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机器与工业社会自18世纪下半叶始,以机器发明为标志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波及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与工业社会大事年表

1733(英)约翰·凯伊发明飞梭
1765(英)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5(英)埃德蒙·卡特莱特发明动力织机
1797(美)埃里·惠特尼将标准化零件引入制造业
1829(英)乔治·史蒂芬森发明机车——火箭号
1832(英)选举改革把选举权扩大到下议院
1833(英)工厂法案限制纺织厂雇佣妇女和儿童
1842(英)煤矿法案限制煤矿雇佣妇女和儿童
1848(德)卡尔·马克思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1851(英)伦敦水晶宫博览会
1879(美)爱迪生发明实用电灯
1913(美)亨利·福特将流水线引入汽车制造业

——依据世界史教材整理

材料二   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材料三   19世纪,奥斯曼、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在奥斯曼、俄罗斯和中华帝国,保守的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其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反对派倒幕运动的成功使改革者们有机会进行比在奥斯曼、俄罗斯和中国社会中更彻底的改革计划。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19世纪的帝国主义扩张几乎完全是欧洲人的事。但是到这一世纪末,两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出现在世界舞台,它们是美国和日本。美、日两国都在19世纪末实现了快速工业化,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当欧洲列强的旗帜在全世界飘扬时,美、日两国的领导人决定,他们也要参与建立全球的帝国主义秩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材料一“机器与工业社会”表现出哪些特征?
(2)材料三“反对派倒幕运动”的结果是什么?带来什么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机器与工业社会”的认识。
2022-06-10更新 | 17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生的反叛者”——陈独秀 有史家说,陈独秀的一生有三次重大的跨越,是天生的反叛者。他的跌宕起伏的个人命运,折射了中国近代曲折的历史发展进程。

陈独秀生平大事年表:

1879 年生于安徽安庆。自幼丧父,随祖父修习四书五经。

1896 年考中秀才。

1897 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接触和阅读《时务报》,与维新人士广交朋友。

1901 年因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

1904 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1905 年组织反清私密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

1907 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平稻田大学。

1909 年冬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

1911 年辛亥革命后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

1913 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 1914 年到日本,帮助 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

1915 年 9 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

1917 年初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8 年 12 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

1919 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 年初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1 年 7 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是中国共产党 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1932 年 10 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

1937 年抗战爆发后,他于 8 月出狱。

1942 年 5 月 27 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以上材料整理自唐宝林《陈独秀全传》


问题:
(1)结合材料,仿照示例,概括陈独秀的几次跨越。示例:第一次跨越:从传的儒家学子转变为维新志士。
(2)民国时期有人说:“陈独秀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概述陈独秀是如何做好“清道夫”的?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陈独秀的三次跨越?
2020-06-0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战争与和平

20世纪上半期,战争的阴霾笼罩着世界,人类为争取和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战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大事年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赫德,执掌中国海关48年的英国人。阅读赫德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一百年来,围绕赫德的评价中外各界褒贬不一:有学者认为他是“最险恶最阴险的敌人”,教科书上曾给他下过“英国侵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定义,西方的汉学家说他是“中国坚定不渝的朋友”,“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倡导者”,“沟通中国和西方观点的桥梁”,《清史稿》上也说“赫德久总税务,兼司邮政,颇与闻交涉,号曰客卿,皆能不负所事”,是一个“食其俸禄者忠其事”的大忠臣1854年以优异成绩考取英国外交部赴中国人员,先后在香港、宁波、广州等地领事馆任职。注:在此期间,赫德认真学习汉语,努力钻研及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1859年受巡抚劳崇光的邀请,辞去领事馆职务,担任广州粤海关副总税务司。注:1853年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后,英、法、美三国领事趁机攫取江海关(上海海关)征税行政权,清廷对此无所谓。此后,中国各海关“邀请”洋人“帮办税务”成了惯例。

1861年北上见奕䜣,得到赏识,任命为署理(代理)总税务司。注:北上路途中赫德在日记中写到:“我必须时刻牢记,海关是中国衙门,而非外国机关。……必须围绕中国的利益开展工作,避免得罪中国……”。奕䜣对外人称呼他为“我们的赫德”。

1863年被总理衙门正式任命为总税务司,时年28岁。注:随后的几年,赫德建立了一整套科学、严密、高效的管理制度。他实现了按章征税、按律执法,改变了以往的随意性。他还引进了“服务”和“公仆”的理念,要求各口税务司简化海关办事程序,顺畅海关和商人的交流。他还实行全球公开招聘,高薪养廉,再加上各种监督制度,使海关成了大清国唯一没有贪污腐败的部门。赫德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绝大部分文件都是亲自撰写,为了提高效率,都是站着办公。1861年,海关税收为496万两,到1887年,海关税收达到2000万两,占清廷财政收入的24.35%。关税成了清廷最稳定、最可靠的财源。

1865年向总理衙门递交《局外旁观论》

注:赫德在文章中对清廷的积弱做出了一针见血的分析,并提出了效法西方以自强的建议。总理衙门将《局外旁观论》抄录给东南沿海各督抚讨论,在晚清政坛引发震动。可以说,《局外旁观论》成了洋务运动的号角和檄文。而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所办的众多近代洋务企业,都是海关出钱。此外,建设航运设施、统一全国邮政、支持幼童出国留学、倡导中国派遣驻外使节、组织参加万国博览会等等都有赫德的身影。

1879年,又提交海防章程,建议增设总海防司署,由他担任总海防司,其弟赫政接任总税务司注:赫德的海军梦在李鸿章等人反对之下破灭,他们上书说,赫德不能又管钱又管兵,况且赫德又不熟悉军事。1885年,清廷成立海军衙门,由亲王挂帅,封疆大吏辅佐,没赫德什么事。

1885年操纵中法谈判,6月被英国任命为驻华大使,不久辞职,11月回任总税务司注:赫德在给英国的一份电报中这样评价他的辞职:“我认为这样对英国最为有利,当然对中国肯定也有利。……外交部可以指望我的合作以进一步增进英国的利益。”1900年8月在总理衙门请求下,为停战谈判奔波注:被困使馆区的赫德曾经写下:“今天的这段插曲不是没有意义的,那是一个要发生变革的世纪的序曲,是远东未来历史的主调,公元2000年的中国,将大大不同于1900年的中国”。

当时,德国皇帝瓜分中国的建议,在西方引起了很大认同。赫德则在英国杂志上连发6篇文章,综合分析三条出路:第一条 瓜分中国;第二条 扶持新政府;第三条 继续支持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他认为只有第三条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最好出路。

1908年4月离开中国,十几个西方国家的驻华使节、清朝官员及各界人士上千人为其送行。1911年9月在英国病逝,享年76岁注:20天后,武昌起义爆发,紧接着,赫德为之效力近半个世纪的大清王朝灭亡。

——摘编自《文史参考》2011年第18期同名文章


(1)材料中提及对赫德的多种评价,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评价?
(2)赫德对于中国近代海关制度的建设有何作为?
(3)基于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赫德这个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0-04-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