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古代的“丁”多指成年男性,但清中期以后某些册籍中表示“丁”的数量却出现了小数,如道光年间《保宁府志》载当地丁数实为“15232.6894664丁”,又或者对“丁”的统计使用“升”“合”“勺”“撮”等粮食计量单位。下列能解释上述现象的是(     
A.户籍管理松弛散乱B.实物折算银两征税
C.地主赋役转嫁佃农D.赋役变革摊丁入亩
2024·广东深圳·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唐朝前期,土地若因人户逃逸而抛荒,官府通常会保护逃户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严厉禁止他人“盗耕种”。到了宋朝,官府通常会将这些土地暂时代管,出租给农民耕种。这一变化反映了(     
A.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B.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增强
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动D.朝廷面临严重财政危机
2024-02-29更新 | 42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3 . 制度建设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注重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国家治理。摘编自《中国通史》
这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历经数千年,各项制度既前后相继、互为关联,又不断发展、持续变革。摘编自李国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
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
(拓跋魏)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
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制度建设”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有学者评价某一制度:“是全面实现人丁徭役税从土地税里征收的制度,使得人口税与财产税合4……实质上是政府从分征人口税、财产税转变为征收单一的财产税。”“做到赋役合一”。这一制度是(     
A.租庸调制B.里甲制度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广东肇庆·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康熙年间,我国的手工业逐渐由家庭作坊发展为独立的工场,城镇商业日渐繁荣,吸引着大批农民弃农从工,清政府难以控制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赋税征收出现困难。至雍正即位,各省库项亏空动盈千万两,财政收入危机十分严重。这一现象(     
A.证明了“一条鞭法”弊端重重B.说明此时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揭露了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本质D.推动“摊丁入亩”政策的出台
2024-01-19更新 | 275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1 选择题汇编——中国古代史 -【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20-21高三上·重庆沙坪坝·期末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春秋齐国“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多少和土质好坏征收赋税;鲁国“初税亩”,规定按土地田亩面积实数征税。
西汉汉初,田租为十五税一,统治者多次减免田租,奖励农耕,或减轻自耕农的负担。汉朝是中国完整的封建赋税制度开始形成的时期。
初唐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实行租庸调法。规定:受田男子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做“租”;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替,叫做“庸”。
宋朝王安石实行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意服役的人户,收取免钱役,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明朝“一条鞭法”,把田赋与各种杂税合而为一,计亩征银。
清朝雍正实行“摊丁入亩”,把替代徭役的丁银摊入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废除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
根据材料,选取其中至少两点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1-18更新 | 176次组卷 | 18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2023·广西玉林·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至五代时期,纳税人还没有官方统一颁发的田赋完税凭证。北宋时期,纳税人缴纳田赋后,获得官方颁发的纸质凭证,称为“户钞”。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B.实物税到货币税的转变
C.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D.国家赋税管理逐步规范
2023-10-26更新 | 50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3-24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通观东汉迄于唐中叶600余年间客与部曲的演变过程,始终以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基本矛盾呈现出来,即逃亡农民依托豪强充当佃客、佃家、私属等,而国家又企图使他们复归为编户。这一矛盾(     
A.推动了赋税征收标准的变革B.是国家陷入长期动荡的根源
C.伴随着均田制的推行而消失D.催生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22-23高二下·广西桂林·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旧唐书·杨炎传》中有对两税法的评论: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人,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这反映出两税法的实施(     
A.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B.有助于抑制土地兼并
C.增加了农民财政负担D.标志着人丁税的废除
2023-08-16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2-23高二下·湖北荆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唐朝中期,由于土地兼并现象问题突出、户籍制度混乱及徭役税赋加重,大量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逃生;由于一部分农民逃亡后,其所承担的徭役便分摊到其他农户身上,这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一状况(     
A.有助于城市商业的发展B.证明均田制并未产生实效
C.推动了人口布局的变化D.凸显了赋税改革的必要性
2023-02-16更新 | 5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