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1 . 占田制是西晋颁行的土地、赋税制度。它明确规定一品官有权占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占田十顷。贵族官僚还可以荫亲属,多者九族,少者三族。上述规定有利于
A.减轻百姓赋税负担B.维护门阀士族特权
C.防止官员腐败现象D.遏制土地兼并趋势
2022-02-09更新 | 552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时期,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  )
A.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2023-06-10更新 | 449次组卷 | 37卷引用:辽宁省辽东南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康熙五十一年,颁布诏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于雍正二年为始,(直隶省)将丁银均摊地粮之内, 造册徵(征)收”。至雍正七年,全国 14 个省份陆续效仿推行。这一系列变化说明 (     
A.政府加强对户籍的管理,便于赋役征发
B.赋税由征收粮食布帛开始变为征收银两
C.资产作为征税标准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
D.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4 . 清朝初期,人口主要按照人丁数统计,如:顺治十八年(1661年)人丁数为1913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统计标准逐渐发生变化。乾隆时期,人口统计发展到按照实际人口来统计,如: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人口数为3.01亿。这反映了当时
A.人口统计标准混乱B.人头税负担仍沉重
C.人身控制逐渐松弛D.人口数量大大增加
2022-01-14更新 | 489次组卷 | 9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双基测试历史试题
5 . 明初政府派官员普遍丈量全国土地,并在此基础上绘制鱼鳞图册(地籍档案),作为征收田赋的根据。鱼鳞图册的制定
①解决了农民负担过重问题   ②抑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③有利于政府进行地政管理   ④清查出一些隐匿的土地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6 . 表中诗句反应出两税法(     
白居易“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
柳宗元“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杜荀鹤“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A.简化税目,统一税制B.将役折钱,赋役合并
C.制度缺陷,现实困境D.取消户税,夏秋两征
7 . 唐高祖武德七年,朝廷颁布均田令,“丁男、中男以一顷……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乐迁就宽乡者,供听卖口分”。唐初推行均田制旨在(     
A.限制土地兼并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完善土地制度D.减轻民众税收负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指出,中国的赋税,合几千年的历史观之,以最大多数的农民所负担的田税、军赋、力役为基本,随时代变化而成为种种形式;自此以外的税,最初无有,后来逐渐发生,逐渐扩张。下边结构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A.①“税民资”②募役法③“科差”B.①租调制②“科差”③“金花银”
C.①租庸调制②更卒、戍卒③地丁银D.①租调制②“金花银”③摊丁入亩
9 . 唐代中期实行赋税改革,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该赋税制度是(     
A.租庸调制B.两税法C.租调制D.郡国并行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明代沿袭元代的匠籍制度,将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清初废除匠籍制度,官营制造局改用雇佣劳动方式进行生产。由于待遇较丰,所以工匠有着一定的劳动积极性,官营制造局生产相当稳定。这(     
A.源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反映工匠人身依附的削弱
C.推动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D.体现官营手工业仍占主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