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代非洲、美洲当地居民独立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例如西非班图人培育了甜高粱、西瓜等作物,美洲印第安人培育了马铃薯、玉米等作物。以下能够作为最有力证据的是(     
A.当地发现的岩画和壁画等B.当地出土的农作物的遗存及化石等
C.后世历史研究著作中的记载D.有关古代非洲和美洲的神话传说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统一度量衡B.奖励耕织C.废除井田制D.按功授爵
3 . 据《魏书》记载,北魏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都曾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至孝文帝时,出于对黄帝的尊崇,改姓元氏。北魏统治者此举的目的是
A.推动民族交融B.巩固自身统治
C.结束分裂局面D.加速封建化进程
2021-02-05更新 | 935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冲(450年—495年),北魏外戚重臣。为人大度,行为严谨,寡欲磊落,勤劳忧国。宗主督护制是自东汉以来,士族门阀地主发展的产物。北魏前期被一直沿用,他们享用"宗主"的名义督护地方,替朝廷征收租赋。在此情况下,"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甚至"百室合户、签丁共籍"的也不乏记载。同时,官吏畏于权势多与"宗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李冲提出,废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主要负责核查户口,催督租调。冯太后十分赞赏李冲的主张,她说,立三长则科有常准,赋有恒分,包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而不可?孝文帝支持李冲的主张,立即"遣使者行其事"。

——摘编自吴少珉《北魏名臣李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冲主张三长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冲提出三长制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十年来,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为历史研究的突破提供了条件,《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陈胜、吴广触犯秦法,按律当斩。而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简中,则规定因不可抗的自然因素而耽误的,可免除惩罚。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出土文献基本印证了传世文献B.出土文献的史料价值相对较高
C.出土文献需要进行真伪的辨析D.出土文献丰富了人们的历史认识
2021-05-05更新 | 725次组卷 | 2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宋代话本中记载,王安石曾微服到江宁,遇到一老人在喂鸡,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俱来就食。问其故,老人说:老孀居二十年,也在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话本作为文学史料价值不大B.新法引起了人民大众的普遍不满
C.变法中存在一定的扰民现象D.免役法以牺牲百姓利益为代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左传》载:齐国大夫崔杼弑君,史官因如实记载而遭其杀害,其他史官继续秉笔直书,直到崔氏妥协。此事被汉唐史官奉为佳谈,明清史官却当作笑谈。这反映出
A.科举制度使史官缺乏独立精神
B.商品经济发展阻碍史学精神传承
C.历史记述必须服务于现实政治
D.史学精神的传承受现实政治制约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材料二   在战国时代的秦国,平民张三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材料所反映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
(4)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启示?
2020-07-23更新 | 1123次组卷 | 14卷引用:福建省平潭翰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是明史一大疑案,《明史》对此有不同的叙述。《明史·成祖本纪》《明史·方孝孺传》记载,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而《明史·姚广孝传》和《胡濙传》则称,朱棣称帝后对建文帝自焚而死的说法产生过怀疑;也有人告诉他,朱允炆已潜逃,可能逃往西洋。这反映出
A.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B.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C.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2020-07-0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6月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10 . 很多史学家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以下相关史料的比对研究,与上述最符合的是
A.姜寨遗址与《回忆姜寨遗址的发掘》B.远古炎黄传说与汉代画像砖上的黄帝像
C.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宫殿”复原图D.殷墟甲骨卜辞与《史记·殷本纪》
2020-01-08更新 | 301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