 | 68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2018-06-09更新 | 18297次组卷 | 180卷引用:甘肃省临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里耶秦简户籍薄。据此可知,当时的户籍管理
A.破坏了人伦秩序B.减轻了农民负担
C.方便了征发赋役D.提供了生活保障
2021-03-15更新 | 1127次组卷 | 14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陕西师范大学平凉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西汉文景时期,朝廷以田地产量的三十分之一向自耕农征收赋税,然而佃农向地主缴纳的地租往往超过田地产量的二分之一。这一状况导致当时
A.中央政府财政入不敷出B.重农抑商政策的颁行
C.朝廷严惩豪强兼并行为D.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2021-04-01更新 | 726次组卷 | 20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描述了清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变化。这一变化(     
时期内容
清朝初期地赋和丁赋是分别征收的。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
康熙年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A.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解决了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
C.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造成了农村大量隐瞒人口现象的发生
2022-11-10更新 | 271次组卷 | 29卷引用:甘肃庆阳市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户籍还有军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A.缓和土地兼并B.促成社会分化C.强化社会控制D.发展商品经济
2019-01-30更新 | 1641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7 . 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C.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标志着征税依据由人丁转为财产
2020-05-28更新 | 1017次组卷 | 35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枚“唐朝怀集庸调银饼”,史学家研究发现这是岭南道广州怀集百姓所纳庸调在上缴朝廷时由地方官折纳的银饼,下列关于唐朝租庸调制说法正确的是
A.扩大收税对象B.使征税标准从财产转为人丁
C.一年分夏秋两季纳税D.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9 . 780年唐朝开始实行两税法。两税法的实施
A.使税制更加紊乱B.减轻了对农民的控制
C.减少了财政收入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2020-11-11更新 | 663次组卷 | 22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暨选科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照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照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征税的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唐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
A.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逐渐放松B.战国以来的人头税被彻底废除
C.土地兼并问题得到根本解决D.农民获得充分的生产时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