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姜绍祖(1876-1895), 台湾新竹人,祖籍广东,著名抗日英雄。1895年春,姜绍祖因痛恨日本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不愿当亡国奴,于是自散家财,在北埔一带募集乡勇500余人,抵抗由基隆、台北南进的日本侵略军,并联络徐骧、吴汤兴等各路抵抗军,全力配合,协同作战。他曾在新竹大湖口地区打击进犯的日军近卫师团。不久,日军重兵压境,姜绍祖力战不屈被俘。侥幸脱身后,姜绍祖到北埔,再募乡勇壮丁,与日军奋勇作战。同年6月18日,姜绍祖再率义军向新竹城东门发动进攻,在徐骧义军及广大群众的支援配合下,反攻取得重大胜利。同年7月月底,率军攻城时遭到日军拦击,姜绍祖率百余名战士退入竹林中继续战斗,因力竭不支,最后与七十多名战士一同被俘殉国,他牺牲时年仅19岁。他在狱中留下绝命诗一首以述壮烈成仁的慷慨:“边戍孤军自一枝,九回肠断事可知;男儿应为国家计,岂敢偷生降敌夷。”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姜绍祖抗日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姜绍祖身上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2023-09-2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龚自珍(17921841),祖父、父亲皆为进士出身,外祖父是清朝著名学者、《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段玉裁,母亲段驯能诗工画。龚自珍精于经史,中过进士,做过礼部主事的官,生活的乾、嘉、道三朝,“圣朝”的威风依然,而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他在倡导经世致用学说时,成为众所共认得摇旗呐喊的有力人士。由此,一些士子学人从书斋转向社会,由宋、汉之学转向经世致用。在龚自珍的文献中,论及西方殖民主义的有两篇,一是《罢东南番舶议》,一是鸦片战争前的《送钦差大臣候官林公序》。“夫中国与夷人互市,大利在利其米,此外皆末也”,西方“所重者”,皆中国“不急之物”,“宜皆杜之”。在龚自珍身上集先进与落后于一体。他是中国传统思想向近代发展的一个最初步的中介,一个不可缺少的中介。

——摘编自茅海建《龚自珍和他的时代》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龚自珍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请简要评价龚自珍的思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三立,近代“同光体”诗派的领袖人物,与其父晚清名臣陈宝箴、其子历史学家陈寅恪被后世赞为“陈氏三杰”。1895年,在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后,陈三立曾电张之洞:“吁请诛合肥以谢天下。”维新变法期间,他在罗致人才、革新教育方面效力尤多。1903年让出住宅作课堂,开设英语及数、理、化新课目;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废除“八股文”和跪拜礼节。1905年与李有芬创办江西铁路公司,拟修南浔铁路。1906年义宁州大荒,富商诬称“匪徒抢劫”,杀死饥民57人,陈三立为民请命。1907年袁世凯委陈三立任参政议员,未肯就。1930年,倡议以尊重科学为前提重修《庐山志》。1933年,好友郑孝胥投靠日本,辅佐溥仪建立伪满政权,陈三立忿然与之断交。卢沟桥事变爆发,他表示:“我决不逃难!”闻有人议论中国必败,他怒斥:“中国人岂贴耳俯首,任人宰割?”日军欲招揽陈三立,他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

——摘编自曾宪辉《论爱国诗人陈三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三立在中国近代化领域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三立被后世赞为“陈氏三杰”之一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材料 秋瑾,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浙江省山阴县(今绍兴市)人。1904年她与陈撷芬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妇女革命团体“共爱会”。19071月,秋瑾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她在上面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妇女所处之悲惨境遇,而且还探讨了摆脱这种境遇的途径。首先,秋瑾自己以身作则,毅然结束不幸福的婚姻,与王廷钧离婚,而且敢于仗义执言,劝导别人摆脱不平等的婚姻。其次,她在一篇演说词中号召:“如今好学堂也多了,女子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自己养活自己呢!”秋瑾还提倡在中国创办女学,因为“女学不兴,种族不强”。她还先后创办了明道女学,寻溪女学等。值得一提的是,秋瑾认为妇女只注重自身的解放还不够,还要积极参加到政治斗争中去。秋瑾不仅是一个女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个诗人。她写了大量诗歌,表现了她坚决的革命意志和沸腾的爱国主义热忱。“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诗句,充分表现了诗人为革命而准备献身的精神。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和杨晓梅《思潮涌动与近代中国》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秋瑾认为解放妇女的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秋瑾体现的时代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房玄龄(579~648年),齐州临淄(今山东济南)人。唐初名相,也是唐朝开国功臣。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自,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唐太宗在位期间,房玄龄受封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使唐律比前朝显为宽松,律条也臻完备,制定了刑事法典《唐律疏议》,对后世影响极大;监修国史,主编了二十四史之《晋书》;与魏征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其省并中央官员之举为贞观善政之首;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唐太宗以诗颂扬玄龄为国求贤:"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房逝后,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

———摘编自《旧唐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房玄龄的主要政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房玄龄取得卓著政绩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时期,东南各地陆续出现类似里甲银制度的改革。如天顺年间浙江的“均平银”(又称“甲首钱”),成化年间广东的“均平银”,成化、弘治之际福建的“纲银”法,正德以前江西出现的“板榜银”以及行于南直隶各府的“直日银”,等等。这些改革虽名称各异,但有其共同点:一是将原来由里甲承担的力役部分摊于田地,折银征收;二是官府征银后雇人应役,并支应上供物料及里甲多种支费;三是里甲人户除里长依然应役外,其余甲首不再应役。广东名儒陈献章有诗赞新会知县丁积的“均平钱”法:“长官愿似丁明府,甲首终岁不到衙。”甲首终岁不到衙,这意味着里甲改革,通过征收白银,使全国约有10%的甲首即普通农户从十年一轮的正役中解脱出来。

——摘编自唐文基《明代赋役制度改革和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概括里甲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里甲银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巴尔扎克擅长典型人物形象和社会风俗的细致刻画,并表达人物性格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和发展。他认为小说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不仅要摹写社会现象,还须阐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在塑造人物的问题上,他强调诗人的使命在于创造典型,使典型个性化,个性典型化;又说典型人物应该把那些多少个他类似的人的性格特点集中于一身。他还强调艺术家不仅要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高老头、葛朗台等24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但他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终因劳累过度于1850年8月18日与世长辞。

——摘编自特罗亚《巴尔扎克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巴尔扎克作品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尔扎克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家世业儒”。年少时即“悟古人用笔意”,广泛师法晋隋唐宋诸家,但又不蹈袭前人。他摒弃色彩,以单纯洗练、朴素自然的线条表现物体的形貌情态,表达简淡素朴的情感诉求,形成可与重彩、水墨画相并立的白描画法。李公麟“尤工人物,能分别状貌,尊卑贵贱,咸有区别”,其释道人物画更是以一种极为写实的形式,表达静谧超脱的弦外之音。宋人作画,注重“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李公麟以缜密的运思构图,苏轼赞其“妙想实与诗同出”。他晩年寄情绘画,耽习禅悦,所作《君臣故实图》《九歌》等画缘感而作,暗含讽谏朝政之意。李公麟“从仕三十年,未尝一日忘山林”,其画作在当时被视为“天下绝艺”,后世画家也广受其影响。

——摘编自王磊《李公麟白描艺术的独特审美价值》等


(1)根据材料,概括李公麟艺术创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公麟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国大将,戎马一生,忠勇过人,但也刚愎自用,后败走麦城,被擒身亡。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以英雄义士而非神人、圣人形象出现。唐中期,荆州民众开始自发兴建庙宇奉祀关羽,但诗人们咏三国故事还是以诸葛亮和刘备为主,很少有诗涉及关羽。北宋时期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受到重视,统治者一路加封,关羽由“侯”而“公”而“王”,成为护佑国家的最高武神。而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又成了道教的财神。元代时关羽又成为皇帝参加的“镇伏邪魔护安国”法事的“监坛者”,人们相信关羽的驱邪镇魔的作用。明中叶以后,其庙与“孔庙”并称,关羽成为知名度超过孔圣人的“武圣”。每年五月十三,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加上宋元以来戏曲小说的影响,关羽信仰日盛,明末清初“关帝庙”遍及全国大小城市和村落,成为全民各个阶层特别是游民和行商所接受和崇拜的“关帝”,而且随着华侨走向世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概括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发展的原因。

2018-10-20更新 | 98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12月月考仿真卷历史(A卷)
10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期间,协约国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成功地利用了宣传战这一重要手段。英国一份刊物上有诗写道:“同胞们,为响应光荣的号召而必须投入的伟大战斗中……至少要认清你们是为正义而战争。”美国在参战决议通过一星期后,设立由乔治·克里尔领导的宣传委员会,用骇人的笔调描绘德军的威胁,“说他们是企图掠夺欧洲并将统治扩及西半球的匈奴人”。英国作家日利别尔特·帕尔克尔领导的在美国的英国宣传点,无偿地向三百多家美国报刊提供亲英文章和材料   。协约国对中立国宣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从中立国的文化传统和民众心理着手,用渲染和夸大的手法来宣传德国的暴行,从而争取中立国对协约国的同情和支持。协约国对德国士兵的宣传主要采取空投教发传单的方式,其内容主要是将战争的进展情况告诉德军。协约国还极力分化同盟国国内民族关系和同盟国之间的关系。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表了“贝尔福宣言”,支持建立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动摇了德国境内犹太人对德国的忠诚,同时也使其他国家的犹太人起来援助协约国。

——摘编自颁国梅、朱静华《试论一战中的宣传战》


(1)根据材料,概括协约国宣传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协约国的宣传战在一战中发挥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