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1 . 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欧洲列强此举的目的是
A.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B.制定战争计划,制造紧张局势
C.寻求军事同盟者,维护世界和平D.促进民族觉醒,重构国际格局
2 . 19世纪末,德国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抛弃了“大陆政策”,开始推行“世界政策”。威廉二世宣布:德国在“古老欧洲的狭窄边界以外有很多任务要完成”,“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反映了(       
A.英德矛盾成为国家间的主要矛盾B.德国重新瓜分世界的政治企图
C.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D.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3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事件都倾向于发展成两个阵营之间实力的较量。一个特定的民族事件,如奥匈帝国弗朗西斯·费迪南大公的遇刺,已经无法由当事方在自身范围内解决。据此可推断,当时
A.集团对抗助推了一战的爆发B.欧洲各国关注世界和平发展
C.帝国主义各国实力对比悬殊D.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矛盾激化
4 . 明治初年,“欧美文明冲击着日本休眠状态中的风俗,滔滔而来”,“世道之变,令人又惊又喜”,“学制发布,火车飞驰,不用‘飞脚’也能收到书信”,“‘旧弊’成了最使人难堪的骂人话”。据此可推知,当时日本
A.极力抵制欧美文明的冲击B.社会保守观念已基本消除
C.积极推行“文明开化”政策D.殖产兴业取得显著的成就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帕格沃什运动是罗素、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在 20 世纪 50 年代发起的反对核武器和战争的国际和平运动。1957 年 7 月,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号召下,来自不同阵营和中立国家的 22 名科学家在加拿大的帕格沃什举行第一次国际会议,讨论如何评估核武器大规模试验的后果、如何控制核武器和达成全面裁军、科学家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等。此后,帕格沃什会议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参与国际政治事务的国际组织和国际运动,长期致力于敦促各国政府寻求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并在促成核裁军和军备控制谈判中担任重要角色。无论是在政治关系紧张的冷战时期,还是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新世纪,帕格沃什运动超越意识形态,动员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密切合作,为军备控制、核裁军与国际安全献计献策,同时也用科学知识影响政府、媒体和公众,表现出富有成效的、旺盛的生命力。

——摘编自游战洪、刘钝《论帕格沃什运动的历史经验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帕格沃什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帕格沃什运动体现的价值理念。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樊锦诗, 1938年出生于北京,1958 年考上了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3 年, 樊锦诗大学毕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是那个时代青年的志向,樊锦诗来到大漠戈,壁中的敦煌研究院工作。漫长的五十年,她择了这一事,也终了这一生。

樊锦诗用爱和生命践行着守护敦煌的神圣誓言,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坚持改革创新,构建“数字敦煌”,开创敦煌莫高窟开放管理新模式,有效地缓解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探索形成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文物和大遗址保护传承与利用作出突出贡献。

——摘编自王仁锋《樊锦诗:“敦煌的女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樊锦诗对敦煌学的突出贡献与体现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敦煌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2022-05-2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领导人在慕尼黑开会,就苏台德问题达成决议。他们没有与苏联协商,他们也没给捷克斯洛伐克留下选择余地,除让它签署会议产生的一切协定之外。最后,英国和法国选择了绥靖政策,屈服于希特勒的要求希望他感到满足,希特勒得到了他要的捷克斯洛伐克那部分领土。回到英国,张伯伦首相宣布,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从毁灭中和欧洲从大战中拯救了出来”。整个欧洲欢呼雀跃,庆祝他们所认为的和平得到维护的条约。几个月后,希特勒的部队在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其余的领土。当希特勒接下来威胁波兰的时候,大不列颠变得强硬起来,承诺援助波兰。他们转向苏联寻求帮助,但为时太晚了。在国际事务中被孤立和排斥时间太久,以及对法英就德国侵略的软弱反应而感到幻灭,1939年8月23日,斯大林与希特勒签署了一个互不侵犯协定,让举世震惊。

——摘编自丹尼斯·谢尔曼等著《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慕尼黑协定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慕尼黑协定签订的影响。
2022-05-2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彭湃(1896-1929年),广东海丰人,被毛泽东誉为“农民运动大王”。1918,留学日本期间开始关注农村问题,认为中国农民占多数,革命要依靠农民。1921年归国后,致力于改造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深入调查农民阶级,并发起组织劳动者同情会,1922年组织成立赤山农会,次年成立海丰总农会,会员达十万人。1924,在澎湃的倡议下,广东革命政府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他亲率讲习所学生到黄埔军校军训。1925年,领导组建海陆丰农民自卫军,一年后人数达3万余人,成为一支重要的革命后备力量。1927415,李济深在广州发动反革命政变,彭湃得知后立即领导海陆丰农民发动武装起义。起义虽然被镇压,但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农民武装起义的实践。同年910,海陆丰农民又通过两次起义创建了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摘编自王亚生《彭湃与阮啸仙农民运动思想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彭湃对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彭湃重视发动农民运动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设想在远东建立一种致力于保证永久和平的新秩序,代替19世纪欧洲建立的旧秩序。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从三个方面完成了这一新秩序的构建:各国承诺以国际合作代替国际竞争,在对华重大问题上奉行协商一致原则;实现门户开放原则的国际化,各国承诺不再谋求新的在华特权和势力范围,使中国获得发展机会和必要援助;中国承认华盛顿会议制定的原则,即通过渐进方式改变中外关系,并认同美国为中国设计的自由主义发展道路。这就是所谓解决中国问题的“华盛顿方案”。美国深信由此解决了远东问题,认为该方案“足以满足中国人在修约方面的愿望”,能为中国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要求改变中外关系的愿望已初步得到满足,以后就看自己如何作为了。但与美国的初衷相反,中国多数舆论对华盛顿会议表现出深深的失望。

——摘编自王立新《华盛顿体系与中国国民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会议关于解决中国问题方案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多数舆论对华盛顿会议表现出深深的失望”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影响
2022-05-12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尽管政府严禁私产私销食盐,可是明朝中叶后,福建还是出现了私盐泛滥的现象。为解决官盐不售,财政紧缺的问题,1443,福建布政使孙升上疏朝廷,请求将得浔美、丙州、惠安三场盐税折来,户部对此给予批充。1448,朝廷同意福建盐税全折,“每引折来一斗,派纳泉州府附近永宁卫,并福全、金门等所仓,听给官军月粮。”后来,福建一些盐场逐步废除实物税改行货币税。从1503年户部“题准将惠安场七千三百五十三引,每引征银七分解部"开始,直至1575,福建运司辖下的盐场全部从折米改为折银,完成了盐税折银的漫长过程。盐税改折是官府应付福建盐区“私盐充斥,国课半减”局面的一项改革措施。改折后,灶户在缴纳规定量的税银后,就可相对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

——摘编自周典恩《明朝中后期福建盐政改革之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中后期福建盐政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中后期福建盐政改革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