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孔尚任(1648~1718),山东曲阜人,孔子64世孙。康熙二十三年,皇帝南巡过曲阜,孔尚任进讲儒家经典受赏识,破格授国子监博士,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他博览群书,喜诗文,精通音律,著有《湖海集》等诗文集。他经十余年时间,于康熙三十八年,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该剧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写了南明弘光小朝廷的覆亡悲剧,抒发了作者的兴亡之感,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较好结合。剧本场面宏大,结构严谨,语言优美,主要人物也塑造得非常成功。《桃花扇》在京师上演,使名臣故老皆掩映独坐,唏嘘而散,为统治者所不满,孔尚任旋被罢官。

——摘编自《中国戏曲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尚任《桃花扇》取得成功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尚任仕途浮沉的原因。
2023-06-09更新 | 4585次组卷 | 11卷引用:纲要上第14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新解放城市中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1949年8月至12月,毛泽东以中央或个人名义发出多份电报,督促各地尽快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报告开会情况;批复和批转不少地区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报告,推广开会经验。毛泽东在指导各地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实践中,提出一系列带有方针、政策性的重要指导思想: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前身,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初期组织形式;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一件大事,这个会议是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49年7月以后,由于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出许多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各地都迅速召开这一会议。
                                      ——摘编自《党的文献》编辑部《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专题选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高度重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督促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意义。
2022-06-09更新 | 5651次组卷 | 22卷引用:专题2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3 . 英国学者彼得.哈格特为阐明引发国家间冲突的各类地理因素编绘了一张假想国地图。如图所示为其中的四类因素。1938年,法西斯德国制造了苏台德问题,进而占领了苏台德地区。这一事件的起因可以归类于

A.①B.②C.③D.④
2020-07-11更新 | 4255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0-2021学年同步课堂帮帮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4 .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辛亥革命爆发后,山东巡抚孙宝琦曾致电清内阁,阐述对时局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顷者,宪法信条,业经颁布,君权削尽,仅存皇位,而各省不知信从,反多独立。……重以土匪峰起,列强环伺,瓦解瓜分,危在旦夕。……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实行公天下,宣布共和。
——孙宝琦致内阁电(1911年11月11日)
(1)概括指出孙宝琦的电文反映了哪些史实。
(2)结合史实,说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各省民情”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5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一部关于保护世界遗产的根本大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对提议进行了讨论,最后决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拟定一个公约,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放在同一个法律文件中。1972年11月,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全体会议,对于世界遗产是一个重要的时刻。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正式通过了影响深远、历久常新的全球性保护世界遗产方面最重要的国际公约:《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刘红婴、王健民《世界遗产概论》

材料二本公约缔约国均承认,保证第1条和第2条中提及的、该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该国将为此目的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该国资源,必要时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是财政、艺术、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援助和合作。……本公约缔约国,在充分尊重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所在国的主权,并不使国家立法规定的财产权受到损害的同时,承认这类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因此,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给予保护。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全体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各缔约国领土内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原则,并阐明此原则提出的理由。

2018-04-23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3)-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备作业)
6 . 下图所示事件带来的结果是:
A.阿拉曼战役胜利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意大利投降D.太平洋战场发生转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关于废除奴隶制度的法令前,俄国有三个阶级分别提出解决农奴问题的方案。地主贵族的改革草案:主张只给农奴人身自由,不给他们土地所有权,并且提议减少农民的份地,坚决主张农民使用份地必须负担繁重的义务。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的改革草案:主张解放农民并让农民得到他耕种的全部土地,但农民应付给地主赎金,否则就是破坏私有权,因而要求兼顾地主和农民的利益,实现两个阶级的妥协。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改革草案:主张彻底废除农奴制度,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共和国

——陶惠芬《俄国近代改革史》

(1)1861年改革体现了上述哪个草案的内容?并分析此次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另外两个草案未被采纳的主要原因。

2016-11-27更新 | 578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练习
8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继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以后的第三次大规模战争,也是“冷战”结束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热战”。
材料二:美国前国防部长切尼在1991年2月7日对众议院的讲话中指出:“指引美国在战后成功地执行战略的基本原则不会变。……正如海湾危机所表明的那样,对于国际社会来说,在代表共同利益发挥集体力量方面,美国的领导是不可缺少的。”
材料三:前南斯拉夫战乱不已,迫使大批人民流离失所,沦为难民。据估计,到1992年10月,滞留在前南斯拉夫境内的难民达180万,另外还有40余万难民涌向临近的欧洲国家。

——以上材料均摘自《当代国际关系》


请回答:
(1)如何区别“冷战”与“热战”?材料一中的三次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区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的性质。
(2)海湾战争和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战乱说明了什么?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