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的张耒,其诗有云:“阴阳错行成疫疠,君子慎疾防寒燠。”

宋代的欧阳修《永阳大雪》诗曰:“江淮卑湿殊北地,岁不苦寒常疫疠。”

宋代的文天祥《五月十七夜大雨歌》诗曰:“尽室泥泞涂,化为糜烂场。炎蒸迫其上,臭腐薰其傍。恶气所侵薄,疫疠何可当。”

宋代诗人吴芾的《癸巳岁邑中大歉,三七侄捐金散谷以济艰食,因成三十韵以纪之》诗曰:“况复今年苦亢旱,州里远近咸告饥。田畴弥望总如燎,细民未免俱流移。纵使人能保常产,亦复有甑无米炊。虽幸朝家行赈济,正恐未能遍群黎。往往倾村走山谷,荷锄掘地寻蕨萁。取根为粉虽可饱,食之既久人亦羸。春来必至生疫疠,死填沟壑夫何疑。”

晋代的潘岳《关中诗》有云:“师旅既加,饥馑是因。疫疠淫行,荆棘成榛。”

明代于谦《延津县》诗曰:“疲民疫病多。”

——摘编自陈纪然,王敬敏《古代诗歌的疾疫书写及其史料价值》

(1)根据材料,指出古人认为疾疫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诗歌的疾疫书写的史料价值。
2022-04-30更新 | 22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2届普通高中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欧洲,受到宗教的影响,人们认为麻风病人是不道德且受到上帝责罚的人。在十九世纪末,中国、墨西哥劳工进入美国以及对麻风病的医学研究较为匮乏等原因,麻风病在加州、纽约州等地快速传播并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尽管麻风病并非中国人带到美国且在美中国人患病的比例并非最高,但是在种族主义、排华风潮的推动下,美国的报刊上出现了将麻风病与中国人联系的倾向,出现了如“Chinese 1eprosy”、“Chinese disease”等来形容麻风病的词汇。“中国人不干净”,“中国人又穷身体又弱”等不好印象以及“黄祸”( Ye11ow Peril)等加剧人们恐慌的话语。而这种将麻风病和中国人联系起来的倾向,加剧了排华风潮、主张了种族主义,对在美华人的生存及声誉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影响,也极易造成民众的恐慌,不利于民众正确认识麻风病和推进麻风病的研究与防治。

——摘编自罗伯特·E·帕克《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失业潮出现,工人运动也影响到了政界。1882年,切斯特·艾伦·阿瑟总统签署《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排华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以法律形式排斥少数族裔的法案。1902年该法律被无限期延长。清政府曾与美国交涉。但‘弱国无外交’,交涉也没用。19432月,《排华法案》被废除。在百余年之后,在美华人族群终于等来了这迟来的道歉。2012618日,美国众议院以全票通过“排华法案道歉案”(第683号决议案),以立法形式向曾经排斥歧视华人的做法道歉。

——摘编自王希怡《专家评美国就排华法案道歉:道歉不是良心发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美国麻风病污名中国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排华法案》的变化历程并简要评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48年英国霍乱期间,报纸、杂志纷纷掲露城市的卫生状沉,认为霍乱用骇人听闻的方式找到了最肮脏的居住处。霍乱是“社会病”造成的后果,也不自觉地成为最公正无私的“卫生改革家”。《泰晤士报》认为:“霍乱是所有卫生改革家中最优秀的,它不放过任何错误,也不原谅任何过失。”18489月,亨利梅休在伦敦霍乱比较严重的伯蒙兹地区进行调查,在致《晨报纪事》的信中,描述了目睹的霍乱情况:霍乱把“伦敦划分为不健康区和死亡区”,(伦敦)北部和东部污秽和发热横行,南部和西部则是贫穷、肮脏、垃圾和霍乱肆虐,爱尔兰人聚居的雅各布岛是霍乱的中心,此地茅舍简陋,污秽遍地,霍乱猖獗。

——摘编自毛利霞《19世纪中叶英国霍乱与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

材料二 为应对此困境(霍乱),英国政府全面介入公共卫生管理,于1848年成立中央卫生委员会,1871年成立地方政府事务部等机构,促进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第一阶段的卫生管理主要遵从1848年的《公共卫生法》,在代表中央意志的大都市伦敦首先创建中央委员会,然后再任命检查巡视员,去管理地方上的那些分支委员会。伦敦的中央卫生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就是调查英国各地的公共卫生状况,并提出相关管理意见。

——摘编自王广坤《论近代英国的卫生检查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叶英国公共卫生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叶英国公共卫生改革的举措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021-12-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名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黑死病
(鼠疫)
起源因战争和商贸往来而流行。
爆发肆虐400年,欧洲人口死亡30%-50%,引发宗教信仰危机。其中爆发于14-18世纪的黑死病大流行是历史上后果最严重一次
战疫历程从蒙昧和天谴走向理性和科学;催生隔离、检疫等公共卫生制度
天花起源源于西亚,3000年前木乃伊存在天花印记
爆发导致3亿人死亡,灭绝印第安人的元凶,曾被用作生物武器
战疫历程人痘术普及缓慢,牛痘疫苗及有效的国际合作最终消灭了天花
1918年大流感起源源于美国
爆发2年时间感染全球三分之一人口,死亡超过5000
战疫历程防疫措施不力、消息封锁导致疫情扩大
非典
(SARS)
起源尚无法确定
爆发累计病例8422,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11%
战疫历程国际合作,信息公开是战疫的转折点

——摘编自李建国、范城凯《全球历次大瘟疫:起源、影响、应对及启示》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任一角度或整体,自拟论,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4-28更新 | 22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早期的英国政府面对成在肆虐的鼠疫,并没有完全惊慌失措,而是依靠严密、完善的措施和体制优势,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大规模蔓延。在这场涉及到社会各阶层利益的“战争”中,英国政府机构、官员与民众都表现出上下一心、通力合作、空前团结的动人精神画面,推动了防疫斗争的有序进行。该时期的英国之所以敢于正视防疫问题,不惜花费大量人、财,物与疫病进行积极抗争,也与社会理性、良好的思想氛围有很大关系。此时,瘟疫已不再被社会承认为“天谴”的产物,政府也不再是某个家族的私有产物。这种理性现念有利于树立与疫病抗争的决心和信心,从而保证集体防疫运动的持久进行。

——摘编自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

材料二   1838年,伦敦瘟疫猖獗,英国政府专门组建大城镇和人口稠密地区卫生调查委员会。该委员会作了大量调查,并起草了一个报告。这个报告于1844年公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惊醒了有头脑的人们,并且对卫生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导致了1848年第一个公共卫生条例诞生和第一个中央卫生委员会的建立,从此,“国家就以一套杂乱无章的条例对疾病展开了毫无组织的战争”,例如,19世纪60年代的卫生法散见于地方条例、工厂条例、埋葬条例以及种痘、煤烟、食品掺假等条例之中。

——摘编自高德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病”及其初步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逐渐消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在防疫措施上的特点。
2022-03-30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金科大联考】 2021-2022学年高三6月质量检测历史(河北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3月,流感在美国出现后,很快传播至底特律等城市,随后美国远征军带着病毒一起来到欧洲前线,并迅速根起传播高潮。1918年4月初,病毒开始在法国军队中爆发,4月中旬传到英国军队,4月下旬德军也没幸免。那时没有流感疫苗,没有抗生素,没有治疗方法,更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感染的人只能靠自身的免疫力来抵抗病毒。

欧洲战场的情况更加糟糕,拥挤肮脏的战壕更是疾病和寄生虫理想的滋生场所。如此恶劣的环境为流感的传播创造了极有力的条件,病毒不仅仅是简单地复制,还在不断进化与变异,1918年4月下旬,德国军队中爆发的流感让第三波大进攻戛然而止,赶在美国的支援大军到来之前,德国灭掉英法联军主力而赢得战争的愿望彻底落空。到了8月,战争局面已被逆转,德军遭受重大损失。接下来,协约国发动大反攻,并于9月28日突破兴登堡防线,让德国乘胜求和的想法彻底破灭。

——摘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背后的瘟疫战争》


(1)根据材料,简述1918年流感病毒在欧洲传播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流感病毒之间的内在联系。
2021-03-22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新东方】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17世纪,英国鼠疫频发,给都铎王朝带来了巨大压力。传统的以教会为主的应对机制难以为继,王国政府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责任。15181月,枢密院发布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官方的防疫文告。1578年,政府颁布法令,通过控制疫区人口的流动来阻止鼠疫的传播。从1603年底开始,政府将为瘟疫征收的特别税改为普通税,所有居民都必须缴纳。除了家庭隔离之外,政府还下令建立隔离医院。政府和医疗界印发很多预防手册,指导人们如何做好预防工作。英国逐步建立的各项防疫制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但已经使近代意义上的公共卫生体系初见雏形。通过这一时期公共卫生实践的推进,英国改变了此前在西欧国家中卫生落后的窘况,并成为西欧国家效仿的榜样。

——摘编自邹翔《16-17世纪英国鼠疫与近代公共卫生体系的雏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应对鼠疫的措施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16-17世纪英国对鼠疫的应对机制。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中央学府是国学、太学,里面有大量的留学生,“高丽、百济、新岁、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于是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国学之盛,近古未有”。 唐代史书还记载新罗、渤海等国向唐廷请求中国书籍的故事;而朝鲜半岛的国家,言及经典常常首先历数中国的儒家经典。

——摘编自孟宪实《大唐“朝贡”外交真相》

材料二   1840 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国遭受西方列强欺凌。由于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向“西”看。 无论是 1911 年的辛亥革命,还是之后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华文化遭受相当冲击,西方思潮在中国泛滥。

——摘编自田军《(辛亥百年)从“西学东渐”到“东学西渐”》

材料三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大流行”的关键时刻,中国在全力抗击本国疫情 的同时,克服自身困难,向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贡献给各国的,不仅是宝贵的防疫窗口期和雪中送炭的物资援助,更有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合作精神。 中国科研人员迅速完成病毒基因组测序并向世界公布;中国与 100 多个国家、10 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抗疫经验,钟南山等一批中国专家频繁与东盟、中亚、欧洲、美国的有关专家进行连线交流......得益于中国的抗疫努力,世卫组织专家表示,其他国家“不必从零开始”。

——摘编自辛识平《全球抗疫彰显中国之“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援助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意义。
2020-07-0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2020届高三临考模拟(二)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入宋以来,城市经济活跃,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在宋代城市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城市化的加快,使得城市土地、水源等资源相对短缺,各种垃圾、污秽也随之增加等问题出现。城乡差别的加大引发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迁徙,难以果腹的灾民可能遗尸街头,城市内部贫富分化也很严重,孤贫之家无力殡葬,更使得城市沦为疾疫爆发的中心。疾疫的严重威胁使得宋代城市管理者们面临着重大考验,促使他们审慎探究致疫成因,妥善拟定处置方案,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应对城市防疫问题,防疫观念为之一变,城市防疫制度随之发展。宋代统治者通过采取整治城市周边环境、积极推广医疗防疫、主动隔离疾疫病患,以及埋瘗尸骸等措施,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防疫制度。这些制度在特定历史场合无疑发挥着积极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宋代以迄明清城市防疫制度的核心部分。

——摘编自余小满《宋代城市的防疫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建立城市防疫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代的城市防疫制度。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疫抗争的历史。商朝甲骨文中“疾年”的说法,就是指疫病流行。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能辨别出伤寒、疟疾、痒疥疾等传染病,抗击传染病的措施也已出现,进而以制天命而用之”的昂扬精神,鼓舞民众防治疫病的信心。《乾卦》的九三爻辞说:”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疠),无咎”,意谓处于困难时期,要自强不息,要有坚决战胜疾没的信心。疫情发生后,本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的思想,历代政府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救灾措施。唐大和六年春,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流传疫疾,文宗责成地方官员亲自下乡送药,向老百姓传播防治疫病的知识。历代政府都重视灾后的竭免和赈恤,发生疫病后,地方官吏必须及时如实.上报灾情,逐级向上,层层汇总,直至中央,并且对上报灾情的时间和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有关部门要及时进行勘灾、赈济。

——摘编自邓铁涛《中国防疫史》等

材料二   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士人走出国门考察西方,已经充分意识到预防对防疫的重要性,而治疗效果是有限的,把种痘、清洁等明确视为预防瘟疫的重要内容。面对瘟疫,传统做法基本以“走避”为主,近代士人转而主张采取诸如消毒、检疫、隔离及针对性治疗等积极防疫举措来应对。受西方影响,1905年,清政府成立了中央卫生行政机构一巡警部警保司卫生科,全国范围内制度性的卫生行政就此起步。

——摘编自余新忠《晚清的卫生行政与近代身体的形成一以卫生防疫为中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防治疫病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与我国古代防治疫病观念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020-06-2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延期提分压轴(一)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