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唐代中后期,形成“‘天下百姓输赋税于府’,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其中每一部分都必须按时运送至规定的地区。如,对于其中要上供到长安和洛阳国库的,规定“本州收获讫发遣,十一月起输,正月三十日内纳毕”。这说明当时(     
①赋税分配原则明确   ②中央财政收入拮据
③限制赋税上交时间   ④租庸调制依然流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模拟卷(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五口之家农户税赋负担简表

财产税人头税
土地
(亩)
产量
(石)
税率粮价
(钱/石)
土地税
(钱)
刍稿
(钱)
更赋
(钱)
算赋
(钱)
口赋
(钱)
701501/3080400小于503450最多60至少240

——摘编自张敬群《中国税制演进规律初探——三条脉络、四个节点、五个阶段》

材料二   东汉田租以产量为标准,实行三十税一之制。至建安五年,“曹操始制新科”,“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曹魏“制新科”后,河东号称“百姓劝农,家家丰实”,冀州号称“户口最多,田多垦辟”。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魏的租调制对汉代赋税所做的调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曹魏的租调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官府市籴作为一种政府经济行为在我国古代很早就已出现,市籴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措施,既是敛财的手段,又是平抑丰乏不均的法宝,在社会生活中作用颇大;市籴作为一种物质交换方式,涉及到官府和百姓两方,官府既可从中得利,百姓亦乐于接受,故成为许多治国者的普遍主张。在李悝看来,要避免因谷物价格的波动而伤民伤农的社会问题,就必须实行平籴,即视年景的丰歉状况而适当收购或抛售粮食,如此不仅可以稳定物价,使民无伤而农益劝,而且可以取有余以补不足

汉文景时期,籴粮多以入粟拜爵、入粟除罪的方式进行。到汉武帝时情况较前大为不同。有了充足的财政支持,官府籴粮得以顺利推行。昭宣时期,设立了谷贱时增其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价而粜的常平仓,它以调剂丰歉、维持常平为目的,以官府籴粜为基本运作方式而行于世,既是古代轻重平准思想发展的产物,又是汉以前官府籴粮长期延续的结果。常平仓自汉代创设之后,历代沿之。汉代的官府籴粮用途广泛,除供给军需和维持常平外,其他方面的粮食需求也常由此来满足。

——摘编自耿虎《春秋战国至唐官府籴粮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官府市籴的特点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代不同时期的籴粮政策。
4 . 表中诗句反应出两税法(     
白居易“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
柳宗元“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杜荀鹤“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A.简化税目,统一税制B.将役折钱,赋役合并
C.制度缺陷,现实困境D.取消户税,夏秋两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代之前,手工工匠都必须向政府当班服役:到了明代成化年间,工匠不愿当班者可听其出银代役;明中晚期则一律以银代役,缴纳的银子称之为“班匠银”。这表明明中晚期(     
A.民营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B.一条鞭法已得到顺利推行
C.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的发展D.工匠的人身隶属关系削弱
6 . 780年,唐政府开始推行两税法,规定一律以“现有男丁与田地的数目为标准,划分等级,规定税额”,税额“先以钱计,再折合绫绢缴纳”。两税法的实施反映出
A.唐代地租出现货币化的倾向B.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日趋减弱
C.人民的赋税负担大幅度减轻D.商业税已成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
7 . 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C.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标志着征税依据由人丁转为财产
2020-05-28更新 | 1020次组卷 | 35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最后一模)历史试题
8 . 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说明政府
A.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B.对农业经济的依赖减弱
C.国家治理能力逐渐衰退D.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2019-12-01更新 | 602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届辽宁省抚顺市高三4月模拟(二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东汉时期,政府把国有的荒地和苑囿以及山林川泽租借给流民进行生产,农民在最初几年享受免除租税的待遇后,就要向国家缴纳百分之四十以上的赋税,并承担其他义务。政府出台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治理流民问题
B.防止小农破产
C.缓解土地兼并
D.增加财政收入
10 . 从春秋的“初税亩”到明朝的“一条鞭法”再到清初的“摊丁入亩”,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特点的是:
A.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
B.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
C.税种由简化单一演变为繁杂多项
D.由实物、劳役地租为主到货币地租为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