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1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陈公哲,祖籍广东,是近代著名的武术家和教育家。他邀请了孙中山为精武会题写了“尚武精神”的横匾,扩大了精武会的影响力。由他主办的《精武书刊》,对于记录精武体育会的历史,以及传播传统武术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他的努力下精武体育会发展十分迅速,此后遍布东南亚、美国等地。他多才多艺,不仅擅长多种体育运动,还在摄影、考古、书法等领域取得了成就。他认为体育是德育和智育的基础,三者缺一不可。精武体育会会倡导“天下大同”精神,他将儒家思想中的“克己”“平等”与西方“博爱”思想结合,体现出一种大包容的世界主义思想。精武体育会中不分阶级,一视同仁,只要具有为他人牺牲的勇气和诚意就可以成为兄弟。在民族危亡之际,大批精武学员为国家和民族英勇牺牲,受精武精神感召,大批民众纷纷募捐,为体育教育和抗日活动贡献了力量。

——摘编自王换源《武术名家陈公哲与精武体育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公哲精武体育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陈公哲的主要贡献。
2 . 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改组太学,推行“三舍法”,按照学生的文化程度,分舍(外舍、内舍和上舍三等)开展教学。升入上舍的学生,学习两年后举行毕业考试,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授官。王安石此举(     
A.打击了儒生的学习热情B.矫正了科举制度的弊病
C.意在提升官员文化素质D.使改革派迅速受到重用
3 .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轮船等10种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这主要反映了这一时期日本的(       
A.仿行西宪和天皇至尊B.文明开化和殖产兴业
C.加强集权和废除等级D.军阀政治和对外扩张
2023-08-08更新 | 186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七月,司马光知谏院以言事为职,开始了他为时五年的谏官生涯。改革科举考试是司马光进谏的重要方面,是其吏治思想的具体体现。宋承唐制,先考辞赋,后考其他。司马光在《论举选状》中明确提出,科举选人应以德行为先,其次是经术,再次是政事(政治见解),最后才是艺能(辞赋)。明经一科向来考五经、九经的背诵能力,所以一些擅长背书的人往往高中,有治国安邦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反而会落选。司马光主张多出一些分析性的考题,把明经一科从死记硬背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当时的考官出题不求实际、只求奇巧,或离合句读,故相迷误;或取卷末经注字数,以为问目,使得百分之八九十的应试举人交白卷,偏离了科举取士的本意,而起了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反作用。司马光对这一现象给予了抨击,明确提出应重选命题官,用通经术、晓大义的人来命题。

——摘编自宋衍申《司马光知谏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光科举改革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司马光科举改革的主张。
2023-04-03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70年代,明治政府在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后,随即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初步确立日本近代土地私有制度。随着政府财政支出的扩大以及“殖产兴业”政策的推行,封建贡租制已无法满足形势需要,加之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促使政府决心改革地税。18737月,政府颁布地税改革法,其要点是:废除封建实物地租,核定地价,按地价统一缴纳现金;纳税者由过去土地的实际耕种者改为土地所有者,根据“一地一主”原则缴税,无法完纳者,村集体不再负“连带责任”。1881年,全国范围内的地税改革基本结束,日本建立起稳定统一的近代税收体制。但改革维护寄生地主利益,未承认佃农权利,佃农在农村只靠农业无法生活,有的便进入城市,成为雇佣劳动者。

——摘编自吴廷璆《日本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地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地税改革的主要内容并说明改革的影响。
2023-03-06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下学期第二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494年末,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要求鲜卑人穿汉服。后来又规定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     
A.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B.历史影响具有双重性
C.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D.产生了明显的副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近代亚非拉各国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几乎都未逃脱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厄运,唯有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A.倒幕运动削弱封建力量B.得益于有利的国际环境
C.新生产方式的逐步确立D.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世纪末,中国的近代化出现新内容,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导致这种转变的内在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如表所示为1923~1924年孙中山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可用于说明,孙中山(     
言论出处
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孙文越飞宣言》(1923年)
俄国政府现行的政策—新经济政策,其主要点与应在中国实行的我的《建国方略》确是如出一辙的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答日本记者问

A.对国民革命方向摇摆不定
B.积极关注国际局势的变化
C.立足国情借鉴苏联的经验
D.强调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022-07-13更新 | 51次组卷 | 5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林则徐,字少穆,1785年生,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道光十二年(1832年),林则徐在赴江苏巡抚任途中,目睹“灾民于沿堤搭棚栖止”的惨状,提出救灾12项建议,并在江督陶澍的支持下得到实施。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有《四洲志》《华事夷言》等,这些著作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道光十九年(1839年),他综括各种资料完成了一部有关农田水利的优秀著作——《畿辅水利议》,总结了历史上北方农田水利的经验。林则徐写下的《壬寅日记》,后被整理为《荷戈纪程》,它记录了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交通状况、民众生活、贸易情况、驻军和民族关系等多方面内容。

——摘编自吴伟宁《论林则徐的历史贡献》等


(1)根据材料,概括林则徐所做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林则徐的历史贡献。
2022-06-2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