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城市广场,在空间上指的是城市中由建筑、构筑物围合而限定的空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集市广场是公民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它布置着一些相关的设施: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性建筑物。          

——摘编自蔡永洁《空间的权利与权力的空间》

材料二 中国传统广场的主要形态是扩大了的、四周合围的院落,传统广场,尤其是礼制性广场(如天安门广场,太和殿广场),往往具有严格纵直的中轴线,广场与宫殿、坛庙构成井井有条、重重叠叠的空间序列。

——摘编自曹文明《中国传统广场与社会文化生活》

材料三     在城市中修建广场,是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的传统,广场成为了一座城市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中心区域。



(1)阅读材料一二,概括古希腊集市广场和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在布局上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和思想观念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据图1指出其广场的布局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的两侧柱廊有何宗教寓意?
2018-09-29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不平等条约产生的那一刻起,清政府便开始了反抗斗争,但收效甚微。

1917年8月,中国政府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并宣布在此之前中国与德、奥两国所有条约以及国际协议无效。

1921年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坚持斗争,加上美英反对日本独占中国的企图,日本同中国在会外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其《附约》,由此,山东问题终得以解决。

苏俄政府因外交孤立,意欲拉拢中国,从1919年7月起,先后三次发表对华宣言。1924年在平等条件下中苏两国重订了新约,恢复了一定的平等权益。

20年代中后期的北伐和国民革命的民族主义高涨,中国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等租界,和主要西方国家以及日本签订了关税新约,收回了关税自主权。不久,南京政府便首次自主地修订颁布了《海关进口新税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式对德、意、日宣战,同时宣布废止中德、中意、中日间所有旧条约。1943年,中国同英、美等签订了《关于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之后陆续与其他在华享有各种特权的国家签订了类似的条约。至此,一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国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皆告废止。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等

材料二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分为四个时期:

一、酝酿期:明治政府向列强表达修约意愿,并派使团赴欧考察和修约,但遭到拒绝。

二、胶着期:19世纪70年代寺岛外务卿把修约重点放在修改关税上,因列强反对,进展缓慢。1880年井上馨出任外务卿后,把修约的重点放在治外法权上,关税仅是修改现行税率。并推行欧化政策和媚外外变,遭到民权人士的反对而下台。

三、基本完成期:1888年新任外相大隈重信则采取较强硬的外交策略,以美、德、俄作为修约谈判的突破口,提出在与美、俄等国签订新约的5年后,废除领事裁判权,得到美、德、俄三国的同意。19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英国对日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1894年7月,日本同英国签订了《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领事裁判权,并部分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此后,其他列强先后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

四、最终完成期:1910年日本向各国发出修约通知,1911年美国带头与日本签订新条约,随后有关国家也纷纷与日本签订条约,表示放弃关税协定权。至此,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任务宣告完成。

——摘编自牛淑萍《近代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能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修约特点有何异同?分析废除不平等条约给两国带来的意义。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王位继承法》,被看作是《权利法案》的补充,这两个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迈向君主立宪制度的重要一步,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百度百科

材料二1777年大陆会议制定的并于1781年批准施行的《邦联条例》规定,由当时13个独立州组成邦联制国家。邦联政府的权限很小,不能有效地行使国家职权。鉴此,邦联合国会于1787年2月邀请各州代表到费城召开制宪会议,修改《邦联条例》。经过长时间的秘密讨论,直至1787年9月17日才通过新的宪法草案,交由各州批准。全国围绕新宪法的批准问题展开广泛的激烈讨论。1789年3月4日召开的美国第1届联邦国会宣布《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正式生效。

——百度百科

材料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对于正在酝酿的中央政府组织机构是取美国式的总统制还是取法国式的内阁制,同盟会内部存在着分歧和争议。经多次讨论,孙中山同意行内阁制,并拟议以黄兴为内阁总理。12月下旬,南京各省代表会议上,多数代表赞成总统制,会议通过《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维持总统制。清帝逊位(1912年2月12日)后第二天,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推荐袁世凯继任大总统。同年,3月11日正式公布参议院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政治的组织形式为内阁制。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一,说明这一政治制度是怎样在英国确立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修改《邦联条例》的原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来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与《邦联条例》相比,最大区别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革命党人的争论焦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有何目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59年新加坡自治政府成立,李光耀出任第一届总理,他虽然早年接受西方教育,但他却声称:他的内心并没有西方价值观念体系,“有的是东方的精神价值体系”,李光耀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刺激新加坡的发展,一是加强人民行动党对政府的控制;二是在全国基层建立市民评议委员会和社区中心;三是1961年出台“1961—1964年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宣布将“动用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掌握的资源”以支持经济发展,但又明确表示政府和公共机构的作用“只限于有限的领域”,“将来工业化的很多部分要靠国内外的私人企业”,它实际上提出了现代化的“东亚模式”的基本原则,结果,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在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达到了8.8%和8.5%。

——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光耀治国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光耀治国措施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1)材料一中孔子向往的理想社会有哪些基本内容,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材料二   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

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镇江、无锡、苏州、嘉兴、定县、峄县、青海、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6人,就性别看,男性138人,女性4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3人,未详3人。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
(2)材料二反映了本次调查有何特点,并概述其意义。
材料三 J.里夫金在《欧洲梦》一书中认为:“美国梦”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最先进的物质进步和最丰富尤其是最平等的成功机会。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也就是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欧洲梦”则不然,它强调生活质量、可持续性、安定与和谐。……它所看重的并非是个人的物质积累,而是自我修养;并非是聚敛物质财富,而是精神的提升;并非是拓宽疆土,而是拓宽人类的同情。
——北京大学乐黛云《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
(3)指出材料三中“美国梦”与“欧洲梦”共同的思想根源并比较“美国梦”与“欧洲梦”的不同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产生不同“梦想”的共同因素。
2019-01-30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安徽合肥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册礼是最隆重的官员任命方式,册封朝臣分“临轩册授、朝堂册授”,册封外臣有“持节册命”。唐初“立后建嫡,封树屏藩,宠命尊贤,临轩备礼用之。”皇后、太子、亲王与臣下便用相同的临轩册授礼仪,尊卑无隔。册礼使也大多是临时的差使。从唐高宗时,唐朝对册礼进行多次改革。“凡册皇后、太子、太子妃、诸王、公主,并临轩册命,陈设如冬、正之仪。”“拜三师、三公、尚书令、雍州牧、骠骑大将军、都督,在京者诣朝堂受册。”册礼使逐渐成为国家宣册命、行册礼的专项使职。册礼使的尊卑、选派均设有严格的礼制规范。册命对象地位越高,充任册使的官员级别也就越高。与此同时,对边疆民族首领或各部首领的册封,则变化不大。

——摘编自孟宪实《唐代册礼及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册礼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册礼改革的作用。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请完成:
(1)韩非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末被他国攻破的只有秦国。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献公、孝公、赵文王、昭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武王、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短,但也没有因王位继承而引起内部分裂。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根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造成的。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日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频繁的民族迁徙,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民族融合的主流。

——摘编自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3)用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三中统治阶级是如何加强与周边各族交融的?
2021-03-26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八中、巢湖一中、巢湖二中等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从宪法到政府组织法均设有专门的国家荣誉条款,并出台了授勋条例等,初步形成了以勋章奖章制度、国家荣誉称号表彰制度和政府奖励制度为基本内核的国家荣誉制度。文革期间,屡遭破坏;改革开放后,再次启动。除不断修订《宪法》中对国家荣誉制度的相关规定外,还陆续制定和修订了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尤其是2015年《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的通过,对我国国家荣誉制度的基本原则、制度体系、制度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规定。到目前,我国主要国家荣誉称号和政府奖励的种类有:军事类的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等;经济类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科技类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此外还涉及武警类、文艺类、教育、体育、文学、医学类等。2007年开始评选“全国道德模范”。经地方和各系统的推荐后,利用媒体和网络广泛宣传候选人的主要事迹,然后按社会公众、万名公众代表和评选委员会投票支持率分别占30%、30%和40%的权重相加,得出每位候选人的总支持率,最后评选出获奖名单。2019年9月17日,授予叶培建等28人“国家荣誉称号”。经中共中央批准,称号颁授仪式于2019年9月29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据彭怀祖《我国国家荣誉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等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建国以来国家荣誉制度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家荣誉制度建设发展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从戏剧创作的发展来看,大量有地位的文人开始参与传奇戏曲的创作,一时间辞调骈丽的作品风靡整个戏曲舞台。“金阊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养活小民,不下数万人”。这样的文化氛围唤起汤显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兴趣,他的早期作品传奇《紫箫记》便创作于此时。这种寄情诗酒戏剧的清闲的官场生活,却未曾改变汤显祖那种清傲率直的性格,本已与世无争的他面对那腐败的政治时,士大夫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又使他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成为了一位锋芒毕露的斗士。日本著名戏曲史家青木正儿高度评价:“显祖之诞生,先于英国莎士比亚十四年,后莎氏逝世一年而卒,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奇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汤显祖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汤显祖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