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读下表,选项中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量平均年增长率(%)
1870—1890年
国内生产商品(农业产品、手工制造业产品、近代化工业品、矿冶业产品)0.32
进口洋货3.53

A.国内生产商品增长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B.进口洋货商品增长是由于中国近代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进口洋货商品增长迅速说明列强已完全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D.国内市场商品量的变化表明关税主权丧失便利列强倾销商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说明政府
A.对农业经济的依赖减弱B.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C.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D.国家治理能力逐渐衰退
3 . 该表格是学者对清朝人口的研究。清朝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抑商政策的松动B.自然经济的解体
C.赋税制度的调整D.时局动荡的结果
2020-07-2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清代后期财税收入结构变化表(单位:银万两;表中,“其他”包括捐纳、公债、杂项收入等)。导致清代后期财税收入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对农民巧取豪夺B.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C.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D.传统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5 . 清代前期,田赋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一省的赋税收入按户部核准的数额留一部分供本省开支,其余部分须按规定上解户部等;晚清,关税、厘金和盐税等财政收入日益重要,且大部分受列强和地方督抚控制。这一变化表明
A.专制集权体制趋于瓦解B.大一统的财政体制遭到破坏
C.传统自然经济遭到冲击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
6 . 明中叶时,匠户匠籍仍然存在。清朝顺治二年,政府“免直省京班匠价(京班匠价即班匠银),并除其匠籍”,但不久又恢复征收班匠银(国家对手工业匠户征收的代役金)。康熙以后,陆续将班匠银摊入田赋,以至最后废除了匠籍。这一系列变化
A.推动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B.体现了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
C.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D.巩固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地位
7 . 《海与帝国:明清时代》在描述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变迁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一条鞭法”施行后,居民不再通过里甲,而是把折算成白银的税粮、徭役直接交给县衙门。上述变化

A.说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货币体系
B.凸显明朝中央集权制度已走向顶峰
C.提高了明朝地方治理改革的有效性
D.改变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8 . 唐初的户籍制度有编户(良民)非编户(贱民)之分,贱民附籍于主家,可以像货物一样交易。中唐以后户籍已不再区分良民、贱民,均为国家编户齐民,这变化反映出
A.儒家仁政思想得以提升B.门阀制度日益衰落
C.封建等级制度面临瓦解D.政府放松人身控制
2020-06-25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宋元以前,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农民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明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妇女无工于蚕事”,这一变化发生的背景是,明代中后期
A.自然经济日益瓦解
B.政府调整赋税政策
C.经济中心南移完成
D.海上丝路逐步兴起
2019-05-23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
10 . 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说明政府
A.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B.对农业经济的依赖减弱
C.国家治理能力逐渐衰退D.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2019-12-01更新 | 602次组卷 | 17卷引用: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9年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