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的真伪与史料的价值

材料一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二十日,康有为知晓了《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意识到国家危亡在即,于是组织“公车上书”。随后,在松筠庵聚集十八省共一千二百余举人,共商上书拒和之事。康有为以为“士气可用”,以“一昼二夜”写就“万言书”,一千两百余名举人签名。此书“遍传都下,士气愤涌”。四月八日,康有为等至都察院请其代为呈递。但都察院以议和已经“用宝”(光绪帝已经批准)为由,决绝了此次上书。

——摘编自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

材料二2005年茅海建发表《“公车上书”考证补》,以更加丰富翔实的档案史料和细密精致的推理论证,将以上论点进一步坐实。据作者统计,其中,举人们有1500余人次单独上书,135人次参与了官员们组织的上书。从这些上书的分析中,作者认为上书拒和的主力并非进京应试的举人,而是各级官吏,反对拒和者却寥寥无几。作者认为有两个“公车上书”:“一是由政治高层发动、京官组织的上书,其数量多达31件,签名的举人多达1555人次,且上书已达御前;一是由康有为组织的18行省举人联名上书,那是一次流产的政治事件。”

——摘编自茅海建《“公车上书”考证补》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对“公车上书”的看法,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简析材料一、二的史学价值。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72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好纲》的社论。

首次公开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410日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工作。53日,中共中央转发了这封信,肯定了邓小平的意见。

813-925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制定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恢复考试,采取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

1978318——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510日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1日,《光明日报》转载此文。

1218-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摘自唐培吉《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共中央指导思想拨乱反正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11-09更新 | 261次组卷 | 4卷引用: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2022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皇家园林付之一炬,文物损失不计其数。但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的具体时间,中外记录存在差异。关于1860年10月6日晚圆明园的各方回如下表

据此可知,关于火烧圆明园事件的记载
A.中国人的记录更加接近历史真实
B.中外历史史料之间可以相互印证
C.个人主观回忆都不具有史料价值
D.确定历史细节仍需挖掘相关史料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戊戌变法性质的研究

研究者及所处时代史料   来源结论
范文澜/1945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所撰《变法通议》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翦伯赞/19501911年康有为出版的《戊戌奏稿》自上而下地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从而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戊戌变法六十年纪念活动论文集/19581911年康有为出版的《戊戌奏稿》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
茅海建/2017康有为戊戌变法期间历次上书汇编戊戌变法是以西方化为方向、以强国为目标的改革运动

——据茅海建《论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与政策设计》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研究者对戊戌变法研究结论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在进行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的原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兰克(1795-1886年)出生于德国一个信仰路德教的家庭,深受路德教影响。1818年,他从莱比锡大学毕业.担任法兰克福一所中学的教师。在此期间,因工作原因及前辈史学家尼布尔影响.对历史研究产生浓厚兴趣。并凭借《拉丁与条顿民族史》一举成名。1825年,他被聘为柏林大学历史学副教授.之后又游学整个欧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史学观点。并取得丰硕的史学成果。在他看来.信史出于第一手资料,历史学家只有根据原始资料,才能写出公正无私的历史著作。其次,历史要消灭认识主体的个性特征,即“消灭自我”,以达到完全的客观性。为了通过可靠的史料以确实史实,他制定了完整的科学的“史料批判"方法,以此达到去伪存真。同时,兰克还认为,在全部的历史进程中,上帝是无所不在的,他躲在历史舞台之后。“导演”着这多姿多彩的“人间戏剧”。

——摘编自李晓旭《傅斯年史学思想与兰克史学之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1917 年,傅斯年随胡适在北京大学学习中国哲学史。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傅斯年担任天安门集会游行总指挥。1923 年,入柏林大学就读,期间接触兰克学派相关学说。并深受影响。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并在此期间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观点。他视史学为一门科学,“要把历史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成为“纯粹客观史学”。他认为首先要把材料整理好,其次在整理史料方面的时比较不同的史料,再通过比较不同的史料,使史实得以“近真”,达到“史学便是史料学”。

一摘编自王学典等《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兰克与傅斯年作为杰出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兰克与傅斯年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兰克与傅斯年史学观点的局限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   公元3世纪,印度和中亚来华的僧人传译了大量的经典。但所译经文多有舛误,为求取真经,在法显之前有史料记载的西行求法高僧,就有12人。法显,公元399年,他以65岁的高龄,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4人,从长安启程,踏上了西行求法的漫漫长路。历时14年,辗转近30个国家,行程5万里,先后到达北天竺,中天竺等五天竺国,游历了包括斯里兰卡在内的诸多佛教圣地,共取回真经10部,近百万言的梵文写本。公元409年,法显离开印度,从多摩梨帝国(今加尔各答附近)海口乘商船,昼夜航行14日抵达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根据记载,法显在斯里兰卡两年,求得多部佛教经典。公元413年,法显将这些经律,包括此前在印度取得的全部带回了中国,与佛陀跋陀等在建康(今南京)合作翻译,先后将大部分经律论译成了汉语。与此同时,还就自己求法的经历和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佛国记》。法显是我国第一位从陆路西行再由海路携佛经东归的取经者。

——摘编自成建华《法显在中斯文化交流史上的贡献与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显西行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显的贡献。
2019-11-12更新 | 6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高三2019年11月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七八月间,罗斯福接连收到丘吉尔的要求安排一次正式会晤,以表达两国有关当前战争形势的看法的电文。罗斯福敏锐地意识到为美国的安全利益着想,美国的卷入在所难免,便最终同意安排一次这样的会谈。19418914日,罗斯福与丘吉尔在纽芬兰的一艘军舰上进行正式会晤,其成果便是《大西洋宪章》。《宪章》主要由民族自治、领土完整、经济国际主义、社会安全、缩减军备以及国际合作等原则构成,这些原则体现了英美两国对战后和平建设的构想。随后,《大西洋宪章》的这些指导原则为26个反法西斯同盟国签订的《联合国家宣言》认可和采纳。

——摘编自朱大伟《〈大西洋宪章〉构建和平思想的价值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与丘吉尔会晤时的国际战争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西洋宪章》发表的意义。
2022-09-01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中、西方人文精神始祖的孔子和苏格拉底等生活的时代,也是人口迁移、王朝更迭的动荡时代。他们分别开创了两种文化最本原的东西,为两种文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者都将伦理道德教育作为救世济民的最高精神。

——摘编自[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增强了启蒙思想家们的文化普遍性和相对性的观念。中华文化在欧洲的广泛传播,使启蒙思想家认识到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并非是世界上唯一的、最早的文化,各民族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普遍存在,都有其独特性和价值,基督教会并不能垄断全部的“德行”和“真理”。启蒙运动崇尚理性精神,据许多研究者认为,至少部分地源于中国。例如历史学家方豪就曾认为:“此运动之来源,中国实多于希腊。”

——摘编自武斌《文明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说明两人在思想文化上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简析中华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2022-05-26更新 | 413次组卷 | 6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统编版)B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年至1931年,国民政府提出,西南各省土司凡能直接改县的地方,须直接设县管理。1931年国民党提出在边地屯垦与移民实边。云南先后修建了滇缅公路与中印公路,滇黔公路等相继通车。教育部要求四川、云南、西康三省制定边疆教育三年计划。但西南各省组建的边政机构五花八门,如云南机构称“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贵州机构名为“边胞文化研究会”,川康机构则谓“川康滇三省边区边务设计委员会”。这些机构在行动上各自为政,政令更难以贯通,加上其他因素,国民政府治理西南效果大打折扣。

——摘编自马玉华《论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的治理》

材料二   1949年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民族自治地方纷纷建立起来。截止到1965年,全国共建立起五自治区,若干自治州、自治县(旗)。19845月,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2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对《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了修改,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成熟。这种成熟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全面的实施;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摘编自周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形成和演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治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实施的主要价值。
2021-10-0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全国I卷)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柏拉图认为,人们凭借直觉感官感觉到的具体事物总是相对的、不完善的,不真实的;只有理性思维把握到的一般、共性才是绝对完善的,永远不变的,因此才是最真实的。这表明柏拉图
A.开始关注人的理性B.重视知识理性价值
C.反对自然科学研究D.忽视人的直觉感受
2021-06-18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丙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