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卫生工作面临疾病丛生、缺医少药的严重局面,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等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党和国家站在人民健康的高度,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工作。1949年11月,卫生部专设了公共卫生局,统一负责全国的传染病、交通检疫等卫生防疫工作;1952年,党中央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发动全国人民起来讲究卫生、除“四害”、消灭疾病。1953年1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建立卫生防疫站和专业防治所(站),到1965年,共建有2499所和822所。1955年,党中央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强化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同年,卫生部发布《传染病管理办法》。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妇女和婴幼儿的健康,先后建成了妇幼保健机构近3000所。

——摘编自李玉荣《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发展公共卫生事业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瘟疫发生之后,明王朝作为社会的管理者,自然承担起了应对瘟疫,赈济民众的重任,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对于各地出现的包括疫情在内的灾情,明朝中央政府要求各地方官员必须迅速上报,以便上级部门采取及时的对策。对于报灾不实的官员,常常加以处罚;免除疫区正官进京朝觐,以保证救灾的领导力量和地方政府职能的正常运作,同时派员赈济,督促地方官员,协调救灾工作;明王朝设有专用的救灾仓储制度,为包括疫灾在内的灾害提供固定的物资保证;太医院、医学与惠民药局,是明朝医疗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明政府注重对医疗机构的创制和整顿;在灾疫出现时,明朝皇帝常常下令中央和地方官员要“修省”,甚至皇帝下“罪己诏”,举行祈祷和祭祀活动。

——摘编自陈旭《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

材料二   1518年,英国政府通过了防疫法令:要求伦敦患病住户必须在家里的窗户上放置几束麦秆40天作为明显标志,家人上街时必须手持白色木棒来标明身份。与此同时(1518年),王室效仿意大利城市做法专门出资在英国医科大学特设公共卫生事务咨询中心来加强公共卫生方面的咨询服务。1570年开始在剑桥和施鲁斯伯里地区推行家庭强制隔离措施;建造疫病收容所对特殊人员进行专门隔离;同时委派专门人员监督这些家庭等;1583年伦敦市政当局规定对瘟疫患者隔离1个月;严禁举行公共葬礼;要定期清扫街道;将流浪人员及时驱逐出城等。和其他国家相比,英国的防疫对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它比较重视解决和瘟疫相关的社会问题(如乞丐流民问题),从而使防疫体制显得相对完备,这也是近代英国之所以能成为欧洲防疫最得力的国家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王俊周《近代早期英国政府的“防疫”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救灾体制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措施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朝前期发生瘟疫之时,仅见于局部地区,而在安史之乱之后及五代时期,随着频繁的战争,大规模的瘟疫逐渐蔓延。这说明
A.藩镇割据严重影响国家中央集权B.瘟疫持续扩展导致国家走向分裂
C.战争频繁是瘟疫蔓延的决定因素D.王朝一统对遏制瘟疫的重要作用
2021-03-31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守仁,汉族,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集立功、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

1510年,王阳明到江西庐陵县任职,其间庐陵县发生瘟疫,王阳明发告民书:“今灾疫大行,无知之民,慈于渐染之说,至有骨肉不相顾疗者。汤药馆粥不继,多饥饿以死。乃归咎于疫……”王阳明一方面“思所以救疗之道,惟在诸父老劝告子弟,兴行孝弟。各念尔骨肉,毋忍背弃”,号召“洒扫尔室宇,具尔汤药,时尔馆粥”;另一方面“贫弗能者,官给之药”。王阳明认为“虽已遣医生,老人分行乡井,恐亦虚文无实”,主张“父老凡可以佐令之不逮者,悉已见告”。至当年十月王阳明离开庐陵时,疫情已基本解除。

——摘编自王阳明《告谕庐陵父老子弟书》


(1)根据材料,简述王阳明为控制疫情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王阳明战胜瘟疫的理念。
2021-03-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西四旗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先后同柬埔寨首相、蒙古国总统会谈会见,同俄罗斯等外国领导人通电话,向韩国等国家的领导人致电慰问,分享防疫、抗疫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这主要说明当前我国
A.疫情防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B.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C.医疗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D.积极应对重大卫生突发事件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疫抗争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能辨别出伤寒、疟疾、痒疥疾等传染病,抗击传染病的措施也已出现,进而以“制天命而用之”的昂扬精神,鼓舞民众防治疫病的信心。疫情发生后,本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的思想,历代政府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救灾措施。唐大和六年春,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流传疫疾,文宗责成地方官员亲自下乡送药,向老百姓传播防治疫病的知识。发生疫病后,历代政府均要求地方官吏必须及时如实上报灾情,并且对上报灾情的时间和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

——摘编自邓铁涛《中国防疫史》等

材料二:1910年,中国东北爆发了规模庞大的鼠疫疫情,并蔓延至京畿重地。清政府任命伍连德博士统管东北各省防疫事宜。伍连德在东北设立防疫局及防疫机关——吉林防疫总局。总局外设31处地方防疫局,为处置疫情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颁布了《检疫规则》,包括了疫情报告检验、疫区隔离与阻断交通、强制消毒、疫尸及秽物处理、防疫奖惩及善后措施等。清政府通过报刊等新兴媒体力量大力倡导居民食用干净食物、饮用卫生水源、定期消毒杀菌、保持环境洁净。1912年,清政府在沈阳召开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为此后的国际防疫合作奠定了基础。并颁布第一部全国性卫生防疫法规——《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至此,国家层面的公共卫生体系初具雏形。当然从整体上看,清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受制于人才和财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极为滞后。

——摘编自余新忠《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制度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防治疫病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防疫措施相比,清末防疫体系有哪些不同,并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20年,湖南长沙出现霍乱传染事件,长沙卫生局与当地商会、妇女会、青年会、学生联合会的志愿者联手,沿街张贴标语,挨家发放传单。这些标语和传单上的文字都很接地气:“没烧开的水不要喝”“不要吃生冷水果”“杀老鼠的赏他长生不老”“我们不杀苍蝇,苍蝇就杀我们”……由上述材料可知
A.民族资本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B.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抗疫主要手段
C.北伐前夕各地割据势力控制地方D.疫情促使当地民众改善生活习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民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国家的综合实力不强,致使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加上卫生人才的缺失,政府组织的不力等因素使得民国公共卫生体系问题重重。在疫灾的冲击下,常常窘态百出,表现为卫生行政机关没有必要的防疫机构和设施,中央和地方上没有一个有效的疫病突发指挥救治机构,更谈不上科学完善的疫灾预警机制;以医院为中心的社会救治服务体系限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得举步维艰……由于防疫保健体系落后,疫病发生后,染疫者得不到有效的药物救治,导致频发的瘟疫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

——摘编自胡红梅《民国公共卫生体系及其与疫灾的互动》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传染病防治实践,首先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预防措施控制消灭传染病,减少成本,保障人民健康,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其次是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各地政府发动群众订立防疫公约,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人民政府整合调度社会卫生资源,如公私医院、红十字会、中华医学会等行业组织,对重要传染病的防治进行保障支持。再次是政府把原系预防工作中的常规活动,提高到中央政府的统一行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设立传染病领导与防治机构,由党委主要领导负责,职责分明,高效有力。

——摘编自张晓丽《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构成并分析造成该体系落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及重要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甲(某人)有完城旦(筑城)罪,未断,今甲疠(麻风病),问甲何以论?当迁疠所处之”。西汉平帝曾下诏“民疾疫者,空舍邸第,为置医药”。东汉延熹五年,军队疾病,名将皇甫规“亲入庵庐巡视”。这表明,秦汉时期
A.疫病频发危及民众的安全B.注重隔离以防止疫情扩散
C.统治者重视民间疾病防治D.中国传统中医学成就突出
10 . 公共卫生是指与公众有关的卫生问题。主要是指通过社会共同努力 、改善公共环境卫生、公共食品卫生、公共饮水卫生、灌输个人卫生知识、促进医事发展以及对传染病的防治。公共卫生问题与人类社会相始终,反映时代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布罗代尔的研究,在前近代时期,欧洲城市,公共卫生情况大同小异,人们一般通过排放污水管道处理污水(主要是雨水),通过清洁工处理固体垃圾。直到18世纪,巴黎、伦敦的河畔依然成为人们自由大小便的场所;城内街道无清扫街道章程,是以各街道泥淖拉杂,堆积甚多;饮水也成问题因为居民什么东西都往河里扔。糟糕的卫生状况导致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极易流行。

19世纪前后,欧洲城市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 、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9 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对传染病的积极预防。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这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材料二 19 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才逐渐酝酿、开展。这方面,传教士倡其先声,他们从母国和故乡的经验出发,呼吁中国改善卫生环境。中国出使人员有感于中国与欧美城市公共卫生的巨大差距 ,开始发出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记载了西方自来水生产过程, 称之为“激水机”。中国早期改良派思想家,也对改善公共卫生问题发表许多真知灼见。郑观应对西方城市垃圾处理称道不已。

近代中国,以上海为代表的25 个租界,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也领先全国。以上海为例,租界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而上海华界将租界的一套移植过去,并在食品检疫、预防流行病等方面与租界合作。

——以上材料根据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整理、改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相比于前近代时期,19世纪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进步的表现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条件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结合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分析说明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