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各级政府在防疫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两汉疫病多发时期,政府都采取了如发放药物、强制隔离病人、减免田租和赋税等积极的抗疫救灾举措。唐代政府通过多种手段防控疾病,如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赈灾送药等。宋代更是将皇帝、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医学家、宗教人士和社会民众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疫病”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积极应对。明清时期,国家政策转向消极,经常性药政机构演变成在灾难时才开启的公共卫生机构,而民间社会力量则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张剑光《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等

材料二   随着西方防疫观念和相关实践的不断传入,20世纪以后,清洁、检疫、隔离、消毒等应对疫病的举措已渐成为中国社会“先进”而主流的防疫观念。1911年,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各级防疫组织。19163月,北洋政府颁布了《传染病预防条例》。20世纪三四十年代,历经多次大瘟疫的近代中国终于建立起了相对健全的瘟疫防治机制,它囊括了卫生观念、疾病预防、治疗和善后等环节,涉及疾病预防、治疗的相关领域。

——摘编自杨银权《中国近代防疫体制建立探析》

材料三   1953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县(旗、区)建立卫生防疫站,开展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卫生监测、卫生宣教和科研培训等工作。此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原防疫大队、专业防治队等基础上,自上而下地建立起省、地(市)县各级卫生防疫站和专业防治所、站,并建立了防疫专业队伍。各级卫生防疫站为国家的卫生防疫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摘编自连漪《从“防疫站”到“疾控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政府防疫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瘟疫防治机制形成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防疫举措的积极作用。
2021-11-08更新 | 3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高频考点竟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民国初年,河北省地方政府为应对频繁发生的瘟疫灾祸,设立了专门的卫生防疫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卫生防疫法规体系。但时人曾撰文对当时的防疫工作评价为:“盖徒手不足与病菌抗,秃笔无以作却病符。”这一评价主要说明了当时
A.防疫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社会效果B.民众未意识到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性
C.地方政府的防疫措施出现了重大漏洞D.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窘境与无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城市文化卫生非常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人民卫生保健事业,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遵循“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原则”,对几种烈性传染病进行积极防治和加强了检疫。为机动使用防疫力量,卫生部在全国组织了125个防疫队,6000名卫生工作者深入灾区、疫区等,开展群众性的卫生防疫工作。同时加紧整顿环境卫生,主要以恢复和整顿原有公共设施、疏浚河湖沟渠、清除垃圾以及推行饮水消毒为主。

在卫生机关的教育、督促和管理下,各大城市的饮食、肉摊、旅馆、浴池理发等行业的卫生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修建了公共厕所,自水普及率也得到了提高。此外,1952年我国开展了以反对美帝国主义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提出了“八净”“一捕”“五灭”的要求,带动了全国环境卫生工作,全国城市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摘编自吕晨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主要城市问题及治理》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城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意义
2021-09-13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疫抗争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能辨别出伤寒、疟疾、痒疥疾等传染病,抗击传染病的措施也已出现,进而以“制天命而用之”的昂扬精神,鼓舞民众防治疫病的信心。疫情发生后,本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的思想,历代政府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救灾措施。唐大和六年春,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流传疫疾,文宗责成地方官员亲自下乡送药,向老百姓传播防治疫病的知识。发生疫病后,历代政府均要求地方官吏必须及时如实。上报灾情,并且对上报灾情的时间和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

——摘编自邓铁涛《中国防疫史》等

材料二   建国初期党和国家面对各种严重流行的疫病,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加强领导,发动群众,配合生产,深入宣传,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1953年12月召开全国卫生会议,制定了新中国“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地方政府对于组织群众,说服教育以及各项防疫具体工作,均予以积极推动。在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成功的消灭或控制了各种疫病的流行和蔓延,为以后新中国的防疫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大大推动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

——摘编自李洪河《建国初期的卫生防疫事业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疫病防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我国疫病防治取得巨大成绩的原因及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蝗虫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往往成为庄稼的致命杀手,造成蝗灾。古人不了解蝗灾形成的真正原因,甚至认为蝗虫是“神虫”,于是就采用祭神的办法来解决蝗灾。但伴随蝗灾带来的巨大灾难,亦开始深入地探究治理蝗灾的方法和对策,《旧唐书》就记载唐代名臣姚崇运用蝗虫趋光这一特性有效捕打飞蝗;明代的陈世元曾撰写《治蝗传习录》,介绍养鸭、放鸭治蝗的成功经验。不过古代民众虽然掌握了一些治理蝗灾的措施,但是仍只能尽可能地减轻危害,而难以根治,所以蝗灾的发生依然很频繁。

——摘编自陈忠海《古代的蝗灾与治理》

材料二   党和政府对蝗灾问题高度重视,在中央要求下,各蝗区先后成立了专门的治蝗指挥部,并建立了责任制。党和政府还十分重视蝗情的侦查、预测预报工作,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并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在具体的治蝗工作中,放弃了耗费人工过多而效果不明显的传统“挖卵"治蝗法,采取效率更高的药械治蝗法。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民众被广泛动员起来,加入捕蝗、灭蝗的队伍,使得新中国的灭蝗工作发展成为一种群众性运动。经过不懈治理,最终使蝗灾这一历史性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摘编自江满情《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蝗灾治理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蝗灾难以根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治理蝗灾的特点及意义。
2021-05-08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东汉末年的伤寒大流行,催生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明朝末年瘟疫的频流行,造就了吴又可的《癌疫论》:清朝晚期广东地区的鼠疫大流行,成就了吴宜崇、罗汝兰的《鼠疫约编》。这说明
A.疫灾防控意识深入人心B.政府应对不力导致疫情频发
C.传统预防医学得到发展D.疫病防控管理机制逐步完善
2021-05-08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世纪中后期,为遏制天花蔓延,英国政府强制国民接种天花疫苗,有效降低了天花的危害,但不少议员与民众强烈反对“以健康福利为由干涉自由”。20世纪初,在天花威胁逐渐减小的背景下,英国政府实施“真诚反对”者免除接种义务的政策,取消了强制接种制度。这一过程反映出英国
A.疫病防治成效有限B.自由主义影响具有复杂性
C.政府权力极度膨胀D.福利政策遭到大规模抵制
2021-04-01更新 | 627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081643年间,中国爆发全国性大疫19次之多,局部性疫情不计其教,致使“万户萧疏鬼唱歌”“饥民抢掠四起”。文献记载每当瘟疫发生时,皇帝往往派人去祈祷,采取施咒的办法安慰百姓。明宪宗曾下诏在京城崇文、宣武等六门城外,各置漏泽园一所,收殓遗尸。1587年明神宗谕旨礼部:“尔部便行太医院精选医官人等,多发药材,分头诊视施给”;还强调“此后各省直有与重大灾疫,须令各府州县……即许便宜动支社仓积谷,及本部事例义输等银、病者或给衣食”。对此时人评论:“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防疫较为有效的隔离、禁止人员流动等措施,朝廷并没有推行,文献也没有记载。”

——摘编自甘海根《明代北京的瘟疫与政府应对》

材料二   英国首都伦敦由于人口集中、卫生环境差而成为鼠疫频繁光顾的城市之一,1517世纪频繁发生严重鼠疫。针对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为确保隔离措施的落实,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被认为是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在1604年索尔兹伯里瘟疫期间,整个镇1/5的人口被纳入到国家救助中,因此群众愿意配合隔离。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郡治安法官作为总负责人,教区牧师和执事作为配合机构每周要报告相关情况。

——摘编自陈凯鹏《十六、十七世纪中英两国防疫对策比较》

材料三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中国政府及时做出了加强疫情防控的全面部署,我们全国动员、全面部署、快速反应,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他国家暴发疫情后纷纷向我国学习、效仿我国的应对措施。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代防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政府与明政府防疫措施的不同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取得积极抗疫成果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府防疫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102年,宋徽宗下诏在诸路建立“安济坊”,规定“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以防渐染”。又建立独立的厨舍,“以为汤药饮食人宿舍,及病人分轻重异室”。这说明
A.朝廷重视防疫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B.民间医家是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
C.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建立
D.疫情蔓延和疾病传播得到有效遏制
2020-11-01更新 | 557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汉书》记载.元始二年(公元2年)四月,郡国发生大旱灾、蝗灾,瘟疫大流行。朝廷在长安城中建邸舍房屋200区,将灾民中的染病者安置在其中,进行隔离医治,以防止相互传染。由此可知
A.汉代各种疫情灾害频发B.汉皇室对疫情不闻不问
C.政府主导抗击瘟疫疫情D.汉朝开始中药治疗瘟疾
2020-08-27更新 | 341次组卷 | 6卷引用: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