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明之初,朝廷编定民间户口、赋役,各给户由,我仁六公克当四五都一甲(甲首)。值壬年策应公务,计管甲三户:本都大帽刘玉,即今溪头张偷;德化石山吴隆;景山李早,即今柯舜、柯兴隆。顺治戊子年,依明制编户藉,吾族仍一甲之班。嗣是军兴旁午,最苦大当,荷先祖默佑,米产如故,实赖一、二贤子孙支持之力。康熙廿三年甲子以后,上宪严革里役之弊,至庚午,制台兴公又设均苗法,每班酌定五十三石零,吾族丁米不减于前。邑官吏……将户内管甲拨出他班,而本族依旧居四五都一甲十班之首。自古及今,大造编审,米有增减,户头易名,难以详载。康照辛丑年编审,尚有四十余石,配官丁二十丁,户名今称郑泰矣,嗣后又再易郑雄。

——摘自福建永春县荣华《郑氏族谱》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及清代前期基层治理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及清代前期基层治理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族谱的史料价值。
2 . 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项目和征收手续,以银代役,赋役合一,但带有浓厚东南地域色彩。在南方推行较为顺利,在北方推广时却遭到强烈抵制。这种差异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兼并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
C.白银流入数量D.民户数量多寡
3 . 如表为明朝官方对常熟县人口的统计情况。据表可知,明朝常熟县人口统计表
年份
洪武四年(1371年)62 285247 104
永乐十年(1412年)66 327284 671
天顺六年(1462年)83 558367 600
成化八年(1472年)87 474381 577
成化十八年(1482年)87 474381 577
弘治五年(1492年)88 044381 577
A.专制统治导致了基层治理体系崩坏B.高产粮食作物引进促进了人口增长
C.重农抑商促进了社会环境整体稳定D.赋税制度调整使户口登记沦为形式
4 . 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转移十分频繁,时人形容为“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甚至还有“千年田八百主”的谚语。宋代土地兼并现象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B.政府政策调整C.经济重心南移D.自然经济解体
2021-09-17更新 | 27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代前期,民户为逃避职役重难,采取私自雇人代应州县役之法,朝廷对此屡禁不止。至南宋时期,朝廷亦无法禁绝民户私下雇人代应保甲乡役,私雇代役开始合法化。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
A.经济发展影响国家政策B.中央集权呈弱化的趋势
C.政府重视商业税收收入D.农业领域雇佣关系普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