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材料二:邓小平在1975年复出后,他以“消肿”为突破口,抓军队质量建设,抓装备,抓编制……邓小平指出:“我们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军队很臃肿。真正打起仗来,不要说指挥作战,就是疏散也不容易。”为此,他提出:军队要整顿,要消肿,要抓编制,抓装备,抓训练,提高现代化水平。要“减少不必要的非战斗人员。减少统率机构、指挥机构人员,最主要的是减少干部”。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民解放军数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具体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此次裁军的目的。

2 . 1992年联合国人文发展年度报告指出:“西方经济学家常喋喋不休地要求世界穷国放弃其经济保护和限制措施,但是它们接着就发现,由富国经营的全球市场几乎没有自由可言,反而关闭着,无法打进去。富国言行不一,并未按他们宣扬的主张行事。”材料表明(     
A.西方发达国家固守重商主义政策B.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任重道远
C.经济全球化进程需要各国的参与D.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生了逆转
2022-07-01更新 | 1242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3届新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北魏时期,孝文帝深叹“移风易俗,实为甚难",南迁洛阳后,留在北方边镇民众甚至出现了鲜卑化趋势。而在南方,新汉族较多地保存了北方汉族之文化传统,“蛮气”则显得不足。南北民族交融的差异缘于
A.区域地理环境B.经济发展水平
C.汉文化影响力D.政府推行力度
2020-11-03更新 | 589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西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
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
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
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2019-01-30更新 | 1712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西钦州市小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1958年直到“文革”时期,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的严加限制,对从集镇迁往城市的也严加限制。
“文革”结束后的几年,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农转非”(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政策。比如,允许城市职工在农村的年迈父母。病残或家庭有困难的下乡知识青年等“农转非”。
1984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向集镇务工、经商,他们迫切要求解决集镇落户问题。1984年10月,国务院出台政策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家属,公安部门应准予在集镇落户。
到2 0世纪90年代末,全国各类流动人口已迭1.1亿。1998年7月,国务院对户口管理作了“四项改革”:对要求随父母在城市落户的未成年人、对已在投靠的配偶所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公民、需到城市投靠子女的公民、在城市投资及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直系亲属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均可准予在城市落户。
一一摘编自李平《新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户籍管理政策的变化趋势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我国户籍管理制度调整的积极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及祝文”(下图),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拓跋鲜卑旧墟石室,很早就见于古代文献。但因没有明确记载和实证,石室的具体位置久无定论。1980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一个山洞——嘎仙洞石室内的石刻祝文。其文字内容不仅与《魏书·礼志》中记载的北魏皇帝此次祭祖的祝文文字基本相同,且多出78字。由此得以确证嘎仙洞即传世文献记载中的北魏拓跋鲜卑族“石室”祖庙,由此证实了大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就是拓跋族鲜卑部的发祥地。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9

材料二   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基本解决了土地兼并所造成的土地和劳动者之间的分离,保证了每个劳动者都拥有了运用其劳动力所必需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北魏变旧的以户计征的租调制为新的以丁计征的租调制,具体规定是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15岁以上未结婚的男子四人,奴婢八人,耕牛20头,也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出产麻布的地区,可以布代帛缴纳。以丁夫计征的租调制具有一定的均赋意义。虽然奴婢和耕牛的租调大大低于一般丁男丁女,但大地主占有大量奴婢和耕牛毕竟必须承担纳税义务,那些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大地主家族荫占的大批劳动力也必须承担赋税,从而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户调制的弊端。

——摘编自张守军《魏晋南北朝的租调制》


(1)根据材料一,分析嘎仙洞石室祝文的史料价值,并说明材料中用到的历史研究方法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赋税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7 .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变迁反映了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服饰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骨针,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 缝制简单的衣服,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从原始社会到夏商周,直至清代,中国这个“衣冠之国”的服饰表现出以款式、色彩、面料等的不同体现不同等级身份的特色。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编自《中国服饰鉴赏》

材料二 礼乐制度较西周其它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可视化。《周礼》规定了周王和贵族在各种场合的服饰要求,王室公卿为表示尊贵威严,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形式、颜色和图案。《周礼》中关于服饰的规定,紧紧围绕了周人的治国思想,是穿在身上的政治。

——改编自谢红《中国历代服饰赏析》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服饰大为交融,且这种变化是双向的。一方面,汉族发现胡服短小紧身、便于活动。南方出现的新服饰之一是裤,即上身穿齐膝长衣,下身穿裤。这是汉族服受少敏民族文化影响最直接的特征。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鲜卑族北朝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推行华化政策,改拓跋姓氏,率“群臣皆服汉衣冠”。使秦汉以来冠服制得以续,推动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

——改编自谢红《中国历代服饰赏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占代服饰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西周的服饰)是穿在身上的政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出现双向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儒学地位颠覆B.列强侵略加剧
C.政局变化迅速D.西学深入民心
2021-06-08更新 | 12466次组卷 | 112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八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世纪中叶,法国服饰流行夸张华丽的风格。18世纪后半期,服饰趋向朴素、简洁,男士爱好军装式样的服装,不少上流社会女性以穿“农妇装”为时髦。这一变化反映了
A.浪漫主义对衣着服饰的影响B.政治运动对社会观念的冲击
C.工业革命推动服饰风尚变化D.启蒙运动对时尚观念的改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战国时期登记户口的木牍户版仅放在乡一级。秦时期,材质较为轻便的简册户籍取代了户版,乡制作的户籍副本呈报至县,以适应国家强化统治的需要。魏晋之际,户籍开始以纸质代替简册,户籍上移至县廷制作,造好的户籍需要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户部,户部进行查勘核实。这一系列户籍制度变化的背后,反映的是统治集团因应技术进步,强化中央集权所做的不懈努力。秦汉时期,乡级机构编造并掌握了包括户籍在内的一系列基础帐薄,因此就具有了征发赋役、管控民众的基本行政职能。魏晋之际纸筒更替后,这些基础帐簿的编造权逐渐收归到县,帝国的基层统治重心亦随之由乡司上移县廷,中国古代基层统治方式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由此架构了此后1500多年的基本格局。

——摘编自张荣强《中国古代书写载体与户籍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秦、魏晋时期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魏晋时期户籍改革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