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医疗与公共卫生体系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家。古代各级政府在与疫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得力的防治措施。唐代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时公共卫生也受到重视,如饮食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宋代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的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对药物的统一管理,设立了官药局。清代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进官府实行救疗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一些救疗活动。

——据石涛《我国古代政府的疫病控制措施》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采用了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共卫生模式,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减少。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应对疫病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疾病史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疫情的防治对社会治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宋代瘟疫频发,朝廷和各级官吏积极寻找防疫之法。具体措施有:朝廷组织编撰方书,依方制药,按方配药;病人采取隔离措施,减少聚集,因病致死者朝廷安排掩埋尸体;对疫情区,减免赋税,发放粮食,安置饥民;同时重视疫情信息的上报,政绩考核,奖惩官吏。

——改编自韩毅《宋代瘟疫防治及其特点》

材料二   庚戌鼠疫为1910年在中国北部地区发生了长达半年之久的烈性肺鼠疫。20世纪初,东北被俄、日列强分而控之,铁路交通线被俄日掌控;1910年前后,东北地区总人口约1500万,城市人口突破1000万;1907—1910年,欧美皮货市场对旱獭(鼠疫杆菌宿主之一)皮毛需求猛增,引发东北“捕獭热”,山东直隶人“闯关东”;1910年9月,俄国远东地区发生鼠疫;10月,满洲里出现鼠疫致死者;11月,鼠疫蔓延至铁路枢纽城市哈尔滨。

——摘编自焦润明《庚戌鼠疫应对与中国近代防疫体系初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疫情防治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北地区鼠疫爆发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宋代以来疫情防控中得到的的启示。
2020-07-2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被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六年(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程杨《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日益流行。从知识精英到一般知识分子,中国的文化论述里弥漫着讲求卫生、强身救国的主张。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西方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年)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肄习之。”

——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及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卫生”观念在传播模式上的特点及影响。
2020-09-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81月,美国医生迈纳发现了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刚参加第一次美国政府未能提高警戒,民众还沉浸在战争的狂热衷,大量士兵被派往战场。为不影响战局,各参战国大都实施媒体管制。英国的“战时机制”使此前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难以发挥作用,有医学刊物公开宣称“流感已全然消失”。8月,美军登陆地布雷斯特成为重灾区,流感病人占据着比伤员更多的床位。各交战国疫情防控信息交流也极为不畅,难以形成国际协调机制。至10月,美国死亡人数达20万。德国全年死亡160.1万人,其中军队死亡38万人,德国国内危机加重。各国政府陆续开始隔离传染源,关闭各类公共场所有城市甚至拒载未戴口罩的乘客。在严格管控下,大流感疫情于1919年渐趋消退。1920年,国际联盟特别添设了国际卫生组织作为其附属机构,这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王叶英《1918年大流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大流感爆发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期间大流感爆发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

材料二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扬《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与国家、民族联系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朝和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和英国两种防疫观产生的社会背景并简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分析晚清卫生观念的传播对近代化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