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疫病流行与政府防治。

材料一   清代国家对疾疫的制度性救疗基本阙如,只是有时会临时性采取一些救疫措施。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动和支持官府实行较疗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一些救疗活动。他们请医生尽力诊治,施医送药,还会利用自身影响力建议官府牧治,积极刊刻散送药方甚至还会举行集体的祈神驱痪的活动。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疫病教疗事业探析》

材料二   清末。北京沿袭旧制,尚无专门的疾病防治机构。后来,新成立的警察机构,开始采用宣传疫病知识和推广种痘的方式对抗疫病。民国时期,传染病医院开办后,京师警察厅建立起一套以该院为核心的疫病防治制度,应对突发性疫病。与此同时,新设的中央防疫处致力于从欧美国家引选各类疫苗并研制各类疫苗,为推行注射疫苗预防疫病提供技术性保障。自1934年起,北平市卫生行政机构开始以运动的形式,大规模推行预防疫苗注射、开启了以预防医学为指导的疫病防治新制度。

——摘编自杜丽红《近代北京疫病防治机制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疫病防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以北京为例,指出近代疫病防治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2-08-1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瘟疫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也考验着当代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黑死病14世纪,当时是“小冰期时期”,由于战争等原因导致鼠疫大流行,当时被称为“黑死病”。“黑死病”流行于整个亚洲、欧洲和非洲北部。中世纪欧洲约有1/3的人死于黑死病。
天花等印第安人原来的人数在2000万左右。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
霍乱19世纪中叶在英国频繁发生,1854年夏天爆发于伦敦,英格兰共约5万人死亡。据研究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饮水源出了问题。

——《枪炮、病菌与钢铁》

材料二   两汉时期,面对时常暴发的疾疫,各级政府逐渐产生了有效的应对机制。两汉时期是医学快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华佗、张仲景等名医和《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医学著作,留下了不少应对疾疫的医药措施。两汉时期,在疾疫暴发后,政府会选择医药治疗作为应对疾疫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是东汉时期,医药治疗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的应对机制,一般会由中央政府出面,派遣大员带领医护人员和药物巡行疫区。但是,也要看到,中央政府出面派遣的“光禄大夫”“中谒者”“使者”“常侍”等并不是精通医药的官员,也不是主管医疗卫生的官员,他们对疾疫的流行与否、影响大小并无有效应对策略。

——摘编自潘明娟、王社教《两汉疾疫及其应对机制初探》


(1)阅读材料一,分别简要概括三个历史时期瘟疫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汉政府应对疫病的措施以及局限性。
2022-06-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一中、仙桃中学、天门中学、十堰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后按要求回答。

材料一   在十五世纪之前,天花大本营局限在欧亚大陆、西非、北非,以及一些毗邻地区。十六到十八世纪,每隔十几年,美洲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天花病,感染者死亡率高达25%—30%,最终导致美洲许多地区的印第安人的人口长期下降。有学者指出,“虽然欧洲人带给新大陆的第一种疾病不得而知,但记录最好的疾病是天花”。北美洲的天花疫情于1518年首次爆发于艾斯帕尼奥拉岛的非洲黑奴中,很快病毒便蔓延到整个加勒比海地区,1520年传播到墨西哥,无数人被夺去生命,疫情波及到的人数约占1492年(印第安)人口总数的90%。

——摘自《剑桥插图医学史》

材料二   1831,英国爆发霍乱。10年间,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等工业城市的平均死亡率从20.69‰升到30.8‰。1843年发表的《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都是由腐烂的动植物、潮湿与肮脏引起、加重或传播的,与过度拥挤的居住环境也紧密相关”。

——摘编自《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花疫情在北美洲蔓延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所述时间内死亡率上升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材料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脊髓灰质症是当时威胁全球的疾病之一。美国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乔纳斯·索尔克的灭活疫苗成为第一个获得美国政府批准的疫苗。阿尔伯特·萨宾认为,由减弱但仍具有活性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组成的疫苗将比灭活疫苗更有效,因为它可以产生终身免疫力。然而,他需要数百万名受试者来记录他的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在美国并没有足够的未接种疫苗的人进行测试。与此同时,在苏联,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正在急剧上升。19561月,苏联派斯莫罗廷采夫、楚马科夫等人前往美国与索尔克和萨宾等几位美国科学家进行交流,同年6月,萨宾在美国国务院授权下,并经过联邦调查局的严格审查后,前往苏联,与苏联研究人员在一起工作并倡导他的活病毒疫苗。1959年,楚马科夫决定组织首次大规模临床试验,使用萨宾的弱化活毒株制成的口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OPV),在全苏的1000万名儿童身上进行了试验,结果证明了这种方式是成功的。几年后苏联根除了脊髓灰质炎的威胁,苏联取得的成功推动了美国大规模的疫苗临床试验。今天,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正努力在全球根除这种疾病。

——摘编自孔维琴《冷战时期美苏疫苗合作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苏疫苗合作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美苏疫苗合作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2-05-09更新 | 11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卷(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医疗与公共卫生体系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家。古代各级政府在与疫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得力的防治措施。唐代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时公共卫生也受到重视,如饮食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宋代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的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对药物的统一管理,设立了官药局。清代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进官府实行救疗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一些救疗活动。

——据石涛《我国古代政府的疫病控制措施》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采用了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共卫生模式,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减少。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应对疫病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乡村医院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据伯纳德的统计,乡村医院的资金来源最主要的三项为:富人群体的认捐款、富人和病人的捐赠款、病人付款。他将乡村医院建筑的选址要素归纳如下:避开低洼和潮湿地带……周围环境干燥,树木不可过于茂盛等。乡村医院装备简单合理,造价低廉,一间6张床位的乡村医院从建立到设施配置完备,费用只需350英镑……以1879年水上波顿乡村医院的年度报为例,该报表由院长、医务官、秘书、会计、牧师组成的委员会共同编制,详尽记载了收治病人的疾病类、所受捐赠的具体金额、医院购置设备的费用和日常开支,甚至对医院所用井水的质量指标相关数据也有所涉及。

——摘编自傅益东《论19世纪英国乡村医院的兴起》

材料二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使高桥、吴淞卫生实验区遭到严重破坏:七七事变后,上海随即遭到日军的侵略,各种建设自然无法照常继续。在江湾,伤寒、霍乱的预防接种工作难以顺利开展,许多人出于无知,或者认为这是管闲事,对之表示反对。1933年,上海市“公私经济,仍在喘息未定之中,市政建设,尚难充分发展,是以上海之卫生经费,未能有所增加,故卫生事业之促进,极感困难”。上海是当时中国医疗卫生人才最多的城市,但是上海的医生多以服务城市为旨归,不愿到乡村工作。

——摘编自李传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海乡村卫生建设研究(1927193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乡村医院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乡村卫生建设无法实现目标的原因。
2022-04-30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卷(十)历史试题
7 . 全球抗击疾病史。

材料一   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霍乱在1817年至1923年出现六次大流行,其中第三次发生于18521859年间,包括亚、欧、非、北美多个大洲都未能幸免,此次大流行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导致起源于美国的“西班牙流感"的直接原因,工业革命后,海路交通更加便利和海上贸易更加繁荣,促进了这种传染病蔓延,所到之处带来了快速死亡。

——摘编自王旭东《世界瘟疫历史》

材料二   世界卫生组织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7年成立于巴黎的国际公共卫生局和1920年成立于日内瓦的国际联盟卫生组织。战后,经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决定,64个国家的代表于19467月在纽约举行了一次国际卫生会议,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1926年,提供天花和斑疹伤寒的预防被修入国际卫生公约中。194847日,该法得到26个联合国会员国批准后生效,世界卫生组织宣告成立。每年的47日也就成为全球性的“世界卫生日"。1974年,WHO发起意在保护儿童不受小儿麻痹症、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肺结核等疾病侵袭的扩大免疫计划。

——摘编自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疫情爆发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国际卫生组织的历史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疫病和灾难的斗争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场(雅典)大瘟疫造成雅典近1/4人口死亡,包括伯里克利在内的一大批官员都在这场瘟疫中病死,使得城邦的公共管理出现巨大问题,雅典陷入了无休止、混乱的党派纷争之中,法纪废弛……最后雅典战败,逐渐走向衰落……无疑,这场瘟疫对雅典的垮台有影响。

——[英国]弗雷德里克·F.卡特赖特等《疾病改变历史》

材料二   行人走在路上,突然就倒地死亡,还有许多人死在家里,只有当腐尸的臭气惊动了邻居时才被发现。城市里到处是死尸……就连神父也不能例外,都死的死了,病的病……活着的人们心里充满恐惧和种种怪念头……有些人认为唯有纵情欢乐、纵饮狂歌,尽量满足自己的一切欲望,什么都一笑置之,才是对付瘟疫的有效办法。

——薄伽丘《十日谈》


有人认为,历史发展存在必然性,但是突如其来的疾病爆发也会改变历史进程。根据材料一、二对这一观点进行评述。
2022-03-2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阳新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欧洲,受到宗教的影响,人们认为麻风病人是不道德且受到上帝责罚的人。在十九世纪末,中国、墨西哥劳工进入美国以及对麻风病的医学研究较为匮乏等原因,麻风病在加州、纽约州等地快速传播并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尽管麻风病并非中国人带到美国且在美中国人患病的比例并非最高,但是在种族主义、排华风潮的推动下,美国的报刊上出现了将麻风病与中国人联系的倾向,出现了如“Chinese leprosy”、“Chinese disease”等来形容麻风病的词汇。“中国人不干净”,“中国人又穷身体又弱”等不好印象以及“黄祸”( YellowPeril)等加剧人们恐慌的话语。而这种将麻风病和中国人联系起来的倾向,加剧了排华风潮、主张了种族主义,对在美华人的生存及声誉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影响,也极易造成民众的恐慌,不利于民众正确认识麻风病和推进麻风病的研究与防治。

——摘编自罗伯特·E·帕克《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失业潮出现,工人的运动也影响到了政界。1882年,切斯特·艾伦·阿瑟总统签署《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排华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以法律形式排斥少数族裔的法案。1902年该法律被无限期延长。清政府曾与美国交涉。但‘弱国无外交’,交涉也没用。19432月,《排华法案》被废除。在百余年之后,在美华人族群终于等来了这迟来的道歉。2012618日,美国众议院以全票通过“排华法案道歉案”(第683号决议案),以立法形式向曾经排斥歧视华人的做法道歉。

——摘编自王希怡《专家评美国就排华法案道歉:道歉不是良心发现》

材料三   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一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麻风病污名中国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排华法案》的变化历程并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西方现代化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2022-03-18更新 | 37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新高考考前冲刺(十)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前期以草泽铃医(游走江湖的民间医生)为代表的医疗资源来满足乡民的日常医疗需求。一般来说乡村的疫病救治基本上由地方精英承担。清后期,西方公共卫生观念的传入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卫生观念,卫生防疫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港口检疫的实施与晚清卫生行政改革是卫生制度化的开端。民国时期乡村出现了由社会力量、地方政府和国家举办的卫生实验区、保健员(制度化的卫生工作者,在使用西医治疗简单疾病的同时,还承担了卫生防疫的任务)与合作医疗制度。但这些变革仍存在于有限的范围内,乡村仍有赖于传统的医者提供医疗服务。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传统中医药人员被整合进联合诊所,草泽铃医被禁止从事医疗工作。人民公社化后,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的三级管理模式为卫生制度化提供了组织保证,公社卫生院、大队卫生室、生产队卫生员制度随之普遍建立。此后,合作医疗制度也曾实施过一段时间,终因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而宣告失败。1965年“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促进了农村保健员的培养,随之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广。这些制度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农村医疗的困境,而且增加了国家的投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不断改革中逐渐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许三春《清以来的乡村医疗制度——从草泽铃医到赤脚医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乡村医疗卫生制度发展呈现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影响乡村医疗制度变化的因素。
2021-11-08更新 | 11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模拟历史演练卷 (湖北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