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英、法、美、德等15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了《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以各自人民的名义郑重宣布,它们斥责为解决国际争端而诉诸战争,并放弃将战争作为彼此关系中的国家政策工具。各缔约国同意,除非通过和平手段,否则不得寻求解决或解决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任何性质或起因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非战公约》并未给各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整个20年代各国之间的摩擦不断,法国一直苦于寻求自身的安全保障,首倡非战公约。美国也是非战公约签订的实际主导者,其真实用意则是“体面的孤立”。公约中各缔约国同意放弃将战争作为彼此关系中的国家政策工具。但公约没有规定集体执行该公约义务的办法,更为严重的是,当时主要大国甚至那些倡导国都对公约做了有利于自己的变通和保留。二战的事实也构成了对非战的巨大讽刺。而从二战后纽伦堡审判的整个过程来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使得审判有法可依,有理为据。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建立和对战犯的审判,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对国际战争罪犯进行的审判,对国际法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摘编自王立桩《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1)据材料一,概括《非战公约》的主张。结合所学,指出其出台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20、30年代《非战公约》“并未给各国带来安全”的原因。概述二战后国际法实施运用的新发展及其局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万历初年,雇佣劳动广泛使用,货币地租逐渐盛行,“风俗侈靡,官民服舍﹐俱无限制”,“或越礼犯分而恬不知畏”。嘉靖(1552年)以来,当国者或“政以贿成”,或“务一切姑息之政”,“吏不恤民,驱而为盗”,而“边事久废”,“岁入不能充岁出之半”,国匮民穷。隆庆二年(1568年)到隆庆三年(1569年),国家的预算是收入250万两白银,而支出超过400万两白银。到万历初期,国家的财政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张居正当政后,在吏治、财税、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其改革措施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官僚贵族、地主豪绅的现实利益,也没有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给无地的农民。张居正生前声名显赫,然而其病逝后不久,明神宗就对其进行了彻底清算﹐废除了改革,最后落了个人亡政息的结果。

——改编自袁穗仁《论张居正改革的历史借鉴》等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管“协约国”帝国主义者或德国的谢德曼之流、奥地利的伦纳之流这类资本主义的奴才颁布何种禁令,玩弄何种卑鄙手腕,都不能阻碍全世界工人阶级听到关于这个国际的消息并同情这个国际。这种环境是由劳动群众中间的苏维埃运动造成的,苏维埃运动已发展成为真正的国际运动了。

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实际上是在1918年创立的,那时,由于多年来特别是战争期间同机会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作了斗争,许多国家都已成立了共产党。第三国际是19193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的。

——摘编自列宁《第三国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摘自张泽宇《苏联向共产国际提供经费的来龙去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产国际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4年至1934年苏联向共产国际提供经费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安史之乱以后,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唐顺宗也想有所作为,他进行了一些政治改革,这就是“永贞革新”。顺宗的改革措施包括:第一,罢宫市。禁止宦官在市上购买宫中所需要的物品时,用宫中无用的东西换取高价货物。顺宗罢宫市,无疑有利于商业的发展。第二,罢五坊小儿。五坊是指宫中的雕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小儿是五坊中的服役者,经常借口五坊需要而敲榨人民的财物。第三,罢盐铁月进钱。顺宗以前,盐铁使在正税以外每月向皇帝送羡余钱,供皇帝私用,称为月进钱。顺宗取消月进钱,可以减轻人民负担。第四,欲剥夺宦官的兵权。顺宗命老将范希朝、度支郎中韩泰取代宦官俱文珍等人的兵权。但由于宦官有所准备,未能如愿。第五,抑制藩镇的势力。以上改革,虽然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因顺宗在位时间很短(七个月),许多政治问题也积重难返,改革派很快失去权力,改革没有继续发展下去,未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顺宗推行“永贞革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永贞革新”失败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道光时,两广总督邓廷桢在奏折中说:“内地商贾航海贸易挈本以行搬运制钱,既苦脚费不赀金银出洋,又恐干例禁”。道咸之际“(各省)入款有减无增,出款有增无减,是以各直省封存正杂等项,渐至通融抵垫解部之款,日少一日”,中央政府的财政“入不敷出为数尚巨”。咸丰三年二月,清文宗奕詝采纳左都御使花沙纳票钞“行虚”的建议,由户部草拟试办银票章程请旨准行。然未总结历代封建政府发行纸币的经验教训,咸丰三年七、八月,京城行银票“市廛观望”,一些商人“相约”抵制,纷纷歇业。宝钞的推行,也使京城一片恐慌。“大商小贾走相告语谓”毕生贸易所积锱铢,异日悉成废纸'”。“是名为搭收钞票,实则仍概征银。……似此诡词巧取,直以国家正供,恣意侵渔、蠡国害民莫此为甚”。同治元年十一月初七日,清穆宗载淳正式谕令“将直隶、山东、四川、河南等省应征地丁、旗租及各关税课全行停止钞票,改收实银”,历时九年多的票钞便寿终正寝了。

——摘编自文廷海《论清代咸丰间“票钞”改革及其失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晚清币制改革的背景及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晚清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8年,德国赔偿问题再次成为有关各国关注的中心,战胜国要求将赔偿问题“商业化”,即向国际股票市场出售专项公债券,将所得现款一次性偿付给各国。遭德国政府拒绝。1929年,德国政府声称财政陷于崩溃,无力实行道成斯计划,要求重订赔偿计划,确定赔款总额和年限。1929211日,英、法、比、意日、美、德七国组成由美国经济专家杨格为主席、13名专家参加的专家委员会在巴黎召开会议,商订最终解决德国赔偿问题的方案。4个月后拟成了“杨格计划”。同年86日,有关12国的部长举行海牙会议,审议和修改赔偿计划。1930120日正式签字。第二次海牙会议结束后,德国国会于1930312日批准了杨格计划。杨格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德国的赔款负担,但该计划实施不久,德国就卷入了世界经济大危机。19331月希特勒执政后干脆取消了赔偿义务。

——摘编自孙炳辉《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杨格计划”山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杨格计划”实施结果及其原因。
2021-09-05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利用日本细菌战犯及其技术,开始了大规模的细.菌武器研究和生产。朝鲜战争中,美军实施“绞杀战”一再遭受挫败后,于19521月开始秘密地在朝鲜和中国东北实施了大规模的细菌战。美军将毒菌经过人工培殖,附在动物或用品、食品、宣传品等杂物上,制成细菌弹,由飞机投掷布撒,或由火炮发射。面对美军的突袭,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迅速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统一领导并组织全国军民进行各种类型的反细菌战斗争。志愿军普遍实施了防疫注射,同时帮助、指导驻地居民共同开展反细菌战斗争。同时,朝鲜和中国政府相继发表声明,并搜集美国细菌战罪证、组织和接受国际专家入朝鉴定、举办细菌战罪证展览。在世界人民正义声援下,中朝军民粉碎了美国发动的细菌战。

——摘编自张瑞、颜小平《抗美援朝战争反细菌战的胜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动细菌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发动细菌战未能得逞的原因。
2021-09-15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名校联考信息卷(模拟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融入世界经济与贸易的过程中,知识产权法律的现代化是基本要求。洪仁玕著《资政新篇》便提出兴专利之利。1882年郑观应为其上海机器织布局申请纺纱织布新技术专利,获光绪帝御批10年专利保护,为近代第一件专利。维新运动中光绪帝所颁布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利法。

新中国成立后,为配合计划体制,一度忽视知识产权制度,以奖励制度激励科技与文化创新,但收效甚微。1978年改革开放,知识产权制度勃兴。1980年、1985年中国专利局和国家版权局相继成立。1982年《商标法》、1984年《专利法》、1990年《著作权法》等相继出台,同时《著作权法》的制定参照了若干国际惯例,我国也于1980年加入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84年加入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实行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更需要促进国际国内创新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发展的知识产权贸易。

——摘编自易继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知识产权体制改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知识产权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意志民族向来以理性、严谨著称,却疯狂地追随希特勒及其推崇的纳粹主义,这与隐藏在背后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从历史上看,德国长期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统治阶级素有以“条顿”武士精神为基础的向外侵略扩张的传统,德国人民受这种毒害十分严重。德国人民受日耳曼种族优越论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对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感。凡尔赛和约严厉制裁了德国,可他们从来都没有受过这样的耻辱,对此将战争失败归责于一战后的魏玛新政府。希特勒四处活跃,纳粹党曾在它的纲领中许过愿,即没收垄断资本家的财产。可是纳粹主义的统治不但没有把垄断资本国有化,反而把已经国有化的工厂和财产交给了垄断资本家。魏玛联盟中的资产阶级民主党派对垄断的法西斯反动派采取妥协、投降政策。大危机时期,几乎每个劳动人民的家庭收入都不足以前水平的一半,越来越多的劳动人民迅速地成为激进派。

——摘编自王悦《浅析一战后纳粹党兴起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纳粹党获得德国民众广泛支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纳粹主义兴起的影响。
2021-07-1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三湘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齐白石,1864年生于湖南湘潭,24岁前只是一名深居乡间的木匠,后拜师学习诗文与国画,渐渐为人作肖像养家。38岁时赴西安教画,尽观八大山人、金农等名家作品,于是走上写意画的路径。1919年,他定居北京卖画为生,但当时卖不出价,于是决定不再刻意摆脱画作的民间性,只求自然之趣,也不回避“乡下人”身份,“自创红花墨叶的一派”,以十载之功悟出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心得。主张保存国粹的京派画家指斥齐白石“不守古法”,但国画改良派的林风眠和徐悲鸿都盛赞他“用印象主义式的湿润笔调,有强烈的表现意味”。抗战期间,北平沦陷,心情悲愤的齐白石长年闭门谢客,在门前贴出“画不卖与官家”的告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任中央美院名誉教授,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90高龄的他与14位画家一起,为世界和平大会合作了巨幅国画《和平颂》。

——摘编自林素幸《齐白石山水画的“非正统”和“现代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齐白石的独特画风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齐白石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