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中西会通”

汉代《九章算术》有部分内容总结了我国古代几何学的成果。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评价说:“土地的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这些似乎都是最重要的实际问题。‘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与此不同的是,欧几里得所著《几何原本》从定义和公理出发,经过严密的论证,证明了所有几何学定理的正确性。

徐光启说:“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先翻译。”1607年,他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出版。随着更多西方数学著作被引入,大批“会通”性新式数学著作涌现。此类著作借用西方数学形式逻辑和公理化体系对中国传统数学进行梳理和阐释。例如《测量异同》《勾股义》《中西数学图说》等。大量数学图形、公式、定理出现在明末数学著作中。明清易代,以徐光启为代表开启的中西文化交流被中断。

——摘编自《理性的启蒙 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科技思想发展管窥》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明末中国数学领域的“中西会通”现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

材料 我心中常有一个问题,即“孔子何以成为圣人”?

《论语》中有孔子、太宰、子贡关于“圣人”的谈话,孔子是自居于君子,谦言君子不必多能。太宰以多能为圣人的标征,因为他见孔子多能,所以疑心他是一个圣人。子贡说“固天纵之将圣”,所谓“天织之将圣”,实即“人纵之将圣”。

春秋、战国间,人民苦痛得很,大家希望有一个杰出的人出来收拾时局,孔子是一个有才干、有宗旨的人,所以人望所归,大家希望他成为一个圣人,好施行他的教化来救济天下。另外,孔子一生不曾大得志,他收的弟子很多,思想有人替他宣传,所以他的人格格外伟大。自从孔子没后,他的弟子再收弟子,蔚成一种极大的势力,号为儒家。

春秋时的孔子是君子,战国的孔子是圣人,西汉时的孔子是教主,东汉后的孔子又成了圣人,到现在又快要成君子了。

一一摘编自顾颉刚《春秋时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孔子成圣”这一历史现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既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给法国造成了惨重的灾难,他在把欧洲闹得天翻地覆的过程中,实则是解放者,后来却蜕变为有无限征服野心的侵略者。

——据吕一民《法国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凯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是位行政家,而他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几年之后,这位伟人,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1)对材料一的观点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2)评析材料二中梯也尔的观点。
2021-04-0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在国会讲演中提出了被称为“世界和平的纲领”的“十四点原则”,涉及到有关列强瓜分世界的原则、战争与和平、建立国际组织等一系列重大的国际政治问题。1920年1月20日,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生效。英、法、日等国追求的主要目标都已达到,美国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却遭到了失败。

材料二   为了安排战后世界的货币体系,1941年9月英国提出了“凯恩斯计划”,贬低黄金的作用;美国于1943年4月公布“怀特计划”,主张建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机构,取消外汇管制和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在1943年9—10月举行的华盛顿会议上,英国被迫接受了“怀特计划”,并同意以此为依据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20世纪上半期,美国先后提出规划世界秩序的“十四点原则”和“怀特计划”,其结果截然不同。试评析这一现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运动在英国广泛兴起。所谓和平主义,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应无条件禁止战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西方国家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其实是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是过于苛刻了;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激怒,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这就是当时人所持的一整套和平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既有真理又有误解。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根据材料提取一条历史信息,并结合史实予以评析。(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7-2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8年底,英国驻华大使卡尔频繁奔波于上海重庆之间,多次同蒋介石密谈,劝说国民党政府同日本进行“和谈"。而英美舆论界则出现了鼓吹召开太平洋国际会议,以“和平解决远东冲突"的论调。1940—1941年间,美、日两国在各种级别进行了一系列谈判,美国方面亦曾考虑以中国的某些利益为代价(如承认“满洲国”),同日本达成妥协。1939年6 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反对投降活动》一文,揭露道:“所谓太平洋会议,就是准备把中国变成捷克”,并明确宣布,“我们始终站在主战派方面的,我们坚决反对那些主和派”。

从1938年初起,德日双方开始围绕着缔结军事同盟问题进行谈判。日方的基本立场则 与德方有两点明显的差异:第一,同盟的对象应限定于苏联,而不包括美、英;第二,缔约国不承担“自动参战”的义务,参战与否要经过“协商决定”,在1938至1939年整个谈判期间,上述两点分歧使德日双方始终难以达成协议。

——据王斯德、陈兼《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主要大国的战略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中国抗战对世界的贡献并1938-1941年英美对华政策加以评析。
2020-07-2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拿破仑通过一系列武力战争建立了盛极一时的庞大帝国。下列关于拿破仑战争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推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秩序                    ②传播了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的成果
③拿破仑战争具有革命性和侵略性的双重性质   ④战争中被压迫地区民众的民主、民族意识觉醒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022-04-0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国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任何和平条约在签订时都不能有所隐瞒,否则将不被视为和平条约;任何国家都不能用任何手段去侵吞其他独立国家;废除常备军,以自由公民组织取代,……各自由国家的联盟是国际法的基础在自由国家联盟的基础上创立万国公法,每个国家都必须在法律的约束下行使权力,这样才能保障和平。

——摘自康德《论永久和平论》

材料二   第十六条(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盟约……所定之规约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立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

——摘自《国际联盟盟约》


(1)据材料一概括康德的和平思想并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其本质特征。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原则?综合上述材料,评析其积极意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部,工业发达,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8年,希特勒先后制造了针对捷克的五月危机和九月危机。面对严峻局势,英法两国政府要求捷克政府接受希特勒的领土要求。捷克政府既不愿依靠爱国群众,又把接受苏联援助看成一种“自杀手段”,最终选择屈服。9月30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签署《慕尼黑协定》,规定:将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上述地区的军事设施、厂矿企业、运输工具等必须无偿地交给德国,在日耳曼人是否占居民多数尚不能确定的地区,由四国代表组成的国际机构占领,再通过公民投票以确定其归属,并划定最后边界。这一协定使捷克斯洛伐克丧失了将近1/5的领土,大约1/4的人口和1/2的重工业实力。《慕尼黑协定》远远没有满足希特勒的贪欲,5个月后的1939年3月15日,德国军队侵入捷克,并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慕尼黑协定》。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则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两个人物,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概括一个主题并简要评述。
罗伯特·沃波尔   亚当·斯密   华盛顿   瓦特   爱迪生   甘地   罗斯福   杜鲁门   马歇尔   曼德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