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1 道试题
1 . 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我国政府取消了长期实行的农业税。历史上我国农业税的起征时间是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两汉时期
D.隋唐时期
2 . 据史料记载,隋文帝开皇四年,智贾租得常田一亩,交与田租银钱五文,租田人不负担田赋;灌田水渠破而水溢,田主不负责。据此可知
A.均田制已经瓦解
B.租佃制在全国范围推广
C.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D.经济生活中存在契约意识
3 . 宋朝法律确认地主、自耕农的土地私有权,发给他们“红契”,作为土地私有权的凭证。宋代,买卖田宅必须经过“立契”的法定程序,凡加盖官印的称为“红契”,表示官府确认,不加官印的称为“白契”。这说明宋代
A.“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B.“计口授田”
C.“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D.“丁口滋众,盲无宋田”
2016-12-12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三临门一脚文综历史试卷
4 . 春秋时期,直接促使土地逐步 由国有向私人转变的因素是
A.铁器的使用B.牛耕的推广
C.各国税制的改革D.战争的影响
5 . 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这反映了汉代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
D.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明清经济史》


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产,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据《中国人口发展史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清朝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简要评价。
2016-11-27更新 | 5000次组卷 | 46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沙井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到清代乾隆皇帝时,1741年突破1亿,1776年达到2亿,1790年超过3亿。到道光皇帝时的1834年突破了4亿人口,这种人口的大量增长对中国来说
A.对传统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B.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C.是长期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D.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
8 . 《居延汉简》曾记载编户齐民户籍情况,如户主徐宗:“居延西道里徐宗,年50,妻1人。男同产2人,妇同产2人。宅一区值3 000。田50亩值5 000。用牛2值5 000。”这样详细记载户籍情况主要是为了(   )
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的社会动荡
B.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维护社会稳定
C.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
D.征调人力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需要
9 . 唐人张籍在《贾客乐》中写道:“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该诗反映的现象是
A.商人经商获利刺激农民弃农经商B.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C.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D.唐朝商业繁荣,农业落后
12-13高三上·辽宁·阶段练习
10 . “宋……田制不立,甽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冒伪,未尝考按(不曾追究查办),故赋入之利视前代为薄。”这体现出宋代(  )
A.财政困难,入不敷出
B.地主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
C.人口减少,经济倒退
D.农民承担的赋税更加沉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