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丹尼尔•史密斯《战火中的世界:全球20年局部战争统计与评析》
(1)据图片和所学知识,指出“后冷战时代”世界局部战争频发的主要区域,并分析其成因。
(2)据图片和所学知识,评述这些局部战争所产生的影响。
2015-07-2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潍坊高三下期四县联考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西会通”

汉代《九章算术》有部分内容总结了我国古代几何学的成果。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评价说:“土地的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这些似乎都是最重要的实际问题。‘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与此不同的是,欧几里得所著《几何原本》从定义和公理出发,经过严密的论证,证明了所有几何学定理的正确性。

徐光启说:“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先翻译。”1607年,他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出版。随着更多西方数学著作被引入,大批“会通”性新式数学著作涌现。此类著作借用西方数学形式逻辑和公理化体系对中国传统数学进行梳理和阐释。例如《测量异同》《勾股义》《中西数学图说》等。大量数学图形、公式、定理出现在明末数学著作中。明清易代,以徐光启为代表开启的中西文化交流被中断。

——摘编自《理性的启蒙 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科技思想发展管窥》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明末中国数学领域的“中西会通”现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至如赋役旧法,乃是圣祖典章,行之百年,人以为便。兵兴之后,……渐隳(hui,毁坏)经制,此所谓时之弊,非法弊也。时有弊而未理,法无弊而已更,埽(sao,同“扫”)庸调之成规,创两税之新制,立意且爽,弥纶(治理)又疏,竭耗编,日日滋甚。……陛下初膺宝位,思致理平,诞发德音,哀痛流弊,念征役之烦重,悯烝黎之困穷,分命使臣,敷扬惠化。诚宜损上益下,啬用节财,室侈欲以荡其贪风,息冗费以纾(shu,解除)其厚敛。而乃搜摘郡邑,劾验簿书,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陆贽《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792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陆贽的观点。
2021-12-18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12月抽测历史试题(B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城!长城!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等

材料二   康熙帝圣谕: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清朝称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蒙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即努尔哈赤)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摘自《清圣祖实录)


(1)根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指出长城从战国到明朝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熙帝的“守国之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岳飞是历史上的著名英雄,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统治者通过不断册封和祭祀岳飞,岳飞的"忠"成为国家政治体系重点宣扬的内容。明朝中期以后,内外交困,朝纲动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重新唤起中原人民的历史记忆,文人士大夫在各种诗文中将喜飞塑造成"忠""廉""孝"的形象,驱除夷狄,尽心报国,公正无私。

清朝统治者实行"抑采策略",将岳飞树立成忠君重道的政治楷模,有意淡化岳飞抗金英雄形象。乾隆帝称赞岳飞"知有君而不如有身,只有君命而不知惜己命,知班师必为秦桧所诟,而君命在身,不敢久握重权于封疆之外"。

材料二   后世研究岳飞的史料中影响最大的是家史。1142年(岳飞蒙难20年后),宋孝宗为岳飞平反,岳飞子岳霖开始多方搜集岳飞遗事。岳飞孙岳珂在此基础上,又多方收集岳飞表奏、战报、诗文旧事、被诬始末资料,高宗给岳飞的御礼、手诏,以及南宋时人关于岳飞的旧闻、著述和部分记载,陆续汇集编成《鄂王行实编年》《金佗科编》《金佗续编》等。岳珂在详细叙述岳飞事迹的同时,将岳飞之死归罪于秦桧之奸,回避了宋高宗杀害岳飞的罪责。有些记述诸如岳飞出身诗书翰墨之家、尤喜《左氏春秋》《孙吴兵法》,以及在河南的战绩等经考证为不实或夸大。

——据王振东《试论岳飞形象的演变》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清时期岳飞在国家政治体系的形象进行阐释。
(2)对史料的真伪和价值进行辨析是历史研究的基本要求。试评析岳飞家史的史料价值。
2021-06-03更新 | 33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乡村振兴目前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早在近代时期,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就曾在部分地区开展过乡村建设的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7世纪前期,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国民大革命等运动先后失败……西方工业化所带来的环境破坏、人成为机器的附庸、残酷的战争等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反思。一批知识分子将目光转向农村,想通过乡村建设达到改造中国的目的。19311937年,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地区开展乡村建设运动,得到了山东省政府的支持。他以其对中国传统社会“伦理本位”、“职业分立”的独特认识,借鉴西方近代化中团体组织、科学技术的优长,提出了一整套社会改造的构想,涉及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其中"改造旧文化,创造新文化”和建设乡农学校,是他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实践载体,这与他将近代中国和农村衰败的根源归结为“文化失调”有关。除此之外,他也重视知识分子与乡贤在组织、领导和参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崇尚贤智”成为乡农学校运作的基本原则。梁漱溟主持的这次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总体来说收效甚微,在日本全面侵华的冲击下戛然而止。

——摘编自《文化失调、组织再造与乡村建设》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要求:表述成文、逻辑严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1-05-29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高三5月自主检测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则是中国土地人口,世界莫及。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皆羡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得。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实为可叹!所以西人知中国不能利用此土地也。于是占旅顺、占大连、占九龙等处。谓中国人怕他。殊不知我们自己能立志恢复。他还是要怕我的。即现在中国与米国(指美国)禁约的风潮起。不独米国人心惶恐。欧西各国亦莫不震惊。此不过我国民小举动耳。各国则震动若是,倘有什么大举动,则各国还了得吗?所以现在中国要由我们四万万国民兴起。今天我们是最先兴起一日,从今后要用尽我们的力量,提起这件改革的事情来。我们放下精神说要中国兴,中国断断乎没有不兴的道理。

——《中国决不会沦亡)(孙中山在1905813日出席日本东京华侨和留学生举行的欢迎大会上所作的演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出,“欲强国必须强民,欲强民必须强体”、“惟其以尚武之精神”,加强军队将士身体锻炼。1902年,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遵循“仿洋改制”,“德、智、体”三育并重,主张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体育,将体育普及于全体国民、服务于全体国民,积极倡导妇女不缠足运动,加强女子体育从而实现中国“人种”的改良。

——摘编自《康有为体育思想考析》

材料二   苏区到处都在进行体育比赛,发展红色体育运动……陕甘宁边区通过实行三三制、精兵简政、土地改革、大生产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进行根据地建设……延安军民自力更生办体育,一方面结合军事训练开展射击、制杀、投掷、越障碍、跑步等活动,另一方面开展各种球类、体操等体育项目,把适当的生产运动体育化,把大众习作的东两体育化。1942年李富春在《新华日报》上指出:每个人都要有能锻炼身体的一种运动,要经常的进行……120师“战斗队”、抗大总校、“八办”等曾多次与国民党军队共同开展体育活动。

——摘编自《延安体育之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有为的体育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陕甘宁边区体育运动的性质并说明盛行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仿照以上问题,补充设计一个思考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某学习小组以“今天的世界并不安宁,和平与发展遭遇严重挑战”为主题,找到了关于海湾战争的一些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以上均摘编自世纪图志编写组编写的《世纪图志》


(1)材料一对探讨这一主题有何价值?
(2)材料二从怎样的视角拓展了我们对研究主题的认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在国会讲演中提出了被称为“世界和平的纲领”的“十四点原则”,涉及到有关列强瓜分世界的原则、战争与和平、建立国际组织等一系列重大的国际政治问题。1920年1月20日,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生效。英、法、日等国追求的主要目标都已达到,美国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却遭到了失败。

材料二   为了安排战后世界的货币体系,1941年9月英国提出了“凯恩斯计划”,贬低黄金的作用;美国于1943年4月公布“怀特计划”,主张建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机构,取消外汇管制和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在1943年9—10月举行的华盛顿会议上,英国被迫接受了“怀特计划”,并同意以此为依据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20世纪上半期,美国先后提出规划世界秩序的“十四点原则”和“怀特计划”,其结果截然不同。试评析这一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