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沈括字存中,钱塘(夸浙江杭州)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科技思想家之一.《宋史》卷331《沈括传》说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嘉祐八年二月,沈括因支持变法而被任命为删定三司条例官.熙宁六年曾连续三个月进行测量,才得到极星离开北极三度有余的结论;为了验证“虹能入溪涧饮水”的问题,曾“与同职扣涧观之”,井进而发现“自西望东则见,立润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此外如关于凹、凸面镜的成像特点的认识,关于指南针装置方式的认识,关于月亮盈亏现象的认识等等,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一…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经反复思索,研究后仍无法解决的,他就只是如实记录,并说明不知其中道理的症结所在,而决不故弄玄虚,妄下断语.例如,在记述磁针有指南、也有指北的现象后,说“理应有异,未深考耳”.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沈括的人生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沈括的科学精神.
2017-07-2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17届高考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2 .

材料一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科技思想家之一。《宋史》卷331《沈括传》说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嘉祐八年沈括登进士第。熙宁二年(1069)二月,沈括因支持变法而被任命为删定三司条例官。熙宁六年(1073)奉诏提举司天监,从此开始了他投身于振兴宋代科技事业的人生历程。晚年退隐润州梦溪因而著《梦溪笔谈》一书。

——吕变庭《北宋科技思想研究纲要》

材料二为了确定极星的位置,他(沈括)曾连续三个月进行测量,才得到极星离开北极三度有余的结论;为了验证“虹能入溪涧饮水”的问题,曾“与同职扣涧观之”,并进而发现“自西望东则见,立润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此外如关于凹、凸面镜的成像特点的认识,关于指南针装置方式的认识,关于月亮盈亏现象的认识等等,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经反复思索,研究后仍无法解决的,他就只是如实记录,并说明不知其中道理的症结所在,而决不故弄玄虚,妄下断语。例如,在记述磁针有指南、也有指北的现象后,说“理应有异,来深考耳”。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沈括的人生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沈括的科学精神。

2016-05-27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2016届安徽淮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作为临时宪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应以保障革命战争的供给,照顾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及国家建设的需要为原则”。1950年6月。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要集中主要财力,保障革命战争、经济的重大开支。为了保障供给,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总支出为366.56亿元,军事国防支出为138.49亿元,占总支出的37.78%;经济建设支出为125.70亿元,占总支出的34.29%。1950年3月,国家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求节约支出,整顿收入,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1950年统一财政后,规定所有财政收入全部收归中央,只有极少数地方捐税划归大区和省政府留用;一切开支均需列入预算,地方须按月、按季报中央政府核定执行,并在年度终了报请中央审查;一切财政制度、人员编制和各项开支标准均由中央制定,达到编制有定额,供给有标准,经费有定数,各部门没有丝毫的财力空间。

——摘编自叶振鹏、赵云旗《新中国60年财政转型之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改革的背景与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