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宋书》

材料二 唐初赋敛之 法日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指户口册)浸坏....至是(780年),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旧唐书.杨炎传》

宗法制示例:宗法制是西周时期以周公为代表的执政者推行的一项政治制度。宗法制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其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有利于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材料三   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朝时江南农业发展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江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
(2)请参考材料二,模仿所给的示例,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两税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在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各举一例,说明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现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下的公田共耕制度逐渐不能维持。于是,诸如“相地而衰征”“作爰田”“初税亩”等一系列新的赋税制度应运而生。新的赋税制度的推行(     )

A.有利于分封制的维系B.推动了铁犁牛耕出现
C.有利于自耕小农产生D.保证了国家财政来源
3 . 《资治通鉴》载:“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傜悉省。”白居易诗中提到两税法也强调“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上述材料主要反映出两税法的实施(     
A.扩大了收税的对象B.简化了税收名目C.加强对农民的控制D.增加了财政收入
4 . 下图为西安何家村出土的窖藏文物银饼,刻有錾文“游安县开元十九年(731年)庸调银拾两专知官令彭崇嗣典梁海匠王定”。据此可知(     
   
A.唐朝实行租庸调制B.唐德宗实行两税法
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D.交子成为主要货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经济学家以现代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对1630至1840年中国GDP进行了估算,并由此得出结论:清代人均收入在其经济恢复后即开始下降,并在康乾盛世时一度跌至最低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海禁政策达到顶峰B.赋税政策发生改变
C.中原自然灾害频发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2022-05-0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一改革
A.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抑制了土地兼并之风
C.导致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瓦解D.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
7 .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下列选项描述了一这变化的是
A.“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B.“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C.“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D.“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8 .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古代国家通过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的收入
B.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例和数额有所不同
C.汉朝征收“泰半之赋”
D.农户交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9 . 古代封建国家向农民征收赋税的主要目的是
A.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证B.用于兴修国家的水利工程
C.为统治阶级奢侈享乐提供物质保证D.用于兴修交通工程和国防工程
10 . 唐朝推行了新的赋税制度,“不分主户,客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为准登入户籍,交纳赋税;不再接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主要按土地和资产征税”。这一制度
A.减少了商人的税额B.减轻了对农民的控制
C.减轻了农民的负担D.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