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东西方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发生。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往,但和平交往并非人类相处的唯一方式,在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摘编自华师大版《世界历史》(上)


(1)根据材料概括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各举一例。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哥伦布大交换”的作用。

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国际博览会,它重要的展品包括:印刷机、蒸汽机、火车头、收割机、桁架桥、固特异公司的硫化橡胶、纺织机、缝纫机等。机器展区是博览会最吸引人的部分,博览会的《官方图录》对这部分给与了最为详尽的介绍和阐述,《官方图录》称之为“速度和力量的令人震撼的抒情”。

——摘编自王浩强《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


(3)依据材料概括1851年万国博览会展品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英向苏联让步,在否决权问题上通过了“雅尔塔公式”,即安理会理事国关于程序问题的决议只需简单多数票通过即可;关于实质性问题的决议,理事会的多数票中必须包括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方为有效。当常任理事国是争端当事国时,如果决议是采取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或是安理会为审议争端而进行调查时,不得行使否决权;如作出决定,考虑采取出兵、断交等手段时,可以行使否决权。这就是所谓的“大国一致原则”。会议决定,凡在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的国家或1945年3月1日前向法西斯宣战的国家均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美英苏三国通过的“雅尔塔公式”。
2022-06-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
2 . 文物事业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知识分子还遵循北宋以来逐渐形成的金石学传统,将“金石”类文物作为研究材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金石”类文物包括青铜器、石刻碑碣以及简牍、封泥等带有文字的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可供人鉴赏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审美和历史价值。多为私人收藏,具有较强的私密性。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提出要发挥文物开启民智的作用,就必须让民众与文物近距离接触,也就是仿效西方创办博物馆,提倡文物公有。康有为还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张謇也提出了类似主张,并于1905年在江苏南通建立了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梁启超强调了地下埋藏物对研究历史的重要性。五四运动后,国人文物主权意识不断高涨。1927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考察时“拟用飞机将所得之材料运往外国”,此举立即遭到学术界的强烈反对。北京学术界成立了“中国学术团体协会”,要求采集物“绝对不得运出国外”。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

——摘编自臧志晗《中国近代文物观念演变简史》、李建《民族觉醒下近代中国文物保护思想的嬗变》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金石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19世纪末到20世纪早期我国文物事业的发展。
2022-01-21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材料一 166011月英国皇家学会成立。皇家学会的学术活动主要是举办科学研讨活动,在讨论中加深对科学的认识。皇家学会1665年创办刊物《皇家学会哲学学报》,主要刊登会员的论文、研究报告等,世界上很多重大的发现和发明都在刊物上发表过,如牛顿力学原因、哈雷彗星等。学会设立12种奖章、8种奖金等,表彰人们在科学上的发现。享有皇家学会会员资格,就有较高科学荣誉,成为全世界备受敬仰的科学杰出人才,如牛顿、法拉第、达尔文、爱因斯坦、霍金等。

——摘编自吴海涛《近代西方科学组织化对科学发展的影响作用分析》

材料二 牛顿生于16421225日,他的父亲于三个月前病逝,家境贫寒。16616月牛顿进剑桥大学,当时剑桥大学的纨绔学生流行喝酒、打牌,称这是“单纯的娱乐”。牛顿是个穷学生,母亲存的钱只够付学费,他必须做老师实验的助手,才能赚取生活费。亨利·摩尔是牛顿的老师,他发现牛顿每学期开学以前,先利用假期,将要上课的所有课本都看完,等到上课时,牛顿已经在看比那门课更进阶的研究报告了。

——摘编自《牛顿的生平与信仰》

材料三   1665年,牛顿大学毕业。1669年,27岁的牛顿当上了剑桥大学的数学教授······在哈雷的鼓励下,牛顿全力投入写作一本著作,系统总结他关于动力学和引力问题的研究。花了不到18个月的时间,科学史上最伟大的一部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简称《原理》)于1686年完成。《原理》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宇宙体系,说它开创了理性时代也不过分,因为正是从这里,人类思想获得了可以用理性解决面临的所有问题的勇气和自信。

1689年,牛顿代表剑桥大学当选国会议员。……1703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主席,以后连选连任,直到去世。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皇家学会为科学发展所提供的条件。
(2)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牛顿的成功之路。
要求:概括牛顿的成就,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价值,并提
出总体认识。
2021-07-1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