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材料   明朝后期,疫情出现后,政府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被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杨《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政府防疫措施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明朝政府防疫措施对当今疫情防控的启示。
2020-08-1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对血吸虫病极为关注。1956年毛泽东发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号召。1957年卫生部在上海设立了血吸虫病防治局,统筹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业务领导。随后,各级地方防疫机构和组织也相继建立,实现了专业防治组织的全覆盖。在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下,血防工作很快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各疫区都把查治病人作为血防工作的重点任务,本着农闲治劳动力,农忙治妇女、儿童和半劳动力的原则,分期分批就地治疗;治疗方法则是根据病情不同而展开。在救治的同时,还利用各级媒体报道、诉苦活动、影视科教片等手段展宣传,号召民众鼓足干劲,彻底消灭血吸虫病。经各级政府和疫区民众的努力,短短几年就取得了巨大成就。

——摘编自李向东《建国初期政治隐喻下的血吸虫病防治》

材料二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等突发灾难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有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摘编自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政府的防疫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疫病防治的认识。
2020-08-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20“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引发全社会对疫病原因的关注。在古代社会,疫病因其发病急骤、传染性强、病情凶险,对人类生存构成重大威胁。据史料统计,中国两宋时期发生的90多次疫病中,两宋的首都汴京和临安 (今开封和杭州)及其附近地区就发生了20多次。两宋首都地区疫病频发
A.可能与宋代特殊的驻军制度有关B.源于商贸繁荣人口过分聚居城市
C.说明市坊制打破后环境问题严重D.是民众崇信佛教而放任疫情造成
2020-08-01更新 | 317次组卷 | 1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 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

材料二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扬《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和英国政府防疫的不同点。分析产生不同求的原因。
(2)从明朝和英国防疫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2020-08-01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美洲和秘鲁等人口较为密集的居住区,16世纪人口的下降是一场真正的灾难:

人口下降大约70%,而在美洲的人口整体下降了50%—70%。同时代的人,在各自分水线两边都感受到了疾病交流的不平衡性。正如在尤卡坦的一位当地美洲人说,在欧洲人到来之前,“那时没有什么疾病:他们那时没有骨头疼痛,他们那时没有高烧;他们那时没有天花;他们那时没有胸口的灼热;…外国人一来就全都变了。”

——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著《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

材料二   英国1901—1910年的死亡率19世纪末的死亡率下降。在1848-1872年间发了三次严重的霍乱,但是到20世纪初时,这种疾病和伤已经基本上被消灭了。传染性疾病所导致的死亡大幅度下降主要是由于个人卫生或者是公共卫生改进的结果,法尔所提文的英国此类基本统计和沙特克(Shattuck)所提文之美国的此类基本统计资料表明,这些方面的改进较之医疗科学的进步对于降低死亡率更为重要。

——摘编自H.哈巴库克、M.M.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六参)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者、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通过60年的不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减少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没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

——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16世纪美洲人口大量下降的历史原因,并指出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初英国死亡率下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意义。
2020-07-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   1917年10月26日,列宁向俄国新工人政府宣读了布尔什维克关于和平的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结束屠杀,拥抱国际团结,但被两个好战的大国置若罔闻。但是他们甚至列宁本人都没有意识到:如果布尔什维克的和平提议被采纳,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就可以得到更有效的控制。从1917年末到1920年,流感病毒在全球迅速传播,平民付出了特别沉重的代价。1917年,当布尔什维克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基于和平的新起点时,资本主义政府有一个不同的议程。他们想要帝国主义的胜利和帝国主义下的和平。这意味着,当流感这样的灾难爆发时,他们没有停止战斗的意愿,也没有将从大规模屠杀转向大规模关怀的意愿。病毒没有国籍,它是国际性的。国际主义和集体行动对人类的贡献可能远远超过对国家掌控权的争夺和对自由市场的冷酷算计

——摘编自【英】约翰.威斯特摩兰《1919年西班牙流感的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启示。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在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吐痰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随处可见。如今,在西方社会很少会看到吐痰现象,这一转变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人们开始将不吐痰当作一种社会行为来规范或约束自己;二是认为吐痰可能传播疾病,比如肺结核(1882年,德国生物学家科赫发现了肺结核杆菌,并指出痰是传染的重要媒介)。西方社会将吐痰视为一种禁忌,认为那是不得体的行为(1886年,法国卫生部颁布了全世界第一个禁止随地吐痰的法令。截至1916年,美国213个城市中有195个制定了禁止随地吐痰的法令)。

——罗斯·孔伯2013年在上海大学演讲《亚洲吐痰:一种文化现象》

材料二1875年,清代光绪年间,全国首部公办学堂使用的《简易识宇课本》中有这样的警句:“若有疾唾,勿吐于地。”到了1930年,细菌学家高士其以科普文章告诫国人不要随地吐痰;肺痨病颇深的人痰中含有结核杆茵。紧接着,蒋介石在题为《新生活运动之要义》的演讲中指出:“我们一有合乎礼义廉耻的新生活,就从不乱吐痰做起。”

——谭山山《吐痰史》

材料三民国其他城市也学习香港,把痰盂设立在公共场所,以劝导而非强制来杜绝随地吐痰。30年代上海儿童教唱“路上吐痰有阴沟,家里吐痰有疾盂”。新中国建立后,也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指到处放置痰盂)1984年,上海在全国率先禁止随地吐痰,违者罚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阶层的生活方式逐渐西化,痰盂恐怕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历史遗迹。

一兔透射《中国人为什么爱用痰盂》

回答: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18-02-0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抚州七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