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法治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法治社会是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大明律》把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定为“十恶”,凡犯“十恶”之条者皆从重治罪,并且遇赦不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明律》的主要内容,并据此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史料二罗马法虽属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但由于它对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作了详尽的规定,因而也就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法律关系,因此它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


(2)据史料,分析为什么说罗马法“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

史料三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由史料看,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构建具有什么特点?有何进步性?

史料四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建国初期我国是如何践行依法治国的?
2019-01-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二(12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商业气息的浓厚,表明这一时期的商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据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说,当时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至1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70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商品流通量,在当时世界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在这种情况下,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铜钱、铁钱体积大、分量重,对于长途贩运或巨额批发贸易,十分不便。于是货币发生了突破性变革——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真宗时期,益州(今四川成都)十六户富商联手发行一种钱券,称为“交子”,是由商业信用关系孕育出来的纸质货币。宋仁宗时期,政府从商人那里收回了发行纸币的权利,在益州设立“交子务”(按:“务”是机构名称),负责印刷、发行交子。这种政府发行的纸币,面额固定,盖有官印;用户以现钱换取纸币时,要把商业字号登记在册,兑现时按字号销账,以防伪造,随着这种纸币的流通范围日益扩大,中央政府在首都开封设置交子务,负责面向全国的发行事宜。南宋时,纸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有四川的钱引、湖广的会子、两淮的交子、东南的会子。所谓“会子”,原先叫做“便钱会子”,“便钱”即汇兑,“便钱会子”就是汇票、支票之类的票据;大约在12世纪中叶,发展为兼有流通职能的纸币。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指出宋朝币制改革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纸币最早在宋朝出现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从1895年创办《中外纪闻》到1920年从欧洲回国从事新闻事业长达二十五年之久,主编报刊十种以上,被推为“舆论界之骄子”。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在利用报刊进行政治宣传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他深刻地认识到报刊在变法中的作用,认为报刊可以“去塞求通”,推动富国强兵。戊戌变法失败至1912年年初,梁启超东游日本,接受资产阶级新闻理论,认为报馆是与“政府立于平等之地位者”,其新闻思想具有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民国建立后,梁启超表示接受共和政体,不仅盛赞报纸宣传在政治变革中的丰功伟绩,还感慨“吾侪从事报业者,其第一难关,则在经济之不易独立”。

——摘编自柴志芳等《试析梁启超新闻思想的产生、转变和发展》

材料二   胡适从15岁参与《竞业旬报》编辑工作,创办和参与编辑的报刊有七种之多,还坚持“政治为体,新闻为用”的政治新闻观。早在1908年,胡适就在《竞业旬报》中高呼“我们的祖国万岁”,以报刊为平台,宣传其对日政策的主张,发出追求民主、自由的呐喊。胡适不仅及早地接受了国内新闻思想的精华,还吸纳西方资本主义新闻理论,追求新闻自由,希望通过报刊活动来宣传科学知识,树立国民自强自立的精神态度,从根本上对国民素质进行提高。胡适积极主张“文艺救国”,抨击北洋军阀的新闻制度,认为“办报只要采取锲而不舍的精神,用公平的态度去批评社会、教育、文化、政治”,终是有社会价值的。

——摘编自王博《简论胡适新闻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新闻思想的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适与梁启超新闻思想的相同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梁启超与胡适新闻思想的认识。
2021-05-1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际联盟作为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战后,数百万死伤的人和城乡冒着烟雾的废墟,使得广大民众易于接受进行革命和实现社会新秩序的号召。为了模仿布尔什维克革命,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都建立了苏维埃。伦敦、巴黎和罗马街头也出现了示威游行。1919322日,威尔逊的密友豪斯上校在日记中写道:“不满的呼声每天都有,人民需要和平,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匈牙利刚刚屈服,我们正坐在一座露天火药库上,总有一天,一颗火星便能将它点燃。”

材料三   只有少数几个人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于1918年写下了以下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
(2)材料二说明一战后的欧洲出现了哪些现象?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出现?
(3)材料三中的“非凡预测”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预测”的依据。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我们应当怎样评价一战后“革命与独立的浪潮”?
2021-05-1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中期以来,贪官污吏不但上蠢国课,下剥贫民,同时有令不行,有法不依,政府的行政效率和行政能力大为下降。万历初年,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创立"考成法",主张"立限考事""以事责人"。具体办法是,对从中央部、院到地方州县各级衙门所处理的公事,根据道里远近,事情缓急,而立定"程限",并置立"文薄"存照,做到"月有考,岁有稽","误者抵罪",使每件公事都落到实处。为此,张居正又健全六科给事中的职权,以六科督查六部,以六部督查地方藩、泉等司,再以藩、泉两司督查府、州、县官。随着改革的进行,万历初期形成了"一切不敢饰非"的政治局面,所有官员百事惟谨,朝廷政令"虽万里以外,朝下而夕奉行"。同时,由于行政效率提高,各地方官都能按时完成国家下达的赋税任务。张居正自己评论说,"近年以来,正赋不亏,府库充实,皆以考成法行,征解如期之故"。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创立的"考成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实行"考成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化二年春正月甲子朔,贺正礼毕,即宣革新之诏曰:

其一曰,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屯仓。仍赐食封,大夫以上各有差。降以布帛,赐官人百姓有差。

又曰,大夫,所使治民也。能尽其治,则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

其三曰,初造户籍,计账,班田收授之法。凡五十户为里,每里置长一人,掌按检户口,课殖农桑,禁察非违,催驱赋役。若山谷阻险,地远人稀之处,随便量置。凡田长三十步、广而二十步为段,十段为町。段租稻两束两把,町租稻二十二束……

—《日本大化改新诏》

材料二 事实证明,大化改新没有让日本变成中国,明治维新没有让日本变成欧洲,该学的一样也不少,该保留的一样也没少保留,日本还是日本,日本还因此跳了龙门

—《涅槃与文化进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向唐朝学习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学习外来文化的特点。由此可得出怎样的认识。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公元8年,王莽代汉即天子位,改国号为新。为缓解社会危机,他仿照《周礼》推行新政。首先,他“更名天下田曰王田……不得卖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王田制下,税赋由西汉的三十税一改为什一而税。其次,实行六莞(管)制度,山林川泽及盐铁酒的生产和流通,主要城市的市场物价权等都由国家垄断。再次,屡改币制,先是以小易大(即铸重一铢的“小钱”,当五铢钱一枚使用),以轻易重(即铸重十二铢的“大钱”,当五铢钱五十枚使用);大搞货币贬值;后又废西汉的五铢钱,发行“宝货”,计有五物(金、银、龟、贝、铜)、六名(钱货、布货、金货、银货、龟货、贝货)共二十八品,名目繁杂。此外,王莽还全面恢复分封制,用世袭制代替选任制,并频繁更改官名、官制、地名及行政区划等,试图恢复周礼模式。王莽认为:“制定则天下自平。”为此,他规定“敢有非井田圣制”,“投诸四裔,以御魑魅”(即流放边疆)。为推行“六莞(管)”,规定“犯者罪至死”;为推行宝货制,“乃重其法,一家铸钱,五家坐之,没入为奴婢”。结果“民人至涕泣于市道。及坐卖买田宅奴婢,铸钱,自诸侯卿大夫至于庶民,抵罪者不可胜数”。最终导致了轰轰烈烈的人民大起义,推翻了王莽政权。

—摘编自张守军《论王莽的财政经济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莽改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莽改制的影响。

2018-07-3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5月第六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曹操募民大规模屯田于许昌一带,其屯田收租之法是,将官田出租给佃户,如佃户用官牛耕田,则政府分六成,佃户分四成;如自持私牛,则政府与佃户各分五成。曹魏在每一州郡设置田官进行管理。据载,曹操要在邺城建造宫室,命并州刺史梁习从上党供应木材,梁习便请求“置屯田都尉二人,领客六百夫”,以耕种菽粟,将所得作为准备供应木材的费用。《三国志》说:“魏武之初,岁有千万斛,以冲兵戎之用。”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曹魏屯田收租之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曹魏屯田收租之法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