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考古公开课】

材料一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好的名称)名之。

——【汉】司马迁《史记》

注:司马迁著《史记》时住在长安城。

材料二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唐】杜牧《阿房宫赋》

材料三秦阿房宫一名阿城,在长安县西二十里。西、北、东三面有墙,南面无墙。

——【宋】宋敏求《长安志》

材料四 2002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秦阿房宫遗址进行考古勘探。遗址位置如图所示。


考古资料表明,除了阿房宫前殿遗址外, 其他地方再没有属于阿房宫的建筑。阿房宫的核心建筑前殿没有最终建成,只完成了夯土台基及其三面墙的建筑。阿房宫前殿遗址未发现被火焚烧的痕迹。

——摘编自李毓芳等《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考古勘探与发掘》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进行作答。
(1)围绕“阿房宫是否建成、是否被烧”的话题,谈谈你对其历史真相的看法。(要求: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判断其价值,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对问题进行互证。)
(2)综合以上材料,判断材料二杜牧关于阿房宫的说法是否准确,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意图加以评述。
2020-07-1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8-19高二下·北京·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记·殷本纪》记载:“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对上述史料看法正确的是
A.《史记》素以“信史”著称故该史料可信
B.该记述属于神话传说,基本无历史价值
C.该史料属于一手史料,有一定参考价值
D.该史料属于文献史料,可寻求实物印证
2019-06-13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测试历史试卷
3 . 司马光修史(史料实证)

北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以官修的正史、实录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各种史料。他另外撰成《资治通鉴考异》

材料一:关于隋末名将薛仁果的名字,《考异》提到《旧唐书》《新唐书》《柳宗元集》写作“仁果”,《太宗实录》写作“仁果”。而唐太宗陵墓前有石马六匹,其中一匹的铭文为“白蹄乌,平薛仁果时所乘”《考异》认为石马铭文“最可据”。

材料二:关于唐玄宗的生日,《考异》提到《玄宗实录》记载的是八月一日,但通过查询历法发现这一时间有误。玄宗时文人顾况有诗曰:“八月五日佳气新(即皇帝)。”故而《考异》认为玄宗生日是八月五日。

材料三:关于吐蕃赞普世系,唐代林恩撰写的杂史《补国史》记载,唐文宗时吐蕃彝泰赞普去世,《考异》参照《补国史》编入。

(1)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参考了哪些类型的文献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

梁思成说,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

材料四:在古代,最高等级的城市为国都,城方九里,正是这一“礼”制等级的完整范本。在布局上,遵循严格的“左祖右社”“左文右武”“上下有序”的城市礼制程式。高耸古城中央的市楼能够“揽山秀于东南,采用了与山西自然环境相契合的窑洞(砖拱顶)式建筑结构。

——摘编自曾晓华《从西安到平遥》等

材料五:徽州古村落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势进行规划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无论大小聚落,所以均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民宅所建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风,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的生存空间,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

——摘编自王星明等《徽州古村落》

(2)概括上述“建筑活动”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并援引材料予以佐证。
2023-10-20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下列可以用来研究“百日维新”的原始史料是(     
A.“明定国是”诏书B.影视剧《戊戌风云》
C.《戊戌变法研究》D.连环画《戊戌六君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汉时期治国理念的转变

材料一 左图为长沙马王堆汉墓(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家族墓)中出土帛画《非衣图》的一部分。该部分描绘的是“天界”景象,人首蛇身的女娲居中,周围有目月、扶桑、升龙、神仙、怪兽等,寓意死者可以成仙,像鸟一样飞升上天。该墓还出土了大量帛书和简牍,包括《脉法》《阴阳十一脉柩经》等养生类书籍。


材料二 左图为《西汉成都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画像石。刻画了汉景帝末期蜀地太守文翁在成都办学讲经的情形。


材料三 文翁通《春秋》,“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修学堂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汉书.循吏传》


1)上述材料中包含了哪些史料类型,依据材料举例说明。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汉前期治国理念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6 . 历史评价和史料辨析

材料一   关于宋朝历史地位,学术界有不同评价。第一种是“积贫积弱说”,如钱穆主张宋朝是“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第二种是“造极之世说”。如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认为宋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登峰造极的时代。两说在学术界各有拥趸(支持),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造极之世说”飞速崛起,大有取代“积贫积弱说”的趋势,许多学者均对宋代的历史地位给予很高的评价。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积贫积弱说”与“造极之世说”只是宋朝的正反两面,并无任何冲突。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

材料二   关于“杯酒释兵权”的记载

《丁晋公谈录》(北宋丁谓所著笔记)【赵普】忽一日奏太祖曰:“石守信、王审琦皆不可令主兵”。上曰:“此二人岂肯作罪过。”赵曰:“然此二人必不肯为过,臣熟观其非才,但虑其不能制伏于下……其间军伍忽有作孽者,临时不自由(身不由己)耳。”太祖又谓曰:“此户人受国家如此擢用,岂负得朕?”赵曰:“只如陛下岂负得世宗?”太祖方悟而从之。
《王文正公笔录》(北宋王曾所著笔记)石守信、王审琦等犹分典禁兵如故,相国赵普屡以为言,上力保庇之。普又密启请授以他任,于是不得已,召守信等曲宴,道旧相乐,因谕之曰:“朕与公等,义同骨肉……而言事者进说不已,今莫若自择善地,各守外藩,勿议除替。”守信等咸顿首称谢。
《涑水纪闻》(北宋司马光所著笔记)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酒酣,上屏左右,谓曰:“……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郡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敢安寝而卧也。”守信等皆曰:“何故?”上曰:“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于孙立永久之业……”守信等皆再拜谢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上许之,皆以散就第(担任闲散官职)。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从以上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观点加以论证。
(2)对照阅读以上三段史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杯酒释兵权”可信性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烽燧遗址

2019年至2020年,考古工作者对新疆尉犁县境内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烽燧由三层或四层土坯夹一层芦苇草,中部夹放胡杨桁木垒砌而成。在烽燧南侧还发现有土坯垒筑的护坡。遗址中出土的文书、木简带有明确纪年,已发现有“先天”“开元”“天宝”等年号。出土的军事文书数量最多,详细记录了与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有关的军镇、守捉、烽铺馆驿等各级军事设施名称。出土的木质实物标本记载了“计会交牌”制度(传递军情和政令),为国内首次考古发现。

烽燧遗址出土了《韩朋赋》《游仙窟》《孝经》等手抄本,都是当时风行一时的作品和书籍。出土的纺织品,主要为丝、毛、棉、麻四种。遗址中发现了34种不同的植物,其中粮食作物有水稻、青稞、大麦、小麦等,园艺作物有桃、杏、枣、核桃等;还出土了不少动物骨头,有马鹿、野猪、黄羊、鱼等,多数属于野生动物。

(1)烽燧遗址出土了哪些类别的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
(2)依据烽燧遗址的考古信息,概括其反映的历史面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通过下列史料能够认识到的历史事件是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乙巳

A.太平天国运动B.“百日维新”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9 . 商代是公认的有确切信史的时代。下列属于研究商代历史的原始史料是
A.甲骨卜辞B.越王勾践剑C.《石氏星表》D.《史记》
2020-08-2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10 .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隋炀帝之死的不同说法

出处相关内容
《隋书》
(唐代官修史书)
(叛将宇文化及)令将帝出江都门以示群贼(指叛乱将士),因复将入。遣令狐行达(宇文化及的部下)弑帝于宫中
《炀帝海山记》(宋代传奇小说)时中夜,闻外切切有声。(隋炀)帝急起,衣冠御内殿。坐未久,左右伏兵俱起,司马戡携刃向帝……帝入内阁自绝
《资治通鉴》
(宋代官修史书)
贼欲弑帝,帝曰:“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锋刃!取鸩酒来!”文举(指叛将马文举)等不许,使令狐行达顿帝令坐。帝自解练巾授行达,缢杀之
《隋唐演义》
(2003年出品电视剧)
李渊派其子李世民、李元霸前往江都。李元霸对李世民说:“父亲此次派我们去,主要是看看皇帝死了没有,如果没有死,就将其杀死。”此时士兵通报:宇文化及亲手杀死了隋炀帝

(1)关于隋炀帝的直接死因,上述材料中有哪三种说法?你是如何看待这些说法的可信度,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   道光帝的慕陵在清陵中规模最小,以下是修建陵墓的简介

介绍相关史料(均选自《清实录道光朝实录》
道光元年(1821年)到道光七年(1827年)在清东陵修建宝华峪陵寝       道光二年谕:“我朝自开创以来,敦尚淳朴……一切工程,务从朴实……(地宫)内之经文佛像,及二柱门,俱行裁撤”
道光十一年(1831年)因宝华峪陵寝渗水,又改在清西陵建龙泉峪陵寝(后称慕陵),道光十五年(1835年)全部完工道光十一年谕:“因地制宜。一切俱从简约……明楼、穿堂诸券、琉璃花门、石像生、俱著撤去。”
道光三十年(1850年),临终前下令,不再按惯例修建圣德神功碑及神功碑楼(注:惯例是皇帝死后,由后代立碑记述皇帝功绩)       道光三十年谕:“在朕则何敢上拟鸿规,妄称显号,而亦实无可称之处,徒增后人之讥评,朕不取也(指不修神功碑)。”

材料三   慕陵有三座楠木殿,是整个建筑群落中最为绚丽多彩的建筑,全部采用木料中的珍品金丝楠木建造。三殿共雕刻木龙1276条之多,在皇陵中独一无二,就是在紫禁城中也难以看到。据统计,建造慕陵共耗银240多万两,比壮丽的乾隆帝裕陵还多37万两。

——赵金皎《风格独特的清慕陵》


(2)《清西陵介绍》一文称:“由于道光皇帝在位时曾有鸦片战争失败,所以修建陵墓时少建了明楼、神功碑楼等很多建筑,显得规模很小”。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0-08-1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