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唐书·杨炎传》记载规定“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宋政府将全国版图内的州县民籍划分为五等,规定“天下闰年造五等版籍,有五等丁口籍,此五等户皆为主户”,“或以税钱贯百,或以地之顷亩,或以家之积财,或以田之受种”。这体现了(     
A.土地兼并问题得以缓解B.人口瞒报现象的改善
C.征赋方式发生重大调整D.户籍管理的日趋科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史料记载,唐朝初年户均人口为4.31人,除去官宦、贵族、地主等大户人家外,普通农户家庭人口可能更少。而到了唐朝后期,户均人口数增加至6.63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重农政策的推行B.门阀士族的衰落C.税收制度的调整D.藩镇割据的冲击
23-24高三下·云南昆明·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旧唐书·实货记》中记载: “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诸道盐铁史张滂上奏:‘去岁水灾,诏令减税。今之国有,须有供储。扶请出茶州县及茶山外商人要路,每十税一’,于是唐德宗决定收‘初茶税’。”这说明(     
A.商税开始成为重要税源B.此举旨在增加财政的收入
C.国家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中央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
2024-03-21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安徽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如表推知,光武帝的度田措施旨在(     
东汉光武帝度田(丈量土地)的相关记载   
内容文献
建武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又考实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核其事(垦田),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后汉书·刘隆传》
十六年……天下刺史、太守以垦田不实下狱死者十余人,于是南郡太守刘隆亦系狱,上以隆功臣也,免为庶人。《后汉纪》卷七《光武皇帝纪》
A.削弱地方豪强势力B.完善地方监察体系
C.增加政府赋税收入D.重构封建经济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政府形成了“科敛之名凡数百”的局面。另据唐大历四年(769年)《宜禾里手实》记载,陇右道敦煌县悬泉乡二十三户中,减除已除户和全家都已死亡者外,实际存在的十七户内,已有九户大多逃亡或全部逃亡。这些现象表明唐代(     
A.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B.战乱破坏农业生产方式
C.战乱导致户籍管理失序D.进行赋税改革的必要性
6 . 根据《明史·食货志》的记载:“……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此举一定程度上
A.阻碍了租佃制度的发展B.减弱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加快了土地兼并的进程D.解决了明政府的财政困难
2022-02-1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亦作“案田而税”),晋国实行“作爰田”(“爰,易也,赏众以田,易其疆畔”),鲁国实行“初税亩”(亦即“履亩而税”),秦国实行“除井田,民得买卖”。这些举措客观上
①强化了土地公有的性质   ②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推动了小农经济兴起与发展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8 . 里耶秦简共36000多枚,主要内容是秦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其中记载:“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该记载说明秦朝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重视文书档案保存
C.赋役管理较为严格D.全面推行郡县制度
9 . 下图为武则天大足元年(710年)沙州敦煌县效谷乡户籍的一段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A.均田制遭到了破坏B.赋税制度的变革效果显著
C.农民赋役负担沉重D.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严格
10 . 据《新唐书》记载,“(唐初)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代宗时,始以亩定税,而敛以夏秋。”这反映了两税法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B.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抑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D.促进了均田制的稳定发展
2021-09-23更新 | 487次组卷 | 32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