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 道试题
2 . 大同云冈石窟第一窟,有一尊维摩诘像,他头戴尖顶帽,具有典型的南比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特征。在洛阳龙门石窟中,也有该题材的作品,但维摩诘像是头戴高帽,褒衣博带,与顾恺之在江宁所绘的维摩诘形象十分吻合。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
A.文化交流呈现融合趋势B.佛教信徒主要来自少数民族
C.佛教逐步与儒学相融合D.佛教传播促进生活习俗改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大量政府官职被总统和政党作为犒赏和馈赠的“礼品”分发给同党亲信和追随者,甚至国会议员手中也有大量的联邦政府职务可以出售和馈赠,许多官员把公职权力作为交换条件,中饱私囊。1883年,联邦政府签署了由议员彭德尔顿提交的改革议案——《彭德尔顿法》。法案规定:第一,文官必须通过竞争考试,择优录用;第二,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也不得强迫文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第三,文官在政治上要保持“中立”。该法案第一次确立了联邦政府用人制度的三项基本原则:即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通过文官制度改革,美国联邦政府在法律和制度上界定了官员的身份和权限,对用人上的腐败进行了强有力的治理;同时强化舆论监督,对腐败发起强大攻势,使其难以藏身,腐败逐渐呈现下降趋势。

——摘编自石庆环《美国联邦政府治理腐败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

2020-10-15更新 | 133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材料   顾维钧是近代杰出外交家。他的“联美抑日”政策是整个民国外交的基石。一战后期,美国对德宣战。顾维钧围绕联美主题,向段祺瑞提出随美参战。巴黎和会上顾维钩对“山东问题”据理力争,甚至未经请示擅自公布皖系政权与中日密约。美国要求日本书面保证将来把山东交还中国,但被日拒绝。巴黎和会是顾“联美抑日”政策的第一次验证,“抑日”的目的没有实现,而“联美”的趋势却已形成。两年半之后,顾作为全权代表出席华盛顿会议。关于山东胶济铁路问题,最后议定路产由日本移交中国,中国十五年内还清债务。此外日本在山东和其他特权,基本上由中国收回。华盛顿会议是“联美抑日”政策形成的标志。

顾雄钧的职业准则就是把国家利益与党派利益相区别。1919年他拒签对德和约,开创了在世界列强面前拒签不平等条约的先例,从而为日后逐步清算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1945年旧金山会议召开,蒋介石反对中共代表加入代表团,而顾维钧坚持提名董必武参加代表团。顾雄钧不仅反对党派政治介入外交,同时也反对民众和社会舆论介入外交。九一八事变后,他出任外交部长,认为与日谈判是控制事态发展的唯一方法,而学界和社会舆论则强烈反对。顾对此颇为反感,拒见学生代表。他反对人民外交的提法,认为这是灾难。

——摘编自岳厚谦《顾雄钧外交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维钧“联美抑日”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顾维钧的外交思想与实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统治难题,如前秦统治者整顿吏治、打击豪强、尊儒重教、移民十万户入关中地区等。北魏建立后,孝文帝推行俸禄制、均田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改革。孝文帝的改革
A.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B.促使汉族门阀制度逐渐产生
C.削弱了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基础
D.强化了关中地区的战略地位
2020-04-30更新 | 1730次组卷 | 53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1921年这一整年中间……不合作运动已经认真开始了,运动的号召达到了偏僻的乡村……国大党的工作人员无论到哪里,总是强调非暴力主义的新主张……农村中的骚动很激烈,产生农民暴动(农民)准备铤而走险。”这表明当时
A.甘地实践了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民族解放运动有脱离组织者本意的趋势
C.“食盐进军”引发民众反殖情绪的高涨
D.农民成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阶级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材料二   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

——伊拉斯莫

材料三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

材料四   天主教会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教会)声称只要购买赎罪券,上帝就可以赦免他本人及其亲属的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
2)针对材料四,马丁·路德做了什么事?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019-07-3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中历史人教选修一第五单元《 欧洲宗教改革》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87年美苏两国领导人在华盛顿签署《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即《中导条约》。条约满足了美苏两国各自的利益需求,但苏联在谈判中显得更加积极主动,条约规定要销毁的中导数量,苏联也比美国高出一倍。苏联如此妥协的主要原因是
A.迫于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威胁
B.控制军备以缓和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
C.力图为国内的改革争取和平环境
D.多极化的趋势下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9 . 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
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
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
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2019-01-30更新 | 1707次组卷 | 25卷引用:云南省曲靖沾益育能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10 . “欧洲仍以英法为中心,而亚太地区则以美国为中心”。这一国际格局是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B.雅尔塔体系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多极化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