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明万历年间,推行一条鞭法,财政收支、丁粮征收及官府征发徭役均以银计算,计亩征银。此举在客观上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阻碍了租佃制度的发展
C.将加快土地兼并的进程D.一定导致银贵钱贱现象
2 . 唐初有诏令,男20、女15就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已进考第”。这些措施有利于
A.扩大官僚队伍B.增加赋税收入
C.考核官员政绩D.缓和人地矛盾
3 . 黄宗羲认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有三大问题: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农民种粮食却要转卖为货币交税,并受商人盘剥;历代税赋改革,都不断加重农民负担。据此推断,黄宗羲主张
A.政府实行合理的赋税制度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以均田制代替土地私有制D.禁止商品流通以稳定社会
4 . 魏晋以来,宗族聚居,已为传统。隋初,政府实行析户政策,规定“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丁”。这一政策旨在
A.削弱宗法观念B.维护社会稳定
C.扩充人口数量D.增加赋税收入
5 . 由于生产力水平和土地制度的差异,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古代专制国家财政收入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分为以“人丁为本”和以“地产为本”两个阶段。下列各项税收制度中,属于以“人丁为本”阶段的是
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
2021-01-29更新 | 464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

时间名称主要内容
春秋时期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
两汉时期编户制度汉政府把百姓编入政府户籍,实行按编户征收人头税、田租、徭役和兵役。(租以土地计,较轻;人头税以丁计,较重)
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租庸调制:成年男子每年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租(田租,交纳谷物),调(人头税,交纳帛或布),以绢或布代替徭役为“庸”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分夏秋两季征税。
明朝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来分担。
清朝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1-01-09更新 | 764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唐代的两税法是一次划时代的赋税变革,它取代了以丁身作为征税标准的租庸调制。两税法的原则是: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一政策的调整
A.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B.以财产性收入作为征税依据
C.使税收种类由单一变得繁多D.以政府严格控制户籍为前提
8 . 宋以前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这说明宋代
A.人身束缚减弱B.妇女地位提升
C.社会阶层平等D.君主专制弱化
9 . 两税法的实施使唐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了,这部分增加的收入主要来自
A.农民阶级B.手工业者C.地主阶级D.少数民族
10 . 两税法的实行(     
A.维护了地主贵族阶层的利益B.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使土地兼并之风得到根本解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