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文献记录着人类社会演变的足迹。

材料一   2002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湘西里耶古城遗址发掘出土了(甲)3万多枚秦简牍,主要是官署文书。文书格式由年月日、地名、职官、事件及办理时刻构成,内容包括政令、各级政府之间的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吏员簿、物资登记及转运书等。(乙)简牍的时间是公元前222年至前210年。(丙)书写字体和楚国字体风格相距甚远。下图为我国发行的《里耶秦简》邮票。(丁)左边秦简内容为“乘法九九口诀”。

有的同学结合材料   和所学,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材料
结论
秦朝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湘西在秦始皇完成统一后才纳入秦的管理范围
秦始皇在楚国旧地推行了“书同文”的政策
秦朝已将乘法口诀运用于农业生产


(1)请指出材料与结论对应准确的序号。如果要使其他序号的材料和结论准确对应,应该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对结论进行怎样的修改?
历史记忆与祖先认同

材料二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

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面对关于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孝文帝主持定姓族时,汉臣薛宗起建议不应以祖先曾经的居住地为确定门第等级的主要标准,他说:“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


(2)概述北魏统治者追溯祖先的目的、过程与效果。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2019-07-0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学年下学期北京首师大附中下期末高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晋之故封,太行持之,首阳起之,黄河迤之,大陆靡之……而侯之都居,大夫之邑建焉……以稼则硕,以植则茂,以牧则蕃,以畜则庶,而人用是富,而邦以之阜。

注∶大陆为大陆泽,太行山河流冲积扇与黄河故道的交接洼地。

晋献公娶大戎狐姬、小戎子、骊姬姐妹;任命狐突(白狄)为大夫;灭骊戎、耿国、虞国、虢国等,史称“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晋文公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流亡期间多年居于狄国,娶赤狄之女;城濮之战大败楚军,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开创百年霸业。
晋襄公史家称其“一是北伐人,二是南略楚国,三是东征卫国,四是西征秦国,五是重组六卿。”曾任命狐射姑(贾季)担任中军将。
晋成公与郑国结盟,多次援救郑国;联合白狄打败秦国,俘虏秦国将领。
晋景公柳梦之战、颖北之战击败楚军,邺之战被楚国打败灭赤狄潞氏、留吁、铎辰等;与众狄楷函会盟;公元前583年攻入楚国。
晋悼公重用吕相、士纺等人,惩乱任贤推行“和戎狄”的策略,无终之君向晋悼公“纳虎豹之皮”九合诸侯,将晋国霸业推至巅峰。
晋平公公元前552年同宋、卫等国结盟,再度恢复晋国的霸业;公元前541年败无终及群狄于大原(太原),占有太原盆地。
晋顷公时期赵简子(赵鞅)娶狄女,推行田亩制和田赋制度改革,六卿逐渐壮大赵简子、范献子将“刑书”铭铸于鼎上,史称“铸刑鼎”。
晋出公时期赵襄子娶西戎崆峒氏女公元前458年赵襄子杀代王,平代地韩、赵、魏三卿完全架空国君之位,晋出公客死他乡。
(1)阅读理解上述材料,从不同角度提炼出两个核心词。运用相关知识,阐释你的理由。

20世纪30~50年代,中国的乡村发生着社会财富分配的巨大变化,传统乡村固有的以分家析产和土地买卖为主导的地权分配被打破。

以下资料是来自山西兴县七村全面抗战爆发前(1936年)、抗战中(1942年)和开展土地改革后(1947年)的相关数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历史发展进程为以上三幅示意图排序,并说明理由。

山西是我国的煤炭储量、生产、外调大省。上世纪末山西正处于“放开搞活”迅猛发展阶段。1992年环境与发展领域中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一次国际会议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江泽民主席在接见出席《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高级国际圆桌会议的国际友人时也指出∶“中国政府有决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而今,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的大同,以光伏发电高端产业链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以“上不露天、下不落地”的全封闭式运营实现了“黑色煤炭、绿色开采”。2019年大同获得“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和“中国美丽城市”称号。从“煤都黑”到“大同蓝”,大同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参照。



(3)以“大同蓝”为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举措。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史籍记载,公元 495年,一位皇帝在与大臣对话时指出:“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汉语)。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此事发生于以下示意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2023-03-25更新 | 571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022高二下·江苏南通·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下面是某一时期形势示意图,该图可以反映的是
   
A.一战前的欧洲形势B.二战策源地的形成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观察分析俄国1913、1925年粮食作物产量示意图,下列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A.AB.BC.CD.D
2020-08-0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地方的管辖。

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

分天下以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两个制度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二   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2)简述宋朝是如何“尽夺藩镇之权”的,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其影响。

材料三   清朝疆域示意图



(3)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康熙皇帝巩固国家统一的方式。
2020-11-1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首都:文明·创新·示范

材料一   十五年,“经始明堂,改营太庙(改变了鲜卑族的祖先崇拜观念)”。十六年,“告谥孔庙”。十七年,“车驾发京师,南伐……仍定迁都之计”。十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二十年,“诏改姓为元氏”。

——摘自《魏书·高祖纪下》

材料二   孝文帝在魏晋都城的旧址上,遵从《周礼》的规划格局营建洛阳城,改变了秦汉以前宫殿、苑囿的分散布局,将其集中建在中轴线上,此格局显示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为唐、宋、元、明、清的都城规划所沿用,还首创了里坊制的布局形制。

——摘编自《华夏文明的核心——古代都城》

材料三   北魏时期的壁画


(1)依据材料指出3项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概括北魏时期中华文明发展的特点。

材料四   “首都”与“资本”在英文里是同一个词。1694年,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在伦敦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第一版在伦敦发表。186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诗人普希金长期生活在俄国首都圣彼得堡,1833年他创作了《青铜骑士》,将首都作为民族精神和意志的代表。亚历山大二世则在此颁布了《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第一次规定建立女子学校。


(2)有学者提出,一个国家的首都往往是最富有活力的地方,人类历史上许多创新发生于此。依据材料四,结合17-19世纪欧洲史,论证上述观点。
要求:选择一个国家的首都,从多角度进行论述,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材料五   下图为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1931年11月至1934年10月,江西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为粉碎五次“围剿”紧急动员令》等文件在此发布。


(3)简述中国共产党在瑞金地区的革命探索实践。

材料六   由于北京有800年建都史,依托东北地区的工业,背靠政权巩固的北方地区等诸多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它是建都的首选城市。


时间1949——1980年1980——20世纪末
城市定位全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强大的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中心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提出发展“首都经济”

补充
材料
1957年北京市工业总产值达46亿元,实现了由消费城市向生产城市的转变。北京市工业总产值1980年为1952年的44倍,北京成为北方最大的工业城市。1980年煤炭消耗量为1952年的30倍,钢材为14倍,水泥为321倍。1980年工业用水量和城市生活用水量分别为1952年的45倍和40倍。
《长江日报》社论:向北京看齐
(1956年1月18日)
北京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我们已经在学习北京的经验……
首都经济的核心是以知识经济为方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用高新技术优化和提升第二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整理自《北京由传统国都到中国式世界城市》《北京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研究》等


(4)①概括20世纪后半期,北京城市定位的调整情况。
②围绕“北京城市定位”,结合国内外形势,在延续和变化两方面各选一项定位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准确,解释完整,逻辑清晰。
2019-04-10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高三 下 一模 文综历史试卷 B版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古代文明分布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地图和所学,谈一谈你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认识。

材料二   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传说公元前753年,古代罗马人罗慕洛斯在台伯河畔建罗马城,开创了王政时代。在王政时代,国王掌握绝对的权力。他是大立法官、军队的首领、大祭祀长,其权力仅仅受到来自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遏制。元老院就是元老议会,由不同部族首脑组成。按照宪法和传统习俗,元老院有权通过或否决国王的任命以及判定国王的立法和诉讼。公民大会由罗马的全体男性公民构成,按照亲缘关系分成30组;它授予君主行使权力,而这一点由元老院最后正式批准。

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主要内容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2)分析材料二的三段材料,分别指出雅典、古罗马、秦国是如何建设国家的?

材料三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殖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3)根据材料三,分析自然环境对古埃及、古希腊发展的影响。
9 . 战国时期,变法成为时代潮流,在各国蓬勃兴起,下图为这一时期各国变法的示意图,其中吴起变法应表示在图中的_______处
A.AB.BC.CD.D
2018-01-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人口流动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材料一   4至6世纪中国境内民族迁移示意图

材料二   《晋书》记载:“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庶有旋返之期,故许其挟注本郡。”东晋政府允许侨人(侨人:指寓居南方的北来人口)登记户籍,注明本人的原籍,并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南、北方统治者面对大规模民族迁移所采取的措施及影响。

2018-10-1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