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如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后期的历史叙述。对此解读准确的是,唐后期(     
白居易《重赋》租庸者,谷帛而已……(今)国家定两税(指户税和地税),本意在爱人。厥初防其淫,明教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旧唐书·宪宗传》元和六年(811年),注意维护宣官神策中尉之权,但拒绝接受处州刺史进贡的助军钱绢,并颁布抚恤百姓德音以革弊立防。
《南郊赦文》唐文宗(809—840年)(时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文宗领诏令)天下除二税外,不得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
A.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B.政府重视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C.政治斗争加剧农民起义D.土地兼并盛行威胁租庸调制
2023-11-12更新 | 831次组卷 | 15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一条鞭法推行之初,张居正心怀担忧地说:“果宜于此,任从其便;如有不便,不必强行。”在实行进程中,全国各地适时出台不同的征收标准和税率,改革速度也有快有慢。上述史实表明,明朝在赋役改革时力图(     

A.消除赋役不均现象B.限制白银流通范围
C.严密控制人丁户籍D.避免激化社会矛盾
3 . 有同学为研究明代户籍制度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凡各处户口,每岁取勘明白,分豁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总数,县报于州,州类总报之于府,府类总报之于布政司,布政司类总径达户部立案,以凭稽考。仍每十年,户部具奏行移各布政司、府、州、县,攒造黄册,编排里甲,分豁上、中、下三等人户,遇有差役,以凭点差。若有逃移者,所在有司必须穷究所逃去处,移文勾取赴官,依律问罪,仍令复业。

——摘编自【明】《诸司职掌·户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三月朱元璋敕定颁行)

材料二   国初编审黄册,以人户为主,凡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里长之就役,以人丁多寡为次。是赋役缘以人丁而定,丁之查核,安得不明也!后渐参验田粮多寡,不专论丁。……于是黄册之编审,皆以田若干为一里,不复以户为里。人丁之附曰以见者,尽花分诡寄之人所捏造,而非真名,滋生者不入册,乌有者终游移,至田去名存,无人顶认。

——摘编自明熹宗天启年间(1621——1627年)《海盐县图经·户口》

材料三   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是以租税不亏而庸调不足,生齿日繁,游手日众。——摘编自【明】顾起元《客座赘语》


(1)分别阐述材料一、二、三对于研究明代户籍制度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明代户籍制度的变化。
2023-05-08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唐武德时关于成丁年龄的法律规定为“凡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有一为丁,六十为老”。天宝三年规定“十八为中男,二十二为丁”。之后曾把丁年提高到二十五岁,而免老降低为五十五。这种调整(     
A.确保了自耕农数量稳定B.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旨在缓和社会矛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815—819年),“定经界,核名实”,清查土地数量和贫富户口,切实按贫富差异纳税。由此可知,柳宗元(     
A.参与唐中叶赋税变革B.整顿两税法运行乱象
C.执行租庸调制的规定D.维护自耕农经济利益
6 . 有学者指出,我们如果在基本古籍库搜索明朝的文献,会发现很多“纳粮当差”的字眼,意指编户对国家承担差役的责任。但是,这个概念在清朝的文献里面却消失了。在清朝财政赋税体制下,编户对国家承担的财政责任叫“完纳钱粮”。这一转变反映出(     
A.国家财政体制完成转型B.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C.清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D.国家财政收入日趋紧张
7 . 下表是西汉政府编写的编户齐民内容。这反映了,西汉
(1)户主名字所在地县出生地、里、爵、姓名、年龄
(2)家内所有成员名单与户主关系、姓名、年龄
(3)家庭财产及估价奴婢、田宅、牲畜、生产工具
(4)其他原配妻子的籍贯、一些重点掌握的人物的身高与肤色
A.政府重视对人口的管控B.关心民众居住的稳定性
C.发挥了劳动者的创造力D.赋税收支状况得到改善
2021-11-07更新 | 273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其年八月,宰相杨炎上疏奏日:国家初定令式,有租赋庸调之法。至开元中,元宗修道德,以宽仁为治本,故不为版籍之书,人户寝溢,堤防不禁,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租庸之法,弊久矣。迨至德之后,天下兵起,人户凋耗,四方大镇,又自给于节度团练。朝廷不能覆诸使,诸使不能覆诸州。四方贡献,悉入内库,权臣猾吏,缘以为奸,或公托进献,私为赃盗者,动以万计。正赋所入无几,科敛之名凡数百。百姓受命而供之,旬输月送,无有休息,吏因其苛,蚕食于人。凡富人多丁,率为官为僧,以色役免,贫人无所入,则丁存,故课免于上,而赋增于下。是以天下残瘁,荡为浮人,乡居地著者,百不四五,炎遂请作两税法。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土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幸。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摘编自《唐会要》卷八十三


(1)概括材料中“杨炎建议推行两税法”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唐朝实行两税法的原因,并说明理由。
9 . 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2021-06-09更新 | 7939次组卷 | 68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