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读“德国纳粹党在国会议席变化情况统计图”(如图)。导致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民族主义情绪高涨B.纳粹党具有社会主义革命倾向
C.希特勒的欺骗宣传D.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
2020-11-11更新 | 6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变化主要有
①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③逐渐摆脱半殖民地状态,并走上了殖民扩张道路
④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
A.“仁”B.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制度应随着时代变化有所改良
2020-01-17更新 | 298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西省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国现代外交体制是清政府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它的最初建立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种体制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传统性与现代性杂糅的先天缺陷,在长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清政府对它的变革也仅仅限于局部调整。然而,这种情况在清末新政时期发生了根本变化。庚子惨败使顽守旧势力遭受了致命打击,为洋务派重新进入权力核心提供了契机。他们大胆地举起了效法西方、进行变革的大旗,他们的变革决心不单单是一种迎合,更多的是真实意图的表露。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的变革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第一,设立外务部,这是中国外交史上具有现代西方外交部性质的第一个专门的常设国家机构。第二,制定系列新的规章,严格了出使大臣及使馆参随人员的选用标准,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出使经费监管机制。第三,完成了国歌的创制,完善了宝星(勋章)制度,结束了中外有关觐见礼仪的争论,完成了中国标志性外交礼仪和仪式性外交礼仪的制度化。第四,通过创制地方交涉使制度,消除了旧有外交体制中地方外交机构涣散无序的弊端。第五,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外交才培训机构——储才馆。

——摘编自崔军伟《试析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变革的有利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体制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改革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下表中协约国在1914年到1917年三种战略物资生产(单位:百万吨)出现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最有可能的是
1914年8月1日1914年9月25日1917年
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
生铁222216255015
192116255816
394332346355851340

A.意大利倒戈
B.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
C.同盟国集团内部哗变
D.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2019-01-30更新 | 1117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0年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0年,新华社公布了百年人口预测报告:如果按中国当时的生育水平延续下去,2000年中国人口要过14亿,205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40亿;1980年中国人口才10亿,粮食就已经短缺,要是增加到15亿,等于多出三分之一的人口来分有限的资源,中国肯定崩溃,要想提高生活水平,就必须减少人口……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持续减少问题、老龄化问题、人口结构性问题等开始显现。14个省份相继取消了生育第二胎的生育时间间隔等。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材料二   再从长远看,新生人口对房屋、教育和基础设施的使用需求,都将吸引大量的政府和民间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而在现代的生活和教育条件下,新生人口的平均素质也将不低,他们将释放的创业和创新活力更是令人振奋。最后,全面放开“二孩”也是中国人口和生育政策科学化、法治化的新起点。政策将更遵循人口发展的科学规律,相关政策的落实执行也将纳入法治轨道。如此,中国人口结构的新常态转变才能更加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也才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应该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就是与时俱进。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原因。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阐述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原因及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恩格斯在1895年指出: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加以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做斗争的。与1848年相比,恩格斯此时的观点变化体现为
A.工人阶级可以利用议会进行斗争
B.暴力革命理论不再具有指导意义
C.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渐趋消失
D.资本全义制度的衰退日益明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1792年法国称共和国,1804年法国称帝国。在这一变化中,没有改变的是
A.阶级基础
B.国家政体
C.内外政策
D.与人民的关系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48年,东北行政委员会吸取苏联的经验,颁布了《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对企业职工的医疗、养老、生育保险方面都做了细致的安排,有统一的待遇标准并进行统一管理。这是我国第一次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为195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全国统一的保险条例颁布之前,东北共有79.6万名职工参加了该保险。1982年,东北部分城市开始试行合同制工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86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借鉴了东北地区的改革成果,决定实行劳动合同制,合同工的养老保险实行社会化统筹,费用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同时探索替代公费医疗的改革办法,这是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重大变化。

——摘编自邵汉明等《东北地区社会保障建设》


(1)根据材料,概括东北地区企业社会保障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北地区企业社会保障建设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