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后期,苏联确定了在战后继续与西方合作的外交战略,为此在其周边国家和力量所及的地区推出了"联合政府"政策。通过各国共产党实施的这一政策,在西方势力范围内表现为共产党必须放弃武装,进入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导的政权机构,而在苏联势力范围内则表现为允许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进入以共产党为主导的联合政府。然而好景不长,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双重影响下,美国与苏联之间本质的不信任,以及各国党自身利益的驱使,造成"联合政府"政策在东、西方同时破产,冷战随之兴起。

——据沈志华《斯大林的"联合政府"政策及其结局》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推行"联合政府"政策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联推行的"联合政府"政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018-06-09更新 | 4311次组卷 | 37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18.9%,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文盲率高达80%,这一状况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纲领已经确定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是为工农服务的,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教育经费异常短缺的背景下,工矿地区和大城市都是生产发展先进的地区的教育跟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发展要快。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3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正式编制颁发了全国教育建设计划,东北地区流行的《农民速成识字课本》采用的是像《三字经》一样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从1952年调整院系、设置专业一年多,高等教育部已组织高校教师译出以工科为主的苏联教学大纲700种发各校应用。—

——摘编自苏渭昌、雷克啸《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8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初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初教育改革的意义。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0年7月底,德国秘密制定侵略苏联约计划……如何摆脱来自日本的威胁,重新成为苏联必须重点考虑的外交问题……1940年7月,日本大本营与政府联席会议通过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处理时局纲要》,规定调整苏日关系以适应南进之需。1941年4月13日,苏联、日本达成了《苏日中立条约》。该条约除了肯定双方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在一方与第三国发生军事冲突时保持中立以外,还特别声明:“日本须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即外蒙古的领上完整和不可侵犯;苏联须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中国自然成为这两个国家相互妥协的最直接受害者……但由于国际形势并未按苏联领导人的意志发展,苏联对华援助并未停止,苏德战争爆发。该条约稳定了苏联的东部边界,但激化了美、英两国同日本的矛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日战争的外援主要依赖美、英两国。

——据李嘉谷《论〈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抗战的实际影响》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日中立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日中立条约》签订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材料   王猛(325~375年),字景略,汉族人,氏族政权前秦的著名重臣。王猛出身贫寒,愤动乱之世而隐于华山,“博博学好兵书”、“怀佐世之志”。前秦氏族贵胄苻坚好读经史典籍,恳请王猛出山,两人谈及兴废大事,“若玄德之遇孔明也”。苻坚即位后,王猛受到重用,官至丞相。时前秦行胡汉分治,氏汉之间、氏族与其它少数民族的矛盾尖锐。王猛以“黎元应抚,夷狄应和”为基本国策,劝课农桑,兴修关中水利,汉族、勾奴、鲜卑等族有才干者皆被委以要职。在王猛的赞导下,前秦还恢复太学等各级学校,宣扬儒教,考核任用孝悌、廉直、文学之士,“宗室外成,无才能者皆弃不用”。由是前秦大治,仓库充实,百姓丰乐,“四夷宾服,凑集关中”。376年,前秦灭前凉和代国,统一北方。前一年,王猛病逝,苻坚极其哀痛道:“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耶?何夺吾景略之速也?”

——摘编自贾俊菊《乱中求治——试论前秦治国贤相王猛》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猛出仕前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猛的治国之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反战和平思想源远流长。作为一种系统的思想,它最早出现在基督教教义之中,“荣耀归于上帝,和平属于世人。”战争没有正义与不正义的区分,一切战争都应该遭到反对和否弃。20世纪40年代末,受到人们对二战的痛苦记忆以及对和平的深切渴望的直接影响,召开世界和平大会,开展和平签名运动,发布和平宣言等来进行反战运动。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越南战争,美国对越南的步步卷入和不断升级,人员伤亡数字的持续上升,以及民众对越南战争正义性的怀疑,引起了美国民众对这场战争的强烈不满。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反核和平运动在西欧各国蓬勃展开。但是由于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刚性特征以及民主政治过程的内生属性,其实际效用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就决定了这场以反战和平运动为斗争主体的和平的革命仅仅是一场作用有限的革命,它难以将永久实现世界和平的终极目标推向深入。

——摘编自刘宏松《当代反战和平运动浅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的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潮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反战运动不能实现世界永久和平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材料   开明专制是指在不触动专制体制的前提下,实行有限的民主和法治。18世纪,俄国叶卡特琳娜二世推行开明专制的主要原因是启蒙运动的影响、东欧国家开明专制的实践,以建国内社会经济矛盾日道激化。俄国的开明专制,在经济上,实行所谓的“自由经济”;在政治上,依靠贵族加强中央柴权,进行行政区化改革;在军事上,重视海军建设,改革旧的军被制度,以提高俄国军队的战斗力,为俄国在欧洲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叶卡特琳娜二世推行的开明专制政策,没有从根本上改造贵族政治,反而加强了贵族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垄断地位。这就注定了开明专制政策具有鲜明的贵族特质。因此,开明专制政策未能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实施,在普加乔夫起义后就归于破产,保守主义力量再次主导了俄国社会组织生活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论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


(1)据材料概括叶卡特琳娜二世“开明专制政策未能得到切实有效的黄期实施”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叶卡特琳娜二世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8 . 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战后的掠夺性和约给战败国埋下了“复仇”隐患
B.战胜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轴心国的侵略气焰
C.中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弱小,未能制止法西斯侵略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未能协调一致,制裁和制止法西斯侵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