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后,巴尔干的均势局面被摧毁,在帝国土崩瓦解的废墟下,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民族国家的纷纷独立,造成了该地区一定程度的权力真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沙俄、德意志、奥匈、土耳其等欧洲四大帝国瓦解,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新兴国家的出现使中东欧少数民族的数量由5400万人下降到1680万。但是,由于历史上形成的民族杂居状况,协约国在划定新兴国家的边界时,尽管一定程度上按照了“民族自决的原则”,然而也存在着从自身既得利益出发,出于战略均势等方面的考虑来划分领土,这必然衍生出新的民族问题。在东欧,“那里的民族分布犬牙交错,民族间的敌对由来已久”。因此,“将这个高度简单化的原则贯彻于异常错综复杂的东欧,据此划分国际的疆界,就必然顾此失彼,矛盾百出”。

——摘编自刘波《凡尔赛体系未能维护一战后世界和平的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东欧出现民族问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东欧出现民族问题的危害。
2021-06-1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丙卷地区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B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登基时与商鞅初到秦国时所面临的形势差不多,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已经很久,拓跋贵族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如南方;而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远远落后于东方六国,“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材料二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不起源于秦国……但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或者影响有限,或者深度不够。……②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商鞅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实质上是和秦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

——彭安玉《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材料三   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自觉地、坚定地、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改革。它在客观上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进步的时代潮流,加速鲜卑族迈入先进文明经济和文化体系的步伐,并对消除民族隔阂和酝酿培育隋唐时期灿烂的文明,作出重大的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两次变法或改革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在经济方面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开创性举措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能成功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0年,伊拉克和伊朗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源于边界争端、民族和宗教矛盾,同时也是两国力量的消长及各方领导人对力量对比做出错误估计的结果。战争爆发后,双方卷入了旷日持久的争斗,损失惨重,两国更加敌对与仇视。联合国出面调解两伊停火,伊斯兰会议组织、不结盟运动等都出面调停,但均未能说服两伊放弃战争。两伊战争使得海湾局势更加动荡紧张。阿拉伯国家出现新的组合。苏美在中东和海湾地区的争夺更为激烈与复杂。美苏都想趁机而入抢占有利的战略地位捞到更多的好处。在美苏的较量中,苏联拥有外交上的优势。苏联同伊拉克有友好条约,与伊朗保持外交关系。这样它可以施加自己的影响。苏联公开表态慎重,不指责任何一方,实际上在两伊之间搞平衡,两面讨好。苏联加强了同伊朗的联系,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开展经济合作,增加在伊朗工作的技术人员。苏联向伊拉克提供它所需要的武器。苏联利用中东局势谴责西方国家对该地区的渗透。美国相对而言处于劣势,但它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军事存在施加影响。美国在两伊战争中采取“中立"态度,并试图改善同两伊的关系,反对扩大战争,其主要目标是维护石油利益和遏制苏联的势力与影响,维护盟友的安全利益。

——据刘金质《冷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伊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两伊战争问题上美、苏立场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印度在公元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队泊岸南亚次大陆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利用印度内部宗教矛盾,采取分而治之政策,挑拨离间,从中渔利。19473月蒙巴顿勋爵出任英属印度最后一任总督,63日英国政府公布了“印(度)巴(基斯坦)分治”的方案即蒙巴顿方案,之后印巴两国围绕印度河水源、克什米尔领土等问题不断爆发冲突。

——陆吉明《印巴冲突的历史根源》

材料二 巴基斯坦独立后,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是西巴,他们采取了排斥、盘剥东巴的策略。

1970年东巴问题一经产生,印度方面就高度敏感,很快支持流亡的东巴人民联盟成员成立孟加拉国临时政府……作为巴基斯坦的盟友,处于战略收缩状态的美国对印巴双方都采取了限制措施:而苏联则积极为以印度为基地的东巴游击队提供支持。1972年1月10日,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成立,印度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摘编自刘帅《1971年印巴冲突和冷战背景下的大国角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印巴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印巴冲突的影响。
2021-03-16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1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乙卷)
5 .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19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展了戊戌变法,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7年底,德、俄强占胶州湾以及旅顺、大连,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的民族危机,也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高涨的爱国热情,酝酿多年的变法运动由此拉开序幕……

——出自人教版选修一

材料二   1853年,美国人佩里率舰队来到日本,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并进行贸易,因军舰是黑色的同时船上又冒着黑烟,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黑船事件”。日本紧锁200多年国门随之被打开,引发了日本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进行一场伟大的改革——明治维新。

——出自人教版选修一


(1)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日两国在改革前所面临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2)由于黑船事件引发了日本明治维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治维新的内容。
(3)中日两国改革形式相同,背景相似,但结局大相径庭,请你用一句话归纳出导致中日两国不同结局的原因。
(4)结合中日两国改革一成一败的史实谈谈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甘地是"亚洲觉醒"时期,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伟大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09年,甘地出版《印度自治》,对现代工业文明提出一系列控诉,而认为印度的自治应该是印度文化的胜利,也就是说,印度应该重新发现和确立自己的道德伦理。甘地的这些社会理想的背景亦即对立面,乃是现代性的无限制发展。他的社会理想也不全是独创的。在伦敦,甘地读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爱德华∶卡彭特的著作。

——朱生坚《另一个甘地》

材料二 暴力与非暴力的竞争,不仅是一种道义的竞争,而且是两种不同性质力量之间的争夺∶精神力量对物质力量。暴力试图激发的是人的善性和野蛮性。非暴力是要通过己方的一系列道德行为来改变环境,激发对方的道德能力和良知,感化对手,促使其改变态度,重建良善的社会秩序。

——摘编自黄迎虹《"精神的力量"∶论甘地非暴力反抗运动的理论基础》

材料三 当世界横遭暴力蹂躏之时,甘地建议人们走另一条道路,即非暴力主义。他宣传非暴力学说,终于发动了印度人民大众,奋起将英国驱赶出印度半岛。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弹的爆炸声。

——【法】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圣雄甘地》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概括甘地社会理想形成的原因,指出"暴力与非暴力的竞争"的实质,甘地选择非暴力抗争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三,指出甘地所建议的社会政治变革方式。谈谈"精神运动取代武装暴动"的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常香玉(1923--2004),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自幼跟随父亲及老师学习豫西调,在长期演出实践中,她逐渐将豫东调、沙河调等融汇于豫西调中,并吸收秦腔、河北梆子等唱腔,创立了独树--帜的常派艺术。1948年,常香玉在西安创办了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还改编了《白蛇传》《花木兰》《破洪州》等传统剧目,这些剧目成为常派艺术的传世之作,深受群众喜爱。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支援抗美援朝,常香玉率剧社巡回各地义演半年,以演出收入捐赠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她又率团亲赴朝鲜慰问志愿军,在175天中演出了180场。此后,常香玉在大庆油田初创期间和其他重大活动中都率团慰问演出。晚年病重治疗期间,常香玉还抱病参加慰问奥林匹克中心建筑工人的演出。2004年,常香玉逝世,国务院追授其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据《国务院关于追授常香玉同志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的决定》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常香玉捐赠战斗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常香玉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主要原因。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末日钟”是一虚构钟面,由芝加哥大学的《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于1947年设立,标示出世界受核武器威胁的程度:12时整象征核战爆发,杂志社因应世界局势将分针拨前或拨后,“世界末日钟”已经历了几十次调整。下表是其中五次调整。

调整年份原因剩余时间据上次调整时间
1947设立末日钟7分钟
1949苏联试验原子弹3分钟拨前4分钟
1963美国及苏联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限制核试验暴露于空气中12分钟拨后5分钟
1980美苏谈判无进展、民粹主义战争及恐怖主义活动增加7分钟拨前2分钟
1990柏林墙倒下,东欧剧变,冷战近尾声10分钟拨后4分钟

——摘编自芝加哥大学《原子科学家公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末日钟”设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世界末日钟”的设立。
2021-04-20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考后强化历史试题(广东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 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向前推进,一些国际机构便根据行业需要建立起来,为以后新的主权国家政府之间的常设国际组织的成立和运作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交战国和中立国的政治家都认为,"欧洲协调"已崩溃,应建立一个国际常设组织来防止战争爆发。

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战后和平的"十四点"原则,其中他特别强调最后一点——"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这一主张在欧洲引起强烈的反响。

1920 年1月20日,国际联盟在日内瓦正式成立。国联成立时只有 44个成员国,后来增加到 63 个。社会主义苏联被排除在国联之外,美国因为自身原因未参加国联。

国联成立后,主要面临两大任务∶一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二是处理世界经济、卫生、社会方面的问题。战后初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国联同时也被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成为他们维持霸权的工具。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英法面对法西斯国家的扩张,抛弃了国联的基本原则,纵容法西斯侵略严重损害了国联威信。国联自身的一些缺陷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在一系列国际争端的处理上留下了不光彩的历史记录。

——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国联在后来会"在一系列国际争端的处理上留下了不
光彩的历史记录"。
2021-01-2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调研(五)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代,随着西方文明强势地位的不断确立,西医影响逐渐扩大,中医生存危机接踵而至。民国元年,教育部第一届临时教育会议订立的诸种教育法令,没有将中医列入教育内容。1916年,余云岫发表《灵素商兑》,主张中医应当“废医存药”。1929年,国民政府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废止中医案。显而易见,民国政府希望通过公共卫生建设成为一个在国际社会眼中合格的现代国家,而这无疑需要借助西方医学才能实现。

与此同时,在新的现代文明体系之下,作为一种专业之学的医学,其地位相较传统时期获得了巨大的提升。伴随着日渐深重的民族危机,当时的诸多士人,特别是医界人士,不甘心自身被废黜及中国文化的衰微,他们积极行动起来,以破解中医的生存危机,在科学化、专业化和国学化脉络中,努力实现中医现代化,构建现代中医知识体系。

——摘编自余新忠《晚清以来中医的现代化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废止中医案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医在近代得以继续生存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