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清政府外务部、东三省防疫事务所于1911年4月在今沈阳隆重召开有中、美、英等11个国家参加的万国鼠疫研究会,“研求善法,以为此后防御之资本”。此次盛会,是近代医学史上由中国政府主办的首次国际学术会议。该会议(     
A.有效控制了疫病的传播B.旨在挽救清廷的统治危机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积累了国际合作抗疫经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4世纪,病菌大肆横行欧洲,因其无情扼杀了众多生命,毁坏了社会秩序,被视作恶魔。而在欧洲征服美洲时,病菌因灭杀当地土著人,为欧洲带来丰厚的战利品,被视为忠诚的士兵。这两种看法
A.从欧洲自身的立场看待病菌B.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
C.全面看待病菌肆虐的社会影响D.说明时代变迁影响人们的认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表所示为欧洲黑死病肆虐期间,部分自治城市所颁布的相关条例规定。这些规定
城市条例规定
图尔奈(今属比利时)感染瘟疫的死者要被立刻掘墓埋璀,“基坑要有1.8米深":葬礼从简,“哀悼者离开教堂后,不得在死者家中聚集”
皮斯托亚(今属意大利)“拒绝所有染病的人进入”,本城人也不得前住疫区,否则将遭受重罚:性畜屠宰和售卖的地方不可有烂泥或粪便
纽伯格(今属奥地利)(感染瘟疫而死的)尸体不得被埋葬在教堂墓地中,必须运到城外,放入“上帝之地”的公共墓地中
A.反映出市民抗疫的坚定决心B.凸显了教会的基层动员能力
C.体现了政府中央集权的加强D.不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世纪黑死病期间,威尼斯人规定:每艘进入威尼斯港停泊的船只都必须经过四十天的隔离期。“四十天隔离期”的意大利语是quArAntAgiorni,这便是quArAntine的来源,电是当前海外媒体报道中翻译我国“封城”政策时使用的词。这反映了
A.黑死病阻断了中西方商贸B.人们积累了疫病防治相关经验
C.文艺复兴推动了医学进步D.我国借鉴了欧洲疾病防治措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一战”末期,各参战国士兵大规模归国休整,一种烈性传染病的消息频频见诸西班牙报纸,引发世人的恐慌情绪,该病由此得名“西班牙流感”,西班牙人则将其称为“法国流感”。对报纸中“西班牙流感”的报道,解读正确的是
A.西班牙是该烈性传染病的策源地
B.世界大战是传染病扩散根本原因
C.新闻媒体的发展促进信息的传播
D.欧洲人已形成抗疫共同体的意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疫病流行与政府防治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瘟疫频发的时期,也是各级官府和社会力量积极治疗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时期,宋代朝廷在防治瘟疫过程中,采取的举措主要以翰林医官院(局)或太医局“派医诊治,施散药物”为主,其中官修医学方书的编纂与推产,官府药局药品的生产与应用,新药研制和免费赐药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在一定范围内对控制瘟疫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中央政府对瘟疫防治的重视又促进了官、私医书的产生,出现了许多有效的防治瘟疫的方剂。另一方面针对疫病的传染,采取了建立病房、隔离病人和掩埋尸体等措施。经济上的救助与政治上的管理也对瘟疫防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韩毅《宋代瘟疫防治及其特点》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基于根据地严重的疾疫流行状况,从抗战初期开始,晋察冀边区政府领导广大卫生工作人员从“一切为了伤病员”“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目的出发,积极开展各种卫生防疫工作。其措施主要有:建立各级卫生组织,如从193711月到1944年初,边区各地逐渐建立各级卫生行政机构,配备卫生专业人员,并由部队协助培训;颁布卫生防疫法规,到19421月,晋察冀根据地已经建立了包括报告制度、会诊制度、服药制度等较为完整的卫生行政制度,以及较为严格的各季卫生条规、条令等;开展基本卫生常识宣传和教育;实施各种卫生防疫办法,包括组建各种医疗组和卫生防疫队(组)创办药厂、组织中医下乡为群众治病;开展广泛的群众性卫生运动,如1944年太行区行唐县开展除害虫、害鸟、害兽运动。这一时期,虽然因日寇频繁扫荡、灾荒和其他因素影响,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还未形成完整的防疫体系,但根据地积极的卫生防疫举措有力保障了民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巩固了根据地的社会稳定

——摘编自李洪河《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疾疫应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防治瘟疫的主要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察冀边区政府卫生防疫的作用及得到的启示。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的采用和向定居社会的转变,将人类暴露于以前从未遇到的大范围疾病面前,结果是健康的严重退化。定居社会的发展意味着渐多的人口最终得挨在一块生活,或者至少得时常地相互接触,这一点对人类的直接环境和他们的疾病都有深远的影响。主要的变化是人类日益暴露于传染性疾病之下,这些疾病的爆发构成世界大部分地区复杂社会演化的永久背景。

——【英】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

材料二   印第安人原来的人数在2000万左右。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

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材料三   “同人类争夺地球统治权的唯一竞争者就是病毒”,这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莱尔德堡格说的一句有些让人诧异的话,而瘟疫背后的几乎所有真相都让人吃惊,人类可以从容地对付咆哮怒吼的雄狮和虎豹,却奈何不了无声无息的蚊子和跳蚤。任何和我们亲密的动物都可能成为我们致命的杀手。寄生物在人和动物之间的游移以及它独特的潜伏本领让人类痛苦不堪,所谓的抗体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我们自欺欺人。

——叶金《人类瘟疫报告:非常时刻的人类生存之战》


(1)根据材料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出现了什么新变化?这些变化对疾病传播造成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其原因。
(3)《人类瘟疫报告》一书中指出,“瘟疫在古代是坟场,在近代是战场,在当代是考场”。结合材料三,你是如何理解瘟疫“在当代是考场”的?
2021-11-07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10年末到1911年初中国东北爆发新型鼠疫,数万人死亡,在国际专家们束手无策之际,年轻的中国医生武连德突破重重困难,大胆创新,成功化解了危机。1911年4月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重要的国际性科学会议——“万国鼠疫大会”在沈阳召开。上述材料说明
A.瘟疫防治工作需要国际合作B.政府在防疫中起到主导作用
C.中国防疫工作得到世界肯定D.中国的防疫技术当时领先世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7世纪的西欧,瘟疫频发,包括神职人员在内的人口,大量死亡,社会经济受严重冲击。面对疫病肆虐,基督教会束手无策,宗教医学毫无成效,使民众对教会的权威性与神圣性产生怀疑,动摇了对基督教的信仰,削弱了宗教医学的社会基础,促进了理性和科学精神的成长。这个时期,为追求现世幸福,人们开始关注自身健康、重视医生建议,医学界对疾病的认识也由原来讲求抽象思辨的自然哲学病理观向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病理观转变。在英国,宗教改革打击下教会政治、经济基础被铲除殆尽,宗教医学存在基础瓦解。社会政治环境与观念文化的发展变化,推动了英国防疫对策的转变。英国政府以非宗教手段防控瘟疫-实施隔离、清扫街道、物件消毒、禁止集会、严禁人员和牲畜流动等。尽管有信徒对措施进行抵制,但它依然为政府强行推行,而传统宗教疗法几乎被完全抛弃,世俗医学大行其道。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的防疫对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的变化趋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20年6月7日,国务院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该书指出,中国采取一切措施,不计一切代价,全力救治患者,拯救生命,建立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截至 2020年5月31日,中国境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治愈率达94.3%。中国的抗疫斗争
A.表明中国医疗条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体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充分彰显了中国治理能力和综合国力D.反映出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