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2021-06-09更新 | 7873次组卷 | 68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按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收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材料二

材料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3月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其表现有
①战乱频仍             
②民族矛盾尖锐
③刑罚严酷          
④土地兼并严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溅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货(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户籍还有军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A.缓和土地兼并B.促成社会分化C.强化社会控制D.发展商品经济
2019-01-30更新 | 1639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大纲卷)
6 .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2018-06-09更新 | 18284次组卷 | 180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II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明清经济史》


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产,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据《中国人口发展史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清朝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简要评价。
2016-11-27更新 | 5017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1卷精编版)
8 . 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大变化。下列赋役制度适应了这
一变化的是
A.相地而衰征
B.租庸调制
C.方田均税法
D.一条鞭法
2007·上海·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真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银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材料二:17世纪初年杭州府钱塘县赋税51900.5T;1826年保宁府赋税15232.6894664丁。
问题:
(1)材料一所叙述的赋役制度是什么?   
(2)材料一所叙述的赋役制度推行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一与材料二中两个“丁”的含义不同。根据材料情境推测这两个“丁”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10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A组(上海卷)
10 . 以下对明清时期白银使用与流通历史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条鞭法”实行赋税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B.“地丁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鸦片战争前,外贸出超造成中国白银外流
D.截至清朝结束,铜钱与银两兑换的比值没有改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