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唐初不少部曲和奴婢因征战有功而获得解放,有的上升为均田农民,有的上升为契约佃农。唐朝政府规定均田制下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每天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作庸,也叫“输庸代役”。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均田制的推广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B.封建政权对农民人身控制的减弱
C.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化D.唐初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2 . 开皇五年,文帝采纳长孙平建议,劝募当社成员捐助谷物,设置义仓,由当社为首的人负责管理。开皇十五年和十六年,文帝命令西北诸州的义仓改为州或县管理,劝募的形式也改为按户等定额纳税。这种变化主要反映
A.义仓根本上解决了饥民问题
B.客观上加重了农民负担
C.中央对地方管理的不断加强
D.隋朝农业发展农民富足
3 . 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变化的数据。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的政策因素是
时期耕地面积人口
明初8.5亿亩6600余万
清前期10亿亩4.1亿
A.大量耕地开垦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B.摊丁入亩政策使百姓不再隐瞒人口
C.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D.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张居正(1525——1582年)改革的内容之一是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把田赋、原先按户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

——摘自岳麓版教材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明中后期朱载堉作《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有了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伍袁萃作的《林居漫录》中记载“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昔人所丑,今人所趋也”。

——摘自岳麓版教材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条鞭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中后期社会风俗的变化,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
5 . 下图反映了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耕地数变化情况,据此推论,1720年以后图示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A.赋税制度改革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实行闭关锁国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017-11-16更新 | 534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10月份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变化的数据表。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的政府因素是
A.大量耕地开垦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B.摊丁入亩政策使百姓不再隐藏人口
C.“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D.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7 . 唐初规定男丁16岁以上为中男,21岁以上为成丁,60岁为老。唐中宗时,成丁年龄改为23岁,唐玄宗时,以l8岁以上为中男,23岁以上为成丁,58岁以上为老。唐在年龄规定方面的这种变化体现的治国思想是
A.轻徭薄赋B.重男轻女C.尊老爱幼D.唯才是举
8 . 图4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至光绪十四年(1888年)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由此可以推知清朝在此期间
A.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持续增长
B.农民起义促使清政府放弃传统的财税模式
C.税收结构的变化是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的结果
D.税收结构的变化是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
2016-11-2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贵阳一中高三上期适应月考历史试卷(一)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明清经济史》


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产,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据《中国人口发展史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清朝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简要评价。
2016-11-27更新 | 5040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7届四川省绵阳市丰谷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10 . 明清时期,漕运是国家重要经济命脉。明初规定岁以湖广、江、浙等八省本色漕粮运抵京畿充裕国课。明中叶后,逐步改行漕粮折银。这一变化有助于
A.维护小农经济稳定B.减轻百姓赋税负担
C.促进货币经济发展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