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明朝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变化
2 . 宋初,民户需轮流充当州县差役。后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服役,由民户按户等高低分摊相应的雇人费用。这一变化
A.减轻了民户的经济负担B.固化了封建等级秩序
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D.促进了雇佣关系产生
2018-06-1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八)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唐代法律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奴婢既同资财即合由主处分”,而到宋代中期后法律上则将“奴婢”之名改为“人力”“女使”,佃户、雇工、人力、女使等皆为国家“编户齐民”。这一变化是由于
A.国家户籍制度日益完善
B.儒家仁政思想得到提升
C.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D.封建等级秩序趋向瓦解
2018-12-10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四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初不少部曲和奴婢因征战有功而获得解放,有的上升为均田农民,有的上升为契约佃农。唐朝政府规定均田制下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每天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作庸,也叫“输庸代役”。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均田制的推广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B.封建政权对农民人身控制的减弱
C.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化D.唐初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5 . 下图为唐代玄宗末年到肃宗初年课户与不课户数的结构变化表,这种变化
A.说明唐代经济达到鼎盛状态
B.反映小农经济趋于崩溃边缘
C.是租佃关系发达的直接结果
D.表明战乱加剧赋税体系失衡
2018-06-01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历史
6 . 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变化的数据。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的政策因素是
时期耕地面积人口
明初8.5亿亩6600余万
清前期10亿亩4.1亿
A.大量耕地开垦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B.摊丁入亩政策使百姓不再隐瞒人口
C.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D.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7 . 开皇五年,文帝采纳长孙平建议,劝募当社成员捐助谷物,设置义仓,由当社为首的人负责管理。开皇十五年和十六年,文帝命令西北诸州的义仓改为州或县管理,劝募的形式也改为按户等定额纳税。这种变化主要反映
A.义仓根本上解决了饥民问题
B.客观上加重了农民负担
C.中央对地方管理的不断加强
D.隋朝农业发展农民富足
8 . 读下面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情况简表。
清朝年号年代人均耕地数(亩)
康熙二十年168127.92
乾隆十八年17536.89
乾隆三十一年17663.56

判断清朝前期人均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B.人口快速增长
C.耕地面积大量减少D.土地兼并严重
2018-02-1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同步测试
9 . “从公元25年到公元140年之间,汉代的人口从5900万减少到4800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豪强势力,隐匿人口
B.农民起义导致人口减少
C.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D.军阀割据,战乱不断
10 . 下图反映了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耕地数变化情况,据此推论,1720年以后图示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A.赋税制度改革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实行闭关锁国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017-11-16更新 | 534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10月份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