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代是中国古代疫病频发的时期,从社会反应层面来看,有一种不同于前代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淳化三年, 京城开封发生大热,疫死者甚众。宋政府命令太医局派遣医学人员前往疫病流行区巡诊,向朝廷汇报疫情并提出应对建议。崇宁元年,宋徽宗下诏在各地建立“安济坊”,“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而且厨舍、汤药、饮食也分别置办,实际上演变成为隔离病人的医院。北宋政府还将医书《太平圣惠方》应用于疫病救治,严令按方书配药。绍兴二十六年夏,临安疫,宋高宗“出柴胡制药,活者甚众”。

材料二   北宋皇祐四年,全国疫病流行。宋仁宗发布诏令,询问政令传达和执行的情况,并规定凡是有关州县疫情的公文及臣僚奏疏直达于上。崇宁元年,宋徽宗发布命令,让逐路监司察访民间疾苦。庆历六年,黄河决口引发疫病流行,河北安抚使贾昌朝置病坊救治,全活者九十余万,宋政府提升他为“观文殿大学士”。受国家的重视,医学家、文人编撰方书之风盛行,这些方书著作大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宗教人士和社会民众在国家瘟疫救治体系中也发挥了辅助作用。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韩毅《宋代瘟疫的流行与防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宋政府应对疫病的医学措施,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统治者防治疫病的政治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相关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宋代社会防治疫病的历史借鉴价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十八年(1679)七月庚申,北京及周围发生了该地区有文献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震后4小时之内,康熙已经召集内阁、九卿等各部门满汉官员,商讨应对措施;第三天,康熙派人前往周边地区查看灾情并上报朝廷;第六天,赈济银两已直接发放到受灾最严重地区的灾民手中……御史官员甚至皇帝本人对勘灾、赈灾及灾后重建过程进行监督。此次地震的赈济工作,以中央财政支付为主,康熙帝直接拨出帑银,让散赈官员到灾区发放给灾民。地方官员,则承担起勘察灾情,维护日常生产生活秩序。期间,康熙帝还谕令各衙门官员将上谕特别是有关对灾区灾民赈济措施的上谕“通谕内外军民人等,咸使闻知”,使灾区的百姓切实感受到朝廷抗震救灾的决心和帮助,消除恐惧。

——摘编自汪波《康熙十八年京畿大地震的应急机制》

材料二   京师为首善之区,盛京为“发祥之地”。清政府非常重视这些地方的防疫,“康熙四十二年(1703)八月,“文登大疫, 民死几半”,而北京无染。康熙帝将承德山庄开辟为满蒙贵族专用的“避痘所”,并多次亲派医师前往东北地区为满蒙子孙种痘。八旗之外的民人境遇就悲惨了,他们种痘相对较晚,上海居民种痘的文字首见于道光年间。

——摘编自高中华《清代如何防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康熙帝应对灾疫的主要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简评康熙帝的灾疫治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17世纪,瘟疫在西欧频繁暴发,英国人口大量死亡,基督教会束手无策。英国王室政府与地方政府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防疫工作。为了防控疫情扩散,英国当局采取医学隔离、物件消毒、禁止公共集会、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及捕杀流浪动物等措施,同时采用放血、催吐等疗法治理病痛。尽管有信徒进行抵制,但政府依然强制推行。英国的防疫不仅来自欧陆防疫经验,而且也来自地方长期防疫实践,更来自医生专业性建议,是多方面智慧的结晶。在各方努力下,英国的防疫措施加快了瘟疫的消退。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的特点》

材料二   1910年中国东北发生了长达半年之久的烈性肺鼠疫。清政府立即成立了京师防疫局和东三省各防疫机构,出台百余项法规,要求各地区必须逐日向上级机关详细呈报疫情,同时任命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伍连德通过解剖疫尸,证明此次鼠疫为肺鼠疫,主要通过呼吸飞沫在人际传播。他采取隔离诊治、注射抗鼠疫血清、对公共场所实施污染源整治及清洁消毒、疫尸火化、推广使用口罩等措施。面对疫情,上到皇亲国戚、下到平民百姓多能参与募捐。19113月,东北鼠疫全部消灭。庚戌鼠疫的成功防治,为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机制的形成和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构建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摘编自焦润明《庚戌鼠疫应对与中国近代防疫体系初建》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英国卫生防疫措施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防疫成功的原因其历史意义。
(3)综合材料,指出近代中英两国成功防疫对现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欧洲,受到宗教的影响,人们认为麻风病人是不道德且受到上帝责罚的人。在十九世纪末,中国、墨西哥劳工进入美国以及对麻风病的医学研究较为匮乏等原因,麻风病在加州、纽约州等地快速传播并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尽管麻风病并非中国人带到美国且在美中国人患病的比例并非最高,但是在种族主义、排华风潮的推动下,美国的报刊上出现了将麻风病与中国人联系的倾向,出现了如“Chinese 1eprosy”、“Chinese disease”等来形容麻风病的词汇。“中国人不干净”,“中国人又穷身体又弱”等不好印象以及“黄祸”( Ye11ow Peril)等加剧人们恐慌的话语。而这种将麻风病和中国人联系起来的倾向,加剧了排华风潮、主张了种族主义,对在美华人的生存及声誉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影响,也极易造成民众的恐慌,不利于民众正确认识麻风病和推进麻风病的研究与防治。

——摘编自罗伯特·E·帕克《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失业潮出现,工人运动也影响到了政界。1882年,切斯特·艾伦·阿瑟总统签署《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排华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以法律形式排斥少数族裔的法案。1902年该法律被无限期延长。清政府曾与美国交涉。但‘弱国无外交’,交涉也没用。19432月,《排华法案》被废除。在百余年之后,在美华人族群终于等来了这迟来的道歉。2012618日,美国众议院以全票通过“排华法案道歉案”(第683号决议案),以立法形式向曾经排斥歧视华人的做法道歉。

——摘编自王希怡《专家评美国就排华法案道歉:道歉不是良心发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美国麻风病污名中国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排华法案》的变化历程并简要评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疫情防控考验社会治理能力,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疫情多发……唐代也不例外。尽管医疗机构很完善、发达,但仍无法有效应对大规模爆发的疫病,其中重要原因是医疗资源的不均与不足。在此情况下,基层民间医疗有所开创和发展。受儒家仁政思想与佛教慈悲为怀思想的影响,唐代开办悲田病坊,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的专门机构,服务对象就是社会底层群体。所属关系有:一是受官府管理,经费也来自官府;二是僧人自行管理,经费来源于寺院。

——摘编自廖靖靖《多姿多彩的大唐风貌》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许多蛰伏的传染性疾病一度肆虐,鼠疫波及全国20多个省区,血吸虫病遍及长江以南所有省份。1949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1950-1953年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强调群防群治。通过传媒界的政治动员和教育界、文艺界的防疫宣传,卫生防疫工作上升为全民政治运动,流行的各种疫病很快得到了有效防控。

——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完成下列任务
(1)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卫生观念传播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防治的特点及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唐代到新中国初期疫病防治对我们当前疫情防控的借鉴价值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代……已经产生注病观念,这是一个进步。病情久延,反复发作,或注意旁人者,均被巢元方编撰的《诸病源候论》称为注病。

《诸病原候论》卷24生注、死注、食注、殃注一览表


——摘编自于赓哲《弥漫之气:中国古代关于瘟疫的思维模式》

材料二19世纪后半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显现。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加之霍乱等瘟疫的频繁爆发,推动了政府干预公共卫生。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流行病肆虐的恐慌中,开始出现政府干预控制疫情的迹象。《1848年公众健康法》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明确国家和政府在维护公共健康中的职责与作用,提出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的必要性。英国从1841年就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政府直接参与推广,这属于英国首次开展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为了规范防疫制度,1867年英国制定新的《防疫法》。1865年,英国开始着手组建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研究体系,该研究着眼于疾病病因理论和化学原理。这种科学的预防与控制疾病,推动了英国的公共卫生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赵玉兰、吴俊《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约翰·西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对瘟疫及其传播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及主要举措。
2020-12-1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社会保障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疫病救治是其重要组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先秦前,我国就有了社会保障思想。商朝建立初期,实施了许多爱民、利民的举措;周武王时期,大力提倡爱民、保民主张,西周王朝还实施了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等六项爱民政策。孔子在《札记》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墨子提出“爱人者,必为人爱,恶人者,必为人恶——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摘编自郭亚雄《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及其行为研究》

材料二   中国古代疫情多发,文献中“大疫”“时疫大行”等记载不时出现,唐代也不例外。唐代尽管医疗机构很完善、发达,但仍无法有效应对大规模爆发的疫病。其中重要原因是医疗资源的不均与不足。在此情况下,基层民间医疗有所开创和发展。悲田病坊是唐代开创的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的专门机构,服务对象就是社会底层群体。病坊的所属关系有:一是受官府管理,经费也来自官府;二是僧人自行管理,经费来源于寺院。悲田病坊的设置是儒家仁政思想与佛教慈悲为怀精神的实践,一方面从民间的角度补充了医疗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在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情况下救助社会底层百姓。其设置影响深远,为后世所继承。

——摘编自廖靖靖《多姿多彩的大唐风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思想基础。
(2)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基层民间医疗开创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古代社会防治疫病的历史借鉴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康熙帝在位61年,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抗疫大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登基之后,幼年的惨淡经历使其深深明白天花对大清王朝的威胁。在总结了前人防痘经验的基础上,他开始由过去被动防御而转为主动出击防治天花。在康熙的倡导推动之下,清朝天花防治开始走向科学化与系统化的道路。他在太医院下专门设立了痘诊科,并在普天之下广征名医。北京城内还设有专门的“查痘章京”,负责八旗防痘事宜,可见,康熙将这件事情是当成一件大事来抓的。

——《看历史:透过细节看中国转变》

材料二   康熙十六年(1677)出巡塞北的途中,在热河发现了一个理想的避暑地方,决定在此建立一个避暑避痘的行宫。随即,康熙皇帝规定:以后凡是没有出过痘的蒙、藏、回、维等上层贵族,想要觐见皇帝,可以在天高气爽的秋天。七月到热河,九月随皇帝入围场秋狩,同时觐见皇帝。这样既避开了痘疫发作期,同时也达到了亲合少数民族各藩的目的。

——《雄才大略的康熙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康熙帝对于抗击天花的态度,并概括其采取的相关举措。
(2)据材料二指出康熙帝建立热河避暑行宫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康熙为了实现此政治目的,对于少数民族上层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疫情防控考验社会治理能力,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时期,福建另辟了两条经由闽北的出省通道,使得闽南的陆上通道完善,此外该地区面向大海,有着为数众多的优良港湾,此时对外交通范围更广,往来国家更多,对外联系频繁,贸易规模更大……港口走私贸易给闽南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疫病得以传入。

当地政府重治而不重防,防治疫情的认识不足,为防止引起恐慌,对疫情信息严格保密。湿热的气候和民间停丧不葬的习俗使得细菌病毒大量繁殖。……闽南地区的鼠疫流行时间长达300余年,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摘编自林楠、曾毅凌《明清闽南疫病流行与海外交往之影响》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许多蛰伏的传染性疾病一度肆虐,鼠疫波及全国20多个省区,血吸虫病遍及长江以南所有省份。1949年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1950-1953年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强调群防群治。通过传媒界的政治动员和教育界、文艺界的防疫宣传,卫生防疫工作上升为全民政治运动,流行的各种疫病很快得到了有效防控。

   ——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造成闽南地区疫病流行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卫生观念传播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防治的特点及作用。
2020-05-08更新 | 8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届高三5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亚大陆,寒冷期与瘟疫时代的来临不期而遇。据估计,在14 世纪的 100年中,黑死病在欧洲共夺去了2400多万欧洲人的生命,约占当时全欧洲人口的1/4。面对黑死病的肆虐,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一些城市的市政当局,通过相关法律禁止集会以防瘟疫传播;对丧葬进行规范管理,以杜绝病源扩散;强制对出入发生瘟疫的城市进行限制;加强基础卫生设施建设,重视对垃圾的处理,人们懂得了许多卫生习惯。此后几百年里,地中海沿岸通过隔离防治鼠疫便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时期„„黑死病给世界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欧洲乃至世界各国从此非常注意对传染病的防治,国际上通常称其为“第一次卫生革命”。

——据[美]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王旭东《世界瘟疫史》等

材料二   “清洁”一词,中国古已有之。近代以来,国人的清洁观念逐渐变得重要而明晰,清洁事物不仅被视为卫生防疫的关键乃至首要之务,而且成为关乎种族强弱、国家兴亡与体面的政治大事;原来基本属于个人事务的清洁活动也日益被作为公共事务纳入官府的日常行政事务之中。

——据余新忠《防疫•卫生行政•身体控制——晚清清洁观念与行为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世纪西欧人应对黑死病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赋予了“清洁”一词怎样的新内涵,并分析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