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北魏孝文帝延兴三年(473年),农民起义不断,诏"县令能静一县劫盗者,兼治二县,即食其禄;能静二县者,兼治三县,三年迁为郡守;二千石能静二郡,上到三郡,亦如之,三年迁为刺史"。这表明,北魏
A.监察体制成熟B.汉化程度较高
C.重视地方治理D.官员考核严谨
2 . 王安石变法后,政府以累积的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学业与品行为参考,将太学学生中的上舍生划分为三等。其中,上等生可以直接授予官职;中等生可以免除科举预考,直接参加最终的殿试;下等生可以获得“取解“(选送士子应进士第)的资格等等。政府对上舍生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防止懒散学风B.开创了太学体制
C.有效杜绝了官场腐败D.否定了科举取士
3 . 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曾多次发起关于“祭祀之礼”的讨论。太和十九年,朝集公卿,以“《周官》祀昊天上帝于圜丘,礼之大者”为文献支撑,取消了北魏的西郊祭天,祭天于南郊圜丘。之后,这一祭祀制度在北朝得到了继承。这一举措
①放弃了对鲜卑族崇拜天神的祭祀   ②是孝文帝推行汉族礼仪制度的表现
③是依据周礼进行的政治文化改革   ④有利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1-05-05更新 | 62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北魏时期著名叙事诗《木兰诗》中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诗中的“天子”“可汗”同一人,但又分别是汉民族和游牧民族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这种现象反映出
A.诗人用词混乱,指代不清B.北魏时期民族交融加强
C.北魏政府有大量汉族官僚D.北魏已经统一黄河流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列四项中的结论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的是
史实结论
A1800年,欧文担任英国苏格兰新拉纳克棉纺厂经理,他缩减工人工作时间,提高工人工资缓和了当时英国的劳资矛盾,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B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史称“第一国际”……马克思被公认是第一国际的灵魂马克思成为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直接领导人
C1870年,明治政府设立工部省;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府通过机构及政策调整发展经济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