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1年4月,由中国政府发起的“万国鼠疫研究会”在沈阳召开。会议聚集了当时世界著名的传染病专家,这既是国际上第一次以鼠疫防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也是中国首次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据此可知,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     
A.使中国东北鼠疫得到根除B.推动了西医在中国的普及
C.有利于改善中国国际形象D.宣示了中国对东北的主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02年,中国部分地区遭遇了瘟疫,《大公报》给予极大关注,在社会各界人士投递的稿件中出现了“微生物”等词。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这表明大众传媒(     
A.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B.成为探究生命科学研究的理论阵地
C.促使科学的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中传播D.彻底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28年10月,国民政府在成立卫生部的命令中称:“卫生行政之良否,不惟关系国民体质之强弱,抑且关系到民族之盛衰。吾国对于卫生向多忽视,际兹时代,健全身体,锻炼精神,消除祲疫,洵属重要,着即设立卫生部。”据此可知,成立卫生部的意图是(     
A.保障人民身体健康B.规范卫生行政
C.改变国人不良习惯D.消除疫病蔓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面对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的肆虐,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强调:“中国所采取的大规模病毒防控行动避免了疫情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大规模蔓延。”这体现了(     
A.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B.中国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C.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D.事不避难,勇于担当,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2022-08-1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中国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向世界介绍中国抗疫举措和进展,向多国提供防疫物资和援助,许多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以及普通外国人纷纷伸出援手,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这突出体现了(     
A.中国具有丰富的抗疫经验B.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C.中国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D.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
6 . 东汉后期的70多年中,有疫病流行记载17次,且多数为连年的大疫病;唐初的60年间,仅有5次疫病记载,且蔓延范围较小;安史之乱后,疫病接连发生,一些地区甚至发生了“死者半”的大疫。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战争是疫病发生的根源B.疫病流行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C.地理条件影响疫病传播速度D.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疫病频发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的历史就是与疾病抗争的历史,寄生物寻找新宿主的过程与城市化相伴而生,人口在城市的聚集使传染病得以长久存在,人类活动推动了致病生物的变异与传播。疫病与城市的相互构建经历了以下四个重要阶段:

1、自我调适阶段(公元前500年之前):从城市出现到公元前500年,人类与病原体经历多代相互调适后,产生了能让双方共融共存的相互适应模式,自然、疫病和城市形成了相互决定的关系;

2、疫病圈形成(公元前500年—1500年):

3、疫病均质化(1500年—1900年):

4、新疫病体系构建(1900年—至今):威胁人类的疫病是人类未知的新病毒,这些病毒传播速度快、病毒稳定性差,对人类宿主有非凡的破坏力,会跨越物种传播,突然在城区人口中显现。

​​​​​​​材料二  在城市发展历程中,无数的典籍都曾记录疫病给人类带来的创伤。6世纪的查士丁尼鼠疫,借助贸易和城市从北非延伸到君士坦丁堡,进而攻占了德国、法国,使全世界损失了17%的人口。14世纪沿着丝绸之路传递的黑死病,席卷了欧洲大陆,造成了重大的人口和经济损失。对疾病的恐惧也会升级为社会恐怖,不同社会群体间相互猜忌,直接冲击社会结构,造成社会动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赫曦滢《疫病与城市社会:历史轨迹、风险逻辑与应急管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简析疫病圈形成、疫病均质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疫病给城市社会带来的影响。
2022-06-2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历代政府常常会来取一些积极有效的防疫措施,率领人民抗击疫病。唐宣宗大中年间,江淮大疫,宣宗令受疫肆虐的淮南、武宁军等方镇辖区,以前拖欠政府的缺额钱物摊派先放免三年,三年以后再行交纳。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春,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流传疫疾,文宗颁诏说:“其疫未定处,并委长吏差官巡抚,量给医药,询问救疗之术,各加拯济,事毕条疏奏来。”宋朝政府大量编辑印行医书,向各州县加以推广,向老百姓传播预防疫病的知识。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杭州饥疫并作,染病百姓不计其数。苏轼在杭州建立了很多病坊,“以处疾病之人”,实际是简陋的隔离医院。东汉王充的《论衡》载:“鼠涉饭中,捐而不食。”张仲景的《金匿要略》也告诫人们:“果子落地经宿虫蚁食之者,人大忌食之一”,否则会得苻疾。清代吴子存在《鼠疫抉微》中提醒人们要经常洒扫堂房,厨房沟渠要整理清洁,房间窗户要通风选气。疫势危急时,要避开撤走,找个大树下的辙凉当风处居住,近水当风之处最好,千万不要众人拥杂在一起。

——摘编自张剑光、王晓洁《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

材料二   十六、十七世纪的西欧社会对瘟疫的认识已较为理性、科学,他们认为瘟疫只是一种自然生理病痛,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措施得当还是可以防控的。此种观念……为医生等专业人士走向防疫前台提供了机会。许多医生为人们开出了诸如喷洒香水、多吃芦荟、节食、逃跑、放血疗法等防疫措施。尽管这些措施成效微弱,但它至少给了人们一个积极信念,那就是瘟疫是可以防控的,这无形中激发了人们的积极行动,给人们尝试更多方法开启了道路。医学界通过对古希腊医学的研习也初步承认疾病是由机体紊乱或生理等身体内部原因引起的病痛,“这样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观点支持了治疗观上的乐观主义态度:疾病的康复是把握在人的手中的”。在这种理性防疫观念的指导下,欧洲各国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从而推动了西欧集体防疫行动的发生。

——摘编自陈凯鹏《十六、十七世纪中英两国防疫对策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防疫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十六、十七世纪西欧理性防疫观念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疫灾高峰期,对下表解释合理的是
时期疫灾累及的范围(省次)北方(省次)南方(省次)重灾区
三国西晋322111河南、陕西
东晋十六国301317江苏
南北朝391524江苏

A.疫灾的空间分布状况与战争的频繁有必然且直接的关系
B.疫灾重灾区的出现与政府对该地区行政管理的放松有关
C.区域经济开发初期往往伴随剧烈的人口运动和环境改变
D.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导致了疫灾范围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欧洲,受到宗教的影响,人们认为麻风病人是不道德且受到上帝责罚的人。在十九世纪末,中国、墨西哥劳工进入美国以及对麻风病的医学研究较为匮乏等原因,麻风病在加州、纽约州等地快速传播并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尽管麻风病并非中国人带到美国且在美中国人患病的比例并非最高,但是在种族主义、排华风潮的推动下,美国的报刊上出现了将麻风病与中国人联系的倾向,出现了如“Chinese 1eprosy”、“Chinese disease”等来形容麻风病的词汇。“中国人不干净”,“中国人又穷身体又弱”等不好印象以及“黄祸”( Ye11ow Peril)等加剧人们恐慌的话语。而这种将麻风病和中国人联系起来的倾向,加剧了排华风潮、主张了种族主义,对在美华人的生存及声誉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影响,也极易造成民众的恐慌,不利于民众正确认识麻风病和推进麻风病的研究与防治。

——摘编自罗伯特·E·帕克《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失业潮出现,工人运动也影响到了政界。1882年,切斯特·艾伦·阿瑟总统签署《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排华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以法律形式排斥少数族裔的法案。1902年该法律被无限期延长。清政府曾与美国交涉。但‘弱国无外交’,交涉也没用。19432月,《排华法案》被废除。在百余年之后,在美华人族群终于等来了这迟来的道歉。2012618日,美国众议院以全票通过“排华法案道歉案”(第683号决议案),以立法形式向曾经排斥歧视华人的做法道歉。

——摘编自王希怡《专家评美国就排华法案道歉:道歉不是良心发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美国麻风病污名中国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排华法案》的变化历程并简要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