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伊战争正是由于美国的介入,才延续了八年之久。战争开始,美国表面上中立但实际上却支持伊拉克,对处于弱势的伊朗也提供了一定的扶持。当伊朗开始反攻时,美国便坚定地支持伊拉克,打击伊朗。到战争后期,在现实主义外交政策影响下,美国不仅偏袒伊拉克,任其使用化学武器,还与伊朗接触,在经济利益诱惑及人质事件的压力下,美国用武器换人质,爆出“伊朗门事件”,以至受到国际社会谴责,并在此压力下,最后更加坚定地支持伊拉克,打击伊朗。

注:美国人质事件:1979114日,伊朗数百名穆斯林学生攻占了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把其中的60余人扣为人质。

——冀开运李丽娟《美国与两伊战争关系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两伊战争的政策并分析其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美国对两伊战争的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材料1927年,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作出决议,全国各县一律实行县长制,县政府和县长分别代替县公署和县知事。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县组织法》。1929年,国民政府重新修订《县组织法》,强调:“吾人今后必须矫正从前重省轻县之传统观念,而易以总理重县轻省之新观念。总理于民权主义与建国大纲中,汇精聚神,唯在直接民权对于县自治之实际行使。由此可知,县自治者,实三民主义之基本知识。”被任命为县长之官员,应先试署一年,考核成绩优良者予以实授,以三年为一任,期满成绩优良者可以连任或升迁。但在实施过程中,如19301934年的福建更动县长289人,最短的任期只有4天。规定考试应成为县长任用的主要途径,但据1932年内政部统计,各省通过考试取得县长职位的比例最高的是安徽,但也仅有17.6%。蒋介石也承认:“县为执行一切政令之中坚,其重要如此,而行政经费之微薄又如彼,实无从充实组织,延揽人才。”事实上,无论是地方自治的推行,抑或省、县行政结构的建立,国民政府只能在无情的现实面前屡屡碰壁。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第七卷)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县政改革的主要措施及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的县政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材料 1978年,习仲勋在广东任职期间,经常到各地进行调查研究,寻找发展新路。对广东的农业情况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广东适宜于发展甘蔗、橡胶、黄麻等经济作物,应重视对海洋捕鱼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畜牧业。做到“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五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商业并举”,因地制宜,积极指导相关地区进行农村种植比例改善,进行各式各样的生产。针对企业管理中统管过死的局面,他认为要用经济的手段来管理经济。中央给广东分权,广东也要给地方分权,大力推行生产责任制。他针对广东地区大批量外逃现象进行调查,结合广东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深入分析,在1979年4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中,亲自向党中央和邓小平提出在深圳、珠海、汕头建立“贸易合作区”的改革建议,得到邓小平的大力支持。1979年11月,习仲勋率领广东代表团先后访问澳大利亚、美国,了解了外国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同时让广大侨胞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为以后侨胞投资大陆坚定了信心。

——摘编自王祉月《习仲勋经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习仲勋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习仲勋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思想。
2020-04-20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黄遵宪,字公度,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生于广东省嘉应州攀桂坊。在外交中,他主张“伸自主之权”“保公众之益”。光绪八年(1882年),黄遵宪奉命调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美期间;美国不准华人假道美国。黄遵宪指责这是“背条约,妨国例,且有违公法”的,表示要“与之力争”,“争之亦终必收效”。经过黄遵宪的交涉,美国政府同意“华商人等由他国来美,及曾居住美国再来与执领事护照而再来者,均得通行;华工假道旧金山往他处者,亦由领事给照,不受留难”。对此,旅美华商华工“无不感戴恩泽”。美国官吏还以不卫生为由,逮捕了许多华侨。黄遵宪亲自到监狱看望被捕华侨。他让随从人员测量关着华侨监狱的面积,质问美国官吏:“此处卫生,顾右于侨居耶!”美官吏理屈辞穷,只好释放被捕华侨。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黄遵宪赴美开展外交活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黄遵宪的外交思想和实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萨班·贡噶坚赞(11821251),藏族杰出的宗教领袖、政治家和学者。他通晓诗学、韵律、医学和历算。他撰写《明藏论》,阐述了对佛教逻辑的理解,其所著的《萨迦格言》在藏族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元太宗年间,西凉王阔端派军至藏,给当时处于分散割据的西藏各地方势力以很大的震动。阔端派人迎请萨班至凉州晤面。萨班到达凉州使西藏各派各方势力和蒙古王室建立了政治上的直接联系。1247年,萨班与阔端举行了“凉州会谈”,双方议定西藏归顺蒙古,向蒙古政权呈献图册、交纳贡物、接受派官设治。萨班写给西藏僧俗的公开信受到藏族各界的欢迎和执行,成为西藏自愿参加到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份重要历史文献。

——摘编自索文清、雍继荣《萨班与八思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凉州会谈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萨班的历史贡献。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1.8%,而德国仅占13.2%。到1914年时,英国工业产量所占的比例已下降到14%。不过,德国的产量却得到了充分的增长,以致它的比例略有上升,为14.3%,大于英国所占的比例。

材料二   由于德国人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之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但是,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占着毛坑不拉屎的”的自私鬼。

材料三   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的祸根。”这一判断决不是没有根据的。1882年,德奥同盟因意大利的加入而变成了三国同盟。当时,三国同盟无论就其宗旨或盟约条款来说,都决不是侵略性的。……在中欧和东欧,由于对民族自决的要求日益增长,那里多民族的帝国正处于差不多被撕成碎片的危险之中。因而,不难理解,哈布斯堡官员作出了帝国要生存,就必须采取强硬措施的决定。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两种现象及其关系。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中关于“联盟体系”和“民族自决”的观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承天太后(953—1009年),名萧绰,辽景宗皇后,辽圣宗生母,自保宁元年景宗即位至圣宗统和二十七年,承天太后先后以皇后和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40年,多次击败试图夺位的宗室贵族,化解政权交接的危机。她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宗室、外戚和契丹诸部有才能的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逐渐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承天太后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深层次上,辽与中原已十分接近。承天太后多次遣使诸道劝农,视禾稼,禁止诸军官非时畋猎妨农,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护农田、奖励垦荒和减轻赋役负担的政策和措施。辽历代皇帝都有意夺取黄河以北之地,北宋亦想收回燕云之地,承天太后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划定双方边界,辽宋结束了军事对峙状态,开展互市贸易,和平友好交往,辽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承天太后推进政权汉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辽承天太后在历史的影响。

8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论及君主出现之前到君主出现及演变过程时曾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及至到了诸如尧、舜,“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然则,历史的演进似乎又使这种情况发生了逆转,且更甚于前。今之人君的演变现状,“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国家之法,乃“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

材料二

他在谈到臣之责任时又说:“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关于君主制度出现前后及演变中的观点。

(2)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析黄宗羲的观点。

2017-06-02更新 | 91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景祐五年(1038)十月,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大夏国。此后,宋夏血战数年,宋军每战必败。康定元年(1040)五月,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八月,延州(今陕西延安)北面全被西夏荡平。范仲淹自请兼知延州。他淘汰老弱,分部训练士兵;修复城寨,招还流民垦荒,募商贾贸易。同时上书朝廷,主张坚壁清野,进行持久防御战。但未被朝廷采纳。康定二年、三年,好水川(今宁夏隆德东)之战、定川寨(今固原西北)之战,宋军皆败,折兵万余。庆历二年(1042)十一月,仁宗采纳范仲淹建议,复置陕西路安抚、经略、招讨使,范仲淹等人一方面筑寨,加固边城;另一方面选将练兵,招募善于骑射的当地百姓以补充军队,又招还流民兴垦营田。范仲淹还以朝廷名义犒赏羌族各部,与之签订条约,严明赏罚,蕃部纷纷归附宋朝。庆历四年(1044)五月,庆历和议成,元昊削去帝号对宋称臣。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仲淹戍边西北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范仲淹的戍边策略。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国际联盟盟约》规定,战前(甲)奥斯曼帝国(土耳其)所属近东部分地区、(乙)德国所属非洲殖民地、(丙)德国所属西南非和太平洋诸岛,均由国际联盟委任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进行统治。被统治的殖民地称为委任统治地,受委任进行统治的国家称为受委任国。受委任国的任务,对甲类委任统治地,是给予行政"指导及援助";对乙类委任统治地,是根据所规定的条件将其作为单独的领土担负地方行政责任;对丙类委任统治地,是按照各种保证将其作为自己领土的组成部分加以治理。在形式上受委任国与委任统治地是一种"保护"关系,受委任国对国际联盟负责,须就委任统治地之情况向行政院提出年度报告。

——摘编自于敬华《维护殖民统治的新形式——委任统治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委任统治制度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委任统治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