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64年,在开明官僚的推动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开始实施司法改革。改革创建了"--司法区--中央"的五级法院建制,完善了检察制度和上诉体制,形成了司法部和参政院联合监管下的司法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性地创立了吸收英、法模式的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陪审制的引入是人民参与司法的典型体现,而律师是代表当事人维护个人权利的,他们享有言论自由。但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俄国政治环境的变化,沙皇政府开始采取直接和间接的措施来降低司法改革的影响力,直到1917年,改革者建立法治国家的目标仍然没有实现。

——摘编自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俄国司法改革的背景,并分析改革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俄国司法改革的影响。
2023-04-09更新 | 253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孙中山在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原因时,将俄国的成功归于良好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纪律穷败、组织涣散及思想灌输不力,而改组国民党成了当务之急。这表明孙中山(     )
A.意图效仿俄国的组织模式B.放弃了三民主义纲领
C.准备联合中共发动大革命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3年夏的金城战役,是志愿军转入阵地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志愿军对坚固设防之敌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战役。此役歼敌5.3万余人,重创南朝鲜军4个师,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该战役的目的是(     
A.通过军事主动争取苏联出兵朝鲜B.结束美军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存在
C.迫使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D.积累大规模攻坚战役的宝贵经验
4 . 为1924年至1930年西欧各国关系的改善奠定基础的国际条约是(     
A.《洛桑条约》B.《非战公约》C.《洛迦诺公约》D.《拉巴洛条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世纪末,中国的近代化出现新内容,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导致这种转变的内在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
6 . 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句话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A.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B.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
C.解决了土地兼并的现象D.使北宋广大人民安居乐业连年有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各民族大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B.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710年,英国通过的法案规定:议员只能由拥有每年至少收入600镑的地产的人,或者纳税后的年收入在300镑以上的城市居民担任。在18世纪英国议会党争中,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辉格党人不仅占尽上风,而且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其未来在议会中的势力。这一现象
A.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B.体现其民主政治的保守性
C.使议会成为权力中心D.直接推动了英国议会改革
2022-05-07更新 | 258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827日起,美国飞机对我国东北城乡不断进行轰炸、扫射。101日,朝鲜关于中国出兵给予援助的请求传到了北京。同一天,斯大林关于建议中国组成志愿军援助朝鲜的电报也发到了北京。102日,毛泽东说:“如果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国必然得寸进尺……所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摘编自杨晴《毛泽东决策抗美援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伊始,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的丧权辱国的外交遗产,抵御和破解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于新中国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维护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努力争取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和地位重返国际舞台并发挥积极作用和影响。

——摘编自齐鹏飞《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

材料三   1950年浙江省嘉兴农民高彩官和家人一起看领到的土地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的目的,并指出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
(2)为实现材料二中的目标,1949~1956年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请列举其中任意2项。
(3)指出与材料三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李冲传》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的改革在政治方面的共同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